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浅论

2010-07-14 11:21秦杰茹
文教资料 2010年25期
关键词:惯用语语义汉语

秦杰茹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

惯用语,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丰富的含义,渗透于中国人的日常口语交际中。潘先军(2003)认为,惯用语在母语或第一语言使用者的言语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用现象,在成人本族语者的言语中更高达80%。但是,由于惯用语的特殊特点,这种对于中国人来说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却成了外国学习者学习、理解汉语的拦路虎:明明每个字都认识,可就是不知其义,不知所云。因此,惯用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在中高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就显得重要且必要了。

我曾长期从事留学生的选修课教学。在教材中,有大量的惯用语,学生对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无论是学习过程中的兴致勃勃,还是在日常使用上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引发了一些思索。我在担任HSK主考时,经常有学生在考完HSK后,来询问有关惯用语的问题,说他们在考试中遇到过,但是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专门找来一本HSK习题集,经过统计,十套题中出现了二十多条惯用语,多见于听力和阅读理解题,甚至有的题目就是直接考查惯用语的。可见,汉语惯用语的教学已成为提高学生HSK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汉语惯用语在日常交际中的作用不可小视。惯用语用词少而含义丰富,容量大,可谓用语经济而收效大。不但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而且可使语言含蓄、幽默,意在言外。所以,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特别是对于中高级水平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学习惯用语可以更好地扩大其词汇量,丰富其语言表达手段,进一步提高其汉语水平。

一、使用惯用语的注意点

1.惯用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加合。

一般说来,惯用语的语义分为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有的惯用语的两种语义在语言中都会被使用。试比较:

打预防针是预防疾病的好办法。圮我得先给你打个预防针,老李可不是好惹的人呀!

前门坏了,咱们走后门吧!圮上级指示要坚决煞住走后门的不正之风。

2.惯用语具有离合性。

这是其使用上的一大特点。如,“碰钉子”,又可以说“碰了个大钉子”、“碰了个硬/软钉子”“碰了个不大不小的钉子”等。这些插入成分,可以更细致地描绘出具体的情形,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3.要注意惯用语使用的场合。

惯用语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而且,惯用语大多具有或强或弱、或隐或显的感情色彩,表褒义的非常少,中性和表示讽刺、戏谑的贬义较多。

4.异形惯用语和多义惯用语。

前者指表示同一种意义的惯用语存在多种文字形式,即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种意义。这其中又包含意义完全相同,如“玩花招——耍花招”;省略个别成分,如“芝麻绿豆官——绿豆官”;语序颠倒,如“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黄河心不死”等不同的情况。后者指同一种形式的惯用语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抠字眼儿”,既可以表示在字句上过分挑毛病,又可以表示讲究文字,字斟句酌。

二、对外汉语教材中对惯用语选择的要点

首先,所选用的惯用语应当具有积极的导向意义,那些思想内容不健康、导向不正确的惯用语应当禁选。其次,所选用的惯用语应当是存在于当下的,应当“与时俱进”,那些已被时代淘汰掉、失去生命力的惯用语不应再被选用,如“铁饭碗”、“大锅饭”等有特殊时代背景的惯用语,除非是专门介绍时代背景知识,在课文中应当慎用。最后,所选用的惯用语应当是汉语口语中常用的,是能为大多数中国人所理解的,某些方言中偏僻的惯用语,大多数方言区之外的中国人都搞不明白意思,就没有必要选入了。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惯用语的选择应当考虑惯用语的“熟悉性”这个因素。

对于惯用语在教学实践中的讲解,我们不妨借用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的研究方法。对于惯用语的讲解,应在重视其形式结构、语义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其语用。据此,我们设想了惯用语讲解的三部曲。

1.惯用语的形式层面。

惯用语的内部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述宾式、偏正式、主谓式、联合式、述补式、连谓式等。在教学中,并不是要求学习者记住这些结构形式,而是向学习者指明惯用语的内部切分,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是一串汉字扑面而来,摸不着头脑。帮学习者弄清惯用语的基本内部结构,是向其教授惯用语的最基本的工作。在讲解惯用语时,最好能够用符号将惯用语的内部切分展示给学习者,给学习者一个直观的印象,为其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惯用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如:

2.惯用语的语义层面。

惯用语是具有双层语义的特殊语言形式,既有字面意义,又有深层的比喻意义。因此,在讲解惯用语的意义的时候,要两方面兼顾。字面意义是比喻意义理解的凭借和基础。由字面意义向比喻意义的过程,是由生理感受向心理感受的过程。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是惯用语意义的“灵魂”,是惯用语之所以成为“惯用语”的标志,是在口语中所实际运用到的意义,因此,向学习者讲解惯用语的比喻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如:有鼻子有眼:比喻说话具体,有根有据,活灵活现,好像真有其事。

此外引入惯用语的文化意义也很重要。很多惯用语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讲解如果能结合文化意义,既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惯用语。

3.惯用语的语用层面。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惯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就汉语惯用语来说,其来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容。那么如何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学习者能准确运用惯用语,不发生语用失误也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向学习者讲解了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习者在交际中如何正确使用惯用语,这是惯用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从语用角度来讲,我们认为应该向学习者传授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第一,不同结构形式的惯用语都有需要强调讲解的地方。述宾式的惯用语多具有离合性,可以进行内嵌或扩展,可以进行语序上的变动,从而使表达更加生动具体。在教学中应当把惯用语常用的扩展或语序变动告诉学习者。如,在讲解“开夜车”时,可以给出“开了几天夜车”、“夜车开得太多”等常用形式。在讲解“给颜色看”时,可以给出“给××(人)颜色看”“给××点儿颜色看看”等常用形式。

偏正式的惯用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成分,这点也要向学习者讲清楚,以免学习者自己发挥,如用近义词来替换,出现错误。 如,“大锅饭”、“闭门羹”往往和“吃”搭配,“耳边风”往往与“吹”搭配,“半边天”往往和“顶”这个动词搭配。

还要注意异形惯用语,即不同形式的惯用语表示同一个意思,在讲解其中一种形式的时候,最好也给出其它形式。如,讲解“拖后腿”的时候,可以向学习者指明“拖”也可以用“拉、扯、拽”等词替换。

如果需要讲解的惯用语有同义惯用语或反义惯用语,同时这些惯用语也是汉语口语中常用的,就可以也给出其同义惯用语或反义惯用语,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如,在讲解“见阎王”时,可以顺便提及其同义惯用语“回老家”、“见上帝”。

第二,惯用语只适宜在口语中使用,而且隐含着感情色彩,大部分是贬义的,少数是中性和褒义的。在讲解惯用语的时候,要向学习者指明惯用语得感情色彩,以避免学习者造出“老师昨天拍我马屁,说我汉语进步很大”这样的句子。

第三,要教给学习者如何在情境中使用惯用语。如果说形式结构、语义层面的讲解属于“静态”层面的话,那么惯用语在语境中的讲解就应当属于“动态”层面。为了更全面地设置情境,我们提倡不但要给出学习者单个的例句,而且要尽量给出其对话例句,把交际情境更直观地展示给学习者。如:

出洋相:

(1)他对这儿的习俗不了解,常常出洋相。

(2)为了不出洋相,我得好好儿学习汉语。

(3)好好儿准备一下儿,省得什么都不会回答,出洋相。

(4)A:大卫今天又出洋相了。

B:他怎么了?

A:老师叫他用“如果”造句,他说“可口可乐不如果汁好喝。”

B:他是故意出洋相让大家笑吧。

A:也许是吧。

由此可见,对话例句的内容更丰富,情境性也更强,另外,也可以充分向学生展示惯用语在句子中所充当的语法成分,有利于学生掌握使用。

同时,如果在惯用语讲解中用图片加以配合和辅助,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过,一定要尽量避免图文不符、不够切题、表意不清、画蛇添足等问题,使图片与文字真正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惯用语练习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练习是惯用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可以为教学和教材提供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己的教学情况,教材的编写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反馈信息,了解学习者在本教材惯用语的编排及练习等方面的使用情况,为以后的再版收集意见和建议。

[1]陈光磊.中国惯用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

[2]曹炜.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

[3]陈灼.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上).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6.

[4]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编制.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6.

[5]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编制,HSK汉语水平考试大纲(初、中等).现代出版社,1996.12.

[6]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五).世界汉语教学,1993,(3).

猜你喜欢
惯用语语义汉语
学汉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语言与语义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对策探析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