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畅王蕙
(西安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系,陕西 西安 710032)
英语智力谜语,作为英语谜语的一种,长久以来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迄今为止,从民俗、修辞、历史、文化,认知心理学等视角的谜语研究林林总总,但是这些研究多集中于对英语智力谜语形式和内容的客观观察和静态描写,不能有效地揭示英语智力谜语的内在机制。
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智力谜语的意义构建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智力谜语矛盾修辞和双关修辞的理解机制加以分析和阐述,以期对现有的英语智力谜语研究作出有益的补充。
概念整合理论的英文术语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是由Fauconnier在其专著《思维与语言中的映射》(Mappingsin Thoughtand Language,1997)中正式提出,此后的研究中又不断将其完善和发展。
简单地说,概念整合涉及四个心理空间,包括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及一个整合空间。这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链彼此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概念整合网络(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简称CIN)。 如下图所示:
输入空间之间的对应映现关系,我们称之为跨空间映现(cross-spacemapping)。要实现跨空间映现就必须找出输入空间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我们称之为“关键关系”(vitalrelations)。 关键关系包括因果、变化、同一性、时间、空间、角色/价值,以及由此产生的类比关系等,概念合成就是不断压缩这些关键关系,从而产生整合过程中的突生结构及其意义。
简言之,“合成就是将两个空间中的部分结构整合为第三空间带有层创特性的一个结构”(汪少华,2002)。该理论的出现对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的研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词汇、句法、数学推理、幽默、修辞及文学作品的分析阐释之中,本文将运用该理论来分析英语智力谜语。
英语智力谜语的谜底和谜面之间需要一个接合点,这也是谜语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个结合点就是双关语。英语双关(paranomasia)俗称pun,源于拉丁语paronomazein,意为callbyadifferentname(以不同名称称呼)。该辞格巧妙利用英语许多词谐音、多义的特点,在同一句话里同时表达两层/不同意思,以营造语言活泼、幽默或嘲讽的修辞效果。
传统修辞学对双关辞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关的结构、功能、类型、范围等方面,注重对已经成为语言事实的修辞成果的描述,而对主体创造双关的认知和思维过程关注不够。因此,运用现代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结合英语智力谜语双关实例,从认知这一角度出发,可以对双关辞格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本文认为智力谜语中的双关语所表达的概念就是整合后构建的层创结构。谜面的谐音现象或同音异义现象涉及的双重语境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心理输入空间,由共有的图式结构将两个空间连接起来,通过概念映射,形成了复合空间,在这两个空间里将两个心理空间输入的内容加以整合以产生层创结构,即双关语的概念内容,这个过程反映了进行智力谜语游戏的思维运作过程。
我们举个语义双关的英语智力谜语来说明。
(1)谜面:Whatmouse can’teatcheese?
谜底:A computermouse.(董眉君、胡之琏,1985)
图1模拟了该智力谜语的概念映射和整合过程。
图1 语义双关型智力谜语解析
按照上图所揭示的过程,输入空间1是由谜面设定的语境构成的显性语境即我们熟知的老鼠,输入空间2是mouse的另一意义,即a computermouse——电脑鼠标构成隐性语境,二者的共性就是读音相同,即mouse构成二者的类属空间,最后两个输入空间投射出来的合成空间结合背景知识就产生了新的意义即只有电脑鼠标不能吃奶酪,谜底正式揭晓。该谜语利用的就是mouse的双重意义。
Oxymoron(矛盾修饰法)源自十七世纪中期的古希腊,意为“pointedly foolish(明显的荒谬)”。《新牛津英语词典》(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English) 把 “矛盾修饰法”定义为:“a figureofspeech inwhich apparently contradictory termsappear in conjunction”(2001:1327),即“两个截然相反的词相连的一种修辞格”。根据概念整合理论,矛盾修辞在人们头脑中建立两个输入空间及一个类属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投射于合成空间。但构成矛盾修辞的两部分为反义词语,在二者建立起的输入空间相互映射时势必会产生冲突,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成分(counterpartelements)相互矛盾,无法建立起联系,从而使合成过程陷入僵局。语境分析(contextualanalysis),就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有选择性地“激活”(activates)两输入空间的对应成分。被激活的对应成分因此失去了矛盾特征并在两个输入空间建立了一些联系。这些联系使得所有对应成分投射入合成空间。总之,语境分析通过“激活”对应成分,消除了两个输入空间的矛盾关系,从而使得整合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举个矛盾双关的英语智力谜语来说明:
(2)谜面:Whathas teeth,butcan’teat?
谜底:A comb.(汪榕培,1999)
图2模拟了该智力谜语的概念映射和整合过程
图2 矛盾型智力谜语解析
按照上图所揭示的过程,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teeth所提供的显性空间(人的牙齿),一个是teeth提供的隐性空间(梳齿),二个输入空间所具有的共有特征(都是具有与牙齿类似形状的事物),及它们共享的类属空间。但是两个输入空间的对应成分相互矛盾,一个可以吃东西,一个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看似二者相互矛盾不能建立联系,然而语境知识即人的常识激活了二者的对应关系,常识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牙齿的形状而不具备吃东西能力的事物只有梳齿,这些联系使得整合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谜底就此揭晓。
以概念合成理论为视角,将系统性地探讨猜制智力谜语过程中意义常规化的心理表征和英语智力谜语在线理解中的幕后认知和隐喻意义构建。由此丰富了该理论对英语智力谜语现象的解释力。
语言深深扎根于认知结构中。隐喻就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早在1936年,隐喻相互作用论的创始人理查德就曾指出:“好的语言是一种圆满的实现,能表达人的感知本身所不能表现的事情。语言是不同领域的交汇点,不仅是认知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它的组成部分。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体系构成了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关联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领域里的联想。但这两种事物是怎样共存于一个隐喻中的?
致力于谜语相关方面研究的主要学者,如Taylor(1951),Christian(1958),Virtanen(1960),Georges(1960)和Dundes(1963)等,他们把重点放在谜语中谜语形象即谜面的研究,或者是将谜面与谜底分开来单独研究。而本文则试图将谜语形象与谜底结合起来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联系。本研究将收集的140余条英语智力谜语整理、分类后,统计出语料中谜面和谜底涉及的具体或抽象的事物及出现频率,发现智力谜语中任何谜底的获得都不是任意的,而是与人类的隐喻认知存在密切的关系。见下表格:
表1
对数据的初步统计观察可以得出,智力谜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谜面与谜底的并置是human与culturalobject的对应,总计46条。其次是culturalobject与culturalobject对应的智力谜语占14条,接着是naturalobject与cultural object对应的智力谜语共计12条。其它相对应的智力谜语情况如上表。
通过对以上数据中谜面和谜底出现的频率分析,可以得出具体和抽象概念之间的认知能力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的认识。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关联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它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它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人们认识事物通过各感官的共同作用,使人们在日常经验中发现不同事物(包括具体与具体事物、具体与抽象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由此可以得出英语智力谜语猜谜和制谜过程与隐喻认知活动内在机制的关系。同时也可以得出智力谜语中潜在的认知规律及意义构建的过程。
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英语智力谜语的猜谜与制谜进行了动态的分析。概念整合是一种意义构建的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对英语智力谜语有强大的解释力。通过对智力谜语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进行深入仔细的描写和阐释,期望能找出猜谜与制谜的内在规律,了解智力谜语的语言结构,丰富智力谜语的创作过程,提高猜谜者的创造性,增强智力谜语的娱乐效果,为智力谜语研究拓宽新的思路,而且对以后教学过程中的词汇教学、句法教学、幽默语言及各种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更为丰富的理据。更为重要的是,希望该研究为以后的语言学提供更丰富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启发。
[1]刘正光.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阐释与质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10).
[2]苏晓军,张爱玲.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力[J].外国语,2001,(3).
[3]汪少华.从合成空间理论看隐喻的意义建构[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
[4]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2001,(3).
[5]董眉君,胡之琏.谜语一千则[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5.
[6]汪榕培.英语谜语集锦[M].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1999.1.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