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谭建川
在日语的流行语中,「族」是很常用的接尾词,用以表达具有相同思维方式或行为倾向的群体。最早的「斜陽族」一词源自作家太宰治的小说『斜陽』(1947),用以指称二战后因为社会变动而没落得如同落山斜阳的上流阶层。这一词汇在1948年6月因为太宰治的跳河自杀而流行,带动日语「~族」词汇的陆续产生,从此成为流行语的重要构词方式。「~族」词汇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体现了日本的社会变迁以及日本人的文化心理、生活习惯等,形象地表现某一特定时代具有相同质性的日本人群体。不过,正由于这些词语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色,因此成为日语学习者较难理解的语言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也很难处理。本文希望通过介绍「~族」词汇的发展及其特点,简述其翻译方法,以此增进广大日语学习者对此类词汇的了解和研究。
战后具有代表性的「~族」词汇可总结如下:
___年.表现青年群体的「~族.表现其他群体的「~族」1948-196.マンボ族,太陽族,月光族,ながら族,カミナリ族,ビート族斜陽族,社用族,公用族,親指族,自動車族,抵抗族,団地族,サッチョン族1961-197.六本木族,みゆき族,アイビー族,深夜族,原宿族,長髪族,アングラ族,奇装.ツーカー族1971-198.暴走族,サーファー族,竹の子.脱サラ族,円高族,窓際族,文化センター族,夕暮れ族1981-199.カラス族,3D族,ドア際族,三語族,カウチポテト族,いちご族,御宅族,朝シャン族オジサン族,ハンフリー族,アンマリ族,黄昏族,逆夕暮れ族,五飯族,くれない族1991-200.一応族,パーキング族,ひげ族,自分族,なごみ族,親指族,イラナイ族3ナイ族,カルコール族,老人深夜族,オソト族,雨宿り族,散り花族,渡り鳥族
总体而言,「~族」语中表现青年群体所具有的非主流的“亚文化”现象的词汇数量非常多,从指称内容的具体类型而言可大体分为以下几种:(1)时尚风潮型。例如「太陽族」(1956)指的便是受当年小说『太陽の季節』作者石原慎太郎的影响,留着板寸头、戴墨镜、穿拖鞋,故作吊儿郎当状的年轻人;1964年流行的「みゆき族」指的是经常出现在银座的「みゆき通り」,效仿美国东海岸长春藤名校留分头、戴眼镜、穿皮鞋、系细领带的绅士打扮,以及披肩长发用手帕轻束、连衣裙的裙带在腰部打结、赤脚穿橡胶凉鞋、拎着像麻包一样的大袋子的女性装扮的少男少女。又如1967年出现的「長髪族」指的是受英国披头士摇滚乐队(ビートルズ)影响、视披头长发为时尚的男性;1992年流行的「ひげ族」则表现的是无视社会常规,任由胡须自然生长的男性风潮。此类的词汇还有「マンボ族」(1955年出现,指热衷拉丁美洲的曼波舞曲,身穿细腿裤的年轻人)、「竹の子族」指的是1980年开始流行的,身穿披风式外套、下穿灯笼裤、身上挂着各种装饰品,在原宿步行街上跳迪斯科舞蹈的年轻人等。(2)行为举止型。多用于表现违反常规的行为习惯。例如「ながら族」(1958)指的是一边听音乐或看电视一边学习、工作的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年轻人;「カミナリ族」(1959)、「暴走族」(1974)指的是在深夜驾驶大马力摩托车或汽车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的年轻人;「カウチポテト族」(1989)指的是长时间躺在沙发或躺椅(カウチ)上吃着薯片(ポテトチップス)看电视混日子的年轻人;「朝シャン族」指的是习惯早晨起床后洗淋浴(“洗头”一词为「シャンプー」)的年轻人。(3)语言表达型。多以该群体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来体现处事原则和行为风格。例如「三語族」(1981)指的是总以「うっそー」、「ほんとー」、「かわいい」三个词来表达感情的年轻女孩;「3D族」(1984)指的是频繁使用「だって」、「でも」、「どうせ」来随时进行辩解、推卸责任的年轻人;「一応族」(1991)指的是将「一応(姑且、暂且)」当做口头禅、做事含糊的年轻人。
当然,除了表现年轻人群体之外,「~族」词汇也有不少是针对某些特定人群的。例如「社用族」、「公用族」(1951)指的是借公事挥霍公款的人;「サッチョン族」(1959)一词由「札幌」和「チョンガー(单身汉)」合并而成,指的是在札幌单身赴任的公司职员;「窓際族」(1978)指那些曾经有贡献但提升无望,被安排在靠近窗户的尊贵位置,整天无所事事等待退休的人;「くれない族」(1984)指的是常将「~してくれない」挂在嘴边,整天抱怨丈夫不理解、孩子不听话的家庭主妇;「3ナイ族」(1991)指的是那些「コピー機が使えない」、「ワープロが使えない」、「ファックスが使えない」的50岁左右的老职员;「老人深夜族」(1994)指的是改变早睡早起习惯、熬夜看电视或听广播的老年人;等等。
另外,「~族」词汇还有两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其一,多带有贬义。由于日本人有排斥自己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一类人的习惯,在这种传统的集体意识的影响下,日本人往往用「~族」来指称那些行为与众不同的“另类”,以此来加以指责和蔑视。其二,时代特色强烈。一部分词汇例如「斜陽族」、「太陽族」、「みゆき族」等在流行一段时间后,便很少再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成为「死語」。不过,另有一些词汇虽然没有消失,其原词或者派生词所指代的内容却随着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1951年的「親指族」指的是整天沉迷于名为「パチンコ」的赌博游戏的人群,但是到了2000年,「親指族」指的却是熟练使用大拇指操作手机发短信、收邮件或者打游戏的人。又如,与1991年的「3ナイ族」不同的是,1995年的「新3ナイ族」指的却是「規範感覚がない」、「人間関係がない」、「逹成意欲がない」的初中生。又如,「夕暮れ族」(1979)指的是为了获得金钱而与中老年男性保持情人关系的年轻女孩,而「逆夕暮れ族」(1990)指的却是包养年轻男子的中老年女性。
所谓翻译,指的便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在译文读者心目中产生与原文读者心目中相应的审美意境和交际效果。不过,由于「~族」流行语具有丰富的隐含意义,翻译时很容易遇到困难。一般而言,对于某些「~族」流行语,可以寻找一些汉语中已有的类似表达方式将其转换过来,例如:
○暴走族は深夜に暴走行為を繰り返し,車両の通行を妨害したり,爆音を立てたりして,住民のみなさんの平穏で安全な生活を脅かしている。
译文:飙车党在深夜驾车横冲直撞,妨碍车辆正常通行,发出巨大噪音,给广大居民平静而安全的生活带来极大威胁。
○バンクーバーの夏は結構凉しくて,冷房なんか要らない。日本から,夏の間だけ来て,楽しく夏休みを過ごす渡り鳥族も大分いる。的日本人在夏天来到这里欢度暑假。
○もともと,地元の人が先祖からの土地と旧家を利用して民宿を運していたのに加えて,脱サラ族が次々と移住してきて,ペンションやプチホテルを開業してきた。
译文:温哥华的夏天相当凉快,不需要空调之类的东西。有很多被称之为
译文:除了本地人利用祖辈留下来的土地和旧居来经营家庭旅馆以外.一些辞去工作独自创业的也不断移居至此,开起了简易旅馆和小型宾馆。
上述3例中的「暴走族」、「渡り鳥族」、「脱サラ族」都可以借用汉语中类似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虽然这些表达并非完全对等,但是原词的大体意思能够较好地传递给读者。不过,在处理某些具有独特意义的「~族」词汇时,最好还是使用意译或者加译的方式。例如:
○会場から遠く離れた,小高い丘に建つ我が家からも打ち上げ花火がよく見えるので,近くの団地族で賑わっている。
译文:因为我家建在远离会场的小山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空中的焰火挤在那里,十分热闹。
○広島市内の繁華街で,「ホステスにならないか」と女性に声をかけ,勧誘した疑いで,2人のカラス族が逮捕された。
译文:由于涉嫌在广岛市中心的街头对女孩子搭讪说“要不要当酒店小姐啊”,诱骗她们从事色情活动,两名
○1990年以降,バブル経済が崩壊した影響で,留年,あるいは大学院進学等で卒業時期を遅らせる「雨宿り族」が大量に発生した。
译文:1990年以后,由于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利用留级或者读研究生等方式来推迟毕业时间的大学生。
上文中对「団地族」采用了意译法,直接在译文中将其转为中文意思;对「カラス族」采用了在原词后添加注释的方式。不过,由于在译文中添加注释可能会影响读者阅读的流畅性,因此也可以采取上面对「雨宿り族」的直接在译文中释义的方法。总之,对于「~族」流行语的翻译,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采用最为适合的方法来对原词作出不影响原义的变通处理。
由于「~族」流行语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很少在课堂学习中出现,因此在翻译时一定要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上网搜索的方式确定其语义,然后再考虑采用何种适宜的翻译方式。切勿望文生义,生硬直译,以免出现翻译错误。例如:
○その時,夏の夜海辺で睦みあう男女のことで,「この月光族め!」という罵言をきいた覚えがある。
误译:我还记得,那时人们对夏日晚上还在海边搂搂抱抱的男女责骂道:
正译:我还记得,那时人们对夏日晚上还在海边搂搂抱抱的男女责骂道:
虽然汉语中也有“月光族”一词,但是1956年流行一时的「月光族」却与中文完全不同,指的是在月光下漫步海边谈恋爱的青年人。又如,1989年出现的「いちご族」指的是当时年仅15岁左右(15的日语谐音为「いちご」)的、出生于70年代生育高峰期的年轻人,他们生长在物质丰富的时代,能够很好地掌握各种新技能,是当时备受瞩目的新一代。而如果我们直接将其翻译为“草莓族”(该词在我国台湾广为使用),指的却是外表光鲜但是承受不了挫折的80后年轻人,其译文和原词所指群体的范围和特征都出现了很大的出入。可见,日语的「~族」流行语的翻译绝非易事,必须要在考虑原词的时代语境的前提下,尽量寻找达意和贴切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