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与幼儿心理

2010-07-11 03:36唐珏璇
戏剧之家 2010年6期
关键词:明度色彩幼儿园

□唐珏璇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是3--6岁儿童受保育、教育的社会公共场所,主要承担学龄前儿童在体、智、德、美方面的培养训练。幼儿入托单位的时间里,孩子所受的教育必然由引起有意注意形式(如授课教学、游戏……等)和无意注意(环境的刺激)两部分共同组成。

目前,幼儿园学前教育侧重点多在有意注意的正面方面,对于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影响则大多依靠教师多年的感性经验。如何利用环境因素科学地引导幼儿进行教育,在教育中发挥无意注意来双效刺激幼儿达到教学呢?本文将从环境、色彩、心理、学前教育几大方面重点探讨环境色彩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以期在幼儿园色彩的环境布置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环境与环境色彩

环境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是“包围人类,并对其生活和活动给予各种各样影响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是由若干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有机构成,并与生存其内的人类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

可以看出,对于活动于其中的人来说,环境有其物质功能性的一面,即能够满足人生理的需求(安全、庇护,活动实用……),也有精神影响的方面,即能够相互作用于人的心理需求(如交往、尊重、自我实现……)

环境色彩附着在环境的各物质上,是环境要素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除了能反映物质的色彩属性外,还担负着影响人心理活动的任务(对此,有专门的学科:色彩心理学,主要研究各年龄层次人群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它区别于美术学中的审美性色彩,不把研究色彩效果的美学价值作为重点,即:不仅仅是红、绿、蓝、紫……的视觉反应。因其附在各种材料的物质上,同一色彩会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同一张蓝色桌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明度会有所提高,呈浅色,在阴暗的地下室里,明度又会降低,呈深色,用反光涂料和哑光涂料刷出的效果都会有所区别。

所以,环境色彩是多变、丰富的,且在事实上,它仍然是对环境的研究,而不是单纯的色彩分析。

1.幼儿园环境分析:

(1)界定:

室外环境——操场、园地

室内环境——教室、走廊

子环境——包含于室内外环境中,有其独立的功能性,如室外的操场区、绿化区、娱乐区,室内的图书角、科技角等。

(2)室外环境:是相对意义上的自然环境,其中,有人工因素,如建筑物、大型玩具等。但在这一空间内的环境可变因素较少(比如:不可能随意改变建筑物、大型玩具的样式、色彩),相对于室内来说,它是一个“公开”区域,为幼儿提供展示玩耍天性,自由发展的活动空间。同时,某些教学课程也会选择在室外进行,又需要保证一定的安全性以便对幼儿实施管理,因此室外又得是“封闭”的,实用的。因此,这里的色彩实际上是以自然色彩为主导,装饰色彩为辅助。

(3)室内环境:幼儿的教室实际上是多功能的。教师上课时,它用于教学,是给幼儿提供知识、技能、娱乐的场所;课间,是小型的游乐场,幼儿做角色游戏时,又充当医院、商店……吃饭时,又成为临时的小食堂。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划分,有的幼儿园还体现了不同的桌椅摆放方法,如小班和中班没有固定的桌椅位置,孩子的座位是随机的,而大班的桌椅就开始类似小学整齐的列行摆放式。这部分的环境色彩是装饰色彩为主,自然色彩为辅。

2.环境色彩与心理

(1)色彩与心理

根据色彩心理学的测试结果而知:每种色彩都有其抽象联想,也就是观者看到后产生的心理感受。如

红:热情、革命、危险、热烈

绿:永远、新鲜、理想、公平、和平

蓝:无限、永恒、理智、冷淡、悠远

黑:死亡、刚健、悲戚、严肃、阴沉

灰:忧郁、绝望、荒废、沉没、死灭

冷色系列普遍带有严肃、清醒、安静的心理感受,暖色则是跳跃、活泼、动感的感受。

也是冷暖色调的这种心理结果,许多学校、办公室为使学生、职员形成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将环境色彩(如墙裙、窗帘、桌布等)设计成冷色。

当然,幼儿心理和成人心理是有区别的:成人的色彩联想来源于生活经验转化后形成的抽象联想,久而久之,抽象联想在人脑海中“固定”下来的感受可以跳过生活经验直接对成人行为构成影响。而幼儿,特别是年龄小的幼儿则没有抽象联想,他们对色彩的体会只是具体的生活实际,如:

红:苹果、太阳、演出服装

绿:树叶、山、草

蓝:天空、海水、水

黑:炭、黑夜、头发

灰:老鼠、云空

那么,是不是说色彩、环境色彩就不对幼儿心理、行为造成影响,从而无法进行有益的教学帮助呢?

让我们看看以下由色彩学家所做的实验:

将比赛后的两匹赛马,分别放入冷色调和暖色调两个马厩,结果,冷色调中的马很快就安静下来,而暖色调中的马所需时间就要久一些。

同理,幼儿在没有形成抽象联想之前,对色彩的感知同动物一样,也是凭借生理的“本能”去实现的,冷暖色调的心理影响在这一点上是共通的。

(2)环境与心理需求

人对环境的需求是广泛、具体而细致的,且因人、因地、因时、因目的的需求而异。

室外环境是相对“动”的空间,对幼儿来说,要满足“可交往性”、“公开性”,获得身心的“自由开放”。对教师来说,室外环境要能够提供幼儿活动的便利,其次是必要的安全与“可控性”。

室内环境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庇护”,使人不受侵袭与干扰,其次要有“场所感,识别感”,要有变化,能与自然接近等。

当然,室内环境也要有“公共空间”的“可交往性”。这种交往是相对广泛的,如:幼儿与教师、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具之间等。这样的场所应该提供予人“愉快”的享受。

三、幼儿园色彩现状

在多年的幼儿园实习指导工作中,我注意到以下一些现象:

1.教师在对班级、走廊进行装饰的工作中,色彩的选择大多只针对某一具体内容而定,只考虑物体“本身”用色(如人画黄色,灯用绿色,桌子用粉色……)这样的结果一是缺乏整体规划,二是只从教师本人的喜好出发,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2.色彩的选用侧重于对色相的区别使用,忽略了附着在物质上的色彩由于材料的差异,而形成的明度和纯度变化,也就是说剥离了色彩和环境间的关系,不能灵活把握不同环境下的色彩。

3.忽视了色彩环境对幼儿色彩的影响,不能科学地用环境色彩引导幼儿。

四、幼儿园环境色彩布置建议:

分析了以上环境、环境色彩和色彩的诸关系,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现状,我认为教师若能在如下几方面注重观察、实践,会起到有益教学的帮助。

1.使用鲜艳明亮的颜色打造幼儿园环境。

鲜艳、明亮的颜色指纯度和明度较高的色彩。对幼儿来说,鲜艳的色彩来源于对生活的美好体验,如:苹果是红的,香蕉是黄的,草地是绿的……因此,代表这些事物的色彩也会相应产生愉悦的心理;相反幼儿在受到惩罚,天气转变不能出游等,都会和阴暗的系列色进行联系。所以,布置幼儿园色彩时,教师应该改变固有的用色习惯,大胆使用装饰色彩,比如原本棕色的熊,可以画成柠檬黄,灰色的乌云画成蓝色等。使用装饰色彩时,不用担心幼儿在认知方面会出现错误理解,因为幼儿在感受画面色彩时,受情境的影响,会认同经过处理的色彩,而不会单纯地依靠生活常识来判断色彩的对错。

2.注重子环境用色的区分。

由于具有独立的功能性,子环境的色彩布置应该有别于周围的“大环境”,但在其内部,又要求色彩统一。简单来说,如果教室的总体色彩为绿色,包含于其中的图书角就是一个“子环境”,图书角的总体色彩为了表现其独立的功能性,就可以是蓝色、黄色等其他色彩,但步入图书角内部,总体的色调关系又得保持一致、统一。教师控制子环境色调时,可以借助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来实施:冷色系列普遍带有严肃、清醒、安静的心理感受,暖色则是跳跃、活泼、动感的感受。比如:有的教师习惯将脸绘制成黄色,但此时的人物如果出现在蓝色调的图书角内,脸的颜色就可换成粉色以调节图书角的冷色调。用这样的色彩关系布置环境,可以有效避免习惯用色和片面用色的问题,使整体色彩环境显得既有变化又有联系。

当然,子环境内部也有重点装饰部位,堪称是设计中的眼睛。比如:每个班级都会利用一整面墙做主体装饰墙(用多种材质装饰,既能凸显每个班级的特色,又能利用材料的多样性激活幼儿感官,是功能性与装饰化的统一,这里暂用装饰墙的说法代替)。可以说,装饰墙色调统领教室总体色调,如前所述,这面墙的布置应避免用过冷、过暗、过花(如色彩过于繁杂,在视觉上会形成“混色”的效果,也会降低其总体的明度、纯度形成灰调)。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幼儿园学前班的装饰墙:教师采用蓝色调,制作了“海洋”题材的色彩装饰,进入这个班,明显感觉到孩子上课的积极性不如其他平行班,对老师的提问也没有积极的反应,可下课后,孩子冲到操场上玩耍的活泼劲儿,一点也不比其他班差。注意到这个情况,就应该在环境色彩上找找原因了。学前班阶段的幼儿,经过两到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有了一定的自控自理分析能力,过分的“色彩压抑”,在教学上没有太大的必要,教室的色彩布置大可不必过于沉闷、严肃。加之本班位于楼层底部,碰到阴雨天,蓝色调的明度又有所降低,长久以往,教师上班的情绪也不会好。

并不是说,教室装饰墙不能采用冷色,如果真这样,关于海洋、天空、森林的题材都要摒弃了。那么,该怎样处理冷色调呢?好的方法是:合理应用对比色,次对比色,如:在蓝色的海洋中多用柠檬黄色和橙色的鱼相互配合。由于对比关系强烈,色彩的感受会“调动”心理的感受。

再如,教室内部黑板、讲台为重点地带,是传授知识的“阵地”,色彩处理上明度、纯度可适当高些,以吸引幼儿不自觉的注意。“黑板”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完全可以采用橙色、蓝、等彩色,如果黑板的深色无法改变,就应保持此处部位光线的明亮、畅通,切不可常年蒙着厚厚的窗帘。

后排学生距离教师视线较远,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可以借助空间延伸的色彩变化,逐步改变色彩的明度纯度关系。如,从后到前的窗帘可以采用过渡色:蓝——浅绿——浅黄,或者桌套的颜色也可进行这样的处理,以色彩的明度来自觉迁移后排学生视线向前看。

同理,教师着装的颜色,也可从这个角度上进行考虑。大多数教师在职业装色彩选择上,都倾向于普蓝、烟灰等色衬托教师职业特征的颜色,但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除了教师所占据的位置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选择明亮的着装色,也会不由自主地吸引学生的视线,帮助达到教学目的。如中黄和柠檬黄两色,柠檬黄的效果会好于中黄,因为后者的纯度过高,长久地观看会有一定的焦躁情绪产生。柠檬黄在色感上略有“贫乏”之感,材料的选择就要避免高反光性面料。同理,大红和玫红相比,大红的效果也要好于玫红。

再如中绿,绿色是一种青春的颜色,也有一些人认为绿色是跳跃、活泼的颜色,实际上,根据心理研究的测定可知:绿色是冷暖过渡的中间色,带有两阶段性,开始阶段观察,会有“青春、活跃”的感受,但长久观察,又会转变为“低落、厌倦”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室墙饰的色彩布置正可利用绿色的两面性来达到良好的心理辅助作用:既可形成积极、向上的活动情绪,又打消了学生因思想不集中而过分关注墙饰的负作用。

三、结合幼儿心理应用色彩

先从室外环境色彩的应用说起:如前所述,室外是相对“动”的空间,对幼儿来说,要满足“可交往性”、“公开性”,来获得身心的“自由开放”。对教师来说,室外环境首先要能够提供幼儿活动的便利,其次是必要的安全与“可控性”。

但在这一区域内,自然因素多于人工因素,色彩的可变因素较少(比如:不可能随意改变建筑物、大型玩具及植物群的样式、色彩)。这样,围墙色彩就成了是室外最“人工”的部分,它的色彩布置应考虑到教师在上户外课程时,不能用过多的凌乱效果干扰孩子的注意力。而统一、连贯的底色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墙面饰画可以表现其功能性,美化装饰环境、配合幼儿活动,供家长、外界人士欣赏、宣传(因此,内容可以以体现幼儿园自身特点、和一些指导性画面为题材,供幼儿在活动时“不自觉”地参考);由于色彩的连贯性,也能产生“连续、停留、非运动”的心理反应,因此,对要在幼儿园度过一天生活的教师来说,也能起到“安心工作”的影响。同样由于色调统一的连贯性,长时间的观赏又会引起人心理上的疲惫,从而缩短观赏时间,这样,上课容易四处张望的幼儿就能很快失去兴趣,将注意力转向授课教师。

操场的色彩一般不会在短时间内做大幅度改动,但可以在上方做一些布置,以物质本身带有的色彩营造有利于幼儿的环境。如:为方便幼儿感知列队,有的幼儿园别具匠心在操场上方拉线,将风车或彩旗串接其中,这样,对风车、彩旗色彩的配用就要花些心思:

图二

图一

两种色彩的风车排列,图一的方法较好,因为每条线上的风车色一致,整体感连成“线性”的延伸,幼儿抬头观看时,会自然的排成整齐的列队,如果将平行的线索换成放射状线索,领操员站在线索起头处,还可起到引导幼儿视线的作用,如图所示:

领队

再说说室内环境:

室内环境的基本功能之一是“庇护”,使人不受侵袭与干扰,其次要有“场所感”,“识别感”,要有变化及能与自然接近等效果。

当然,室内环境也要有“公共空间”应具备的“可交往性”。这种交往是相对多元的,如:幼儿与教师、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具等。这样的场所应该提供予人“愉快”的享受。比如,根据各年龄阶段的幼儿特点划分,幼儿园体现了不同的桌椅摆放方法:小班和中班没有固定的桌椅位置,孩子的座位是随机的,使得物体色彩呈现无规律性,幼儿不受色彩的导向,可以自由活动,体现自由的“可交往性”。而大班的桌椅就开始类似小学整齐的列行摆放,使桌椅色彩呈现线型的视觉牵引,方便上课时实施教学。

由于教室的功能是随时转变的,色彩也能起到良好的帮助,比如,中午进餐时间,教室充当餐厅,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白色是较好的选择,有“干净、安心”的感受,但教室色彩不可能迅速改变,这时,教师可以用白色桌布“铺色”,同时,放下半透明的羽纱白窗帘。

总的来说:对不同阶段的幼儿用色可有所区别:

小班:选择纯度高的色为主,教室光线充足

中班:选择明度高的色为主

大班:除了用冷色系配合对比色使用外,还可以选择空间大,屋顶高的教室教学(心理学表明:人处在空旷的空间里,会有自身渺小,受“压抑”的感觉,借此,实施对大一些孩子的管理,以方便和小学教学形式衔接)

环境色彩的应用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以上只针对实践作一些简单的探讨,相信幼儿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能用爱心、关心、细心得出更多体会。

[1][日]琢田敢.色彩美的创造[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1984.

[2]王晓慧.建筑艺术、文化及其传播[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4.

猜你喜欢
明度色彩幼儿园
基于Coloro色彩体系不同色深公式的颜色深度研究
爱“上”幼儿园
神奇的色彩(上)
如何让学生在设计中有效认识和使用色相环
浅谈中学生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
印刷颜色的明度预测评价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