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评剧《寄印传奇》武汉大学研讨会纪实

2010-07-11 03:36孟文玉整理
戏剧之家 2010年6期
关键词:评剧唱段传奇

□孟文玉 整理

清朝末年,子虚县里。由于历任官吏的贪赃枉法,导致此县盗匪猖獗,百业凋零。新县令侯文甫抬棺上任,百姓惊奇之外,又怀疑会不会又是一个贪官污吏,前来欺压百姓、搜刮地皮?冷记当铺的女东家,年轻貌美的寡妇冷月芳巧妙设计,有意试探这位新县令。通过一个又一个回合的较量、碰撞,冷月芳惊喜地发现,子虚县有幸遇上了一个清官!她对这个新县令动了芳心,萌了爱意,毅然承诺与他共担风险,允许他把官印暗中寄存在自己的当铺里,甚至为了保住侯文甫的前程而不惜倾家荡产。然而,到了最后,冷月芳却痛苦地发现,原来侯文甫早有预谋,有意利用、欺骗她。她在彻底失望的同时,精神得以升华,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觉悟。而侯文甫阴谋得逞,升官发财,却陷入无比的痛苦之中。这位本来可以有番作为的官员,为什么会蜕变?或许,观众可以在冷老板与侯县令的心路历程中得到启示。

监制:蒋连升

编剧:郑怀心

导演:欧阳明

艺术指导:李春喜

领衔主演:曾昭娟 剧文林

2010年6月5日 19:30 武昌街道口京韵大舞台剧场

新编古装评剧《寄印传奇》创作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主要发言辑录

时间:2010年6月 6日(星期天)下午1:45-3:45

地点:珞珈山庄第二会议室

春风和煦的下午,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二楼会议室里,天津评剧院新编古装评剧《寄印传奇》创作经验暨学术研讨会召开了。天津评剧院院长蒋连升、艺术指导李春喜、编剧郑怀心、导演欧阳明、武汉大学艺术学系教授郑传寅、武汉大学艺术学系青年教师易栋等人出席了会议并作了精彩的发言。

易栋首先致词,并对与会各位专家作出简单的介绍。在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之前,武汉大学戏剧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提议:“请曾昭娟老师先给我们唱一段评剧比较经典的唱段吧。昨天晚上看了新编的评剧,今天我们很想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评剧唱段。”

于是两位领衔主演曾昭娟和剧文林都在丝弦伴奏之下献唱了评剧经典的唱段,真是金声玉振,余音绕梁,现场爆发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蒋连生院长首先发言,对该剧的编创过程作出了简要而细致的介绍。接着易栋、郑传寅、李春喜都针对此剧作出了精彩的发言。

蒋连升:其实在《寄印传奇》整个的编创过程之中,我有很多感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践之中,领导的决策往往比研究方案重要得多。比如,有一部很好的作品,我们推荐上去了,但是领导不欣赏,觉得不行,那么这个项目就立不起来。而《寄印传奇》就很幸运,李春喜推荐过来了,我们觉得这个本子很好,上报了,领导也觉得好,于是这个项目就批下来了。领导怎么说的?郑怀心编剧,李春喜推荐的,好,这个剧本连审都不用审了。其实,单就这个剧本来说,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本子。

第一点,这个剧本有深刻的思想性。尽管是虚构的古代故事,但它反映的是和当代现实密切相关的反腐倡廉的精神。第二,本剧人物关系视角独特。它关注的不只是简单的爱恨情仇,而是处在不停的变动之中的人物关系和人物感情。第三,本剧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这个剧本本来写出来是以男主角为一号人物的,但是我们从评剧的特点出发,再加上为了给曾昭娟院长选戏,就请郑先生亲自操刀改成女主角为一号人物的戏。这个过程是很艰难也是很辛苦的。我们开玩笑说就像是坐胎的时候明明是个男孩子,硬要去改成个女孩子,有多难,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不过到现在已经证明,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从我们立了这个项目,然后选定了二度创作的班子,联系上欧阳明导演,还有设计、舞美等等,可以说我们集结了七个省市顶级的专家来打造这个戏。光修改剧本就足足改了二十多次,改了排、排了改,不断地打磨。2008年首次排练开始,欧阳明导演从武汉到天津一呆就是三个多月。当时欧阳明导演车祸受伤刚刚好转,为了导演好这部戏,克服了相当大的困难。2009年,这部戏还帮助曾院长拿到了“二度梅”。此外,还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精品剧目等奖项,今年还获得了文华大奖。目前我们准备十月份报送国家精品剧目前十名,这是我们的一个近期目标,也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交代吧。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这部戏是我们大家汗水与血泪的结晶。

郑传寅:评剧作为一个地方戏,其实它的辐射力还是很强的。1958年天津评剧院有一个戏《包公三勘蝴蝶梦》,1959年还拍成了电影。编剧郑怀心和我也是朋友,他的剧作我也是一向较为关注的。他的作品比较追求思想性,生活底蕴也很丰富。这部《寄印传奇》也是一样,具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性,而且还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具有警示作用。全剧枝蔓不多,跌宕起伏,摇曳多姿,不落俗套。女主人公冷月芳对侯县令是从疑到信、从信到怨、从怨到怒,人物刻画得很细致。从剧本来看,虽然女主人公戏份多,但是给人留有深刻印象的还是县令侯文甫。这个人物形象是可以写进中国戏剧史人物画廊里的,非常具有典型性。他既是“古人”,也是“今人”;既是“好人”,又是“坏人”;既很“简单”,又很“复杂”;既是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真实的人”,又是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符号”。他何止在一时一地出现,他可以跨越时空,具有普遍价值。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标志着当代戏曲在人物刻画上所取得的新成就。结合全剧从题目上看,我要说,这个题目取得好,尤其是“传奇”两个字加得很高明。所谓“传奇”往往是指越出正常生活轨道的故事,有的甚至是“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只遵循情感逻辑的奇人奇事。若以“事理”视之,《寄印传奇》的剧情有的地方或许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上司决定罢免侯文甫竟然是冷记当铺的保镖最先获悉的;侯文甫编造了盗匪即将攻城的谎言,不仅骗倒了冷月芳,也使罢免侯文甫的决定搁浅。若以“传奇”视之,这些“瑕疵”或许可以被观众接受了。

这部戏的舞台呈现可谓美轮美奂。冷月芳的扮演者曾昭娟和侯文甫的扮演者剧文林生动准确地阐释了人物,成功地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舞台形象,尤其是曾昭娟的演唱真的是金声玉振,声情并茂,很有张力,感人至深。生角剧文林虽然是配角,但也很有光彩,扮相和嗓音条件都很好,表演细腻到位,他所塑造的县令侯文甫令人难以忘怀。关彪、尤一丁、翠环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也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舞台布景和人物的服饰有特点,也很考究,能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在这里我还要提出几点意见。第一,当代戏曲为了争取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常常举起“现代化”、“都市化”的大旗,在艺术呈现上大多向话剧学习,向歌剧靠拢,有意无意地淡化剧种的地域性、乡土性特征,“趋同”成为当代戏曲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这在《寄印传奇》中虽然并不是很突出,但也同样存在——剧作的音乐歌剧化色彩比较浓;登场人物一律说普通话,评剧生长的北方所独有的方言语汇难觅踪影;行当、身段等“符号”也未能有意识地彰显评剧的特色。我以为,通过剧种规范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性特色为中国戏曲所独有,地域性是戏曲民族性的重要呈现,也是戏曲生命力之所在,地域特色和乡土情味的淡化乃至灭失已经给戏曲带来严重损害。地域性和乡土性与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发展城镇化的“语境”并不相冲突。已经居于显赫位置的评剧《寄印传奇》如果在凸显剧种特色上再有所作为,其影响会更大,价值也更高。第二,从舞台呈现来看,冷月芳是“一号人物”,她出场的次数多,戏份重,剧中的重点唱段大多是为她设计的,但剧作的思想意义和社会生活蕴涵却主要是由侯文甫的人生经历体现出来的,冷月芳的情感经历并没有昭示出太多的社会生活蕴涵和多么深刻的思想意义,她对侯文甫的期望主要是对清官政治的期盼,她对侯文甫的情愫也没有超越一般情感戏所承载的内容。可能是为了加重主角的戏份,剧中在并不是很有必要的地方安排冷月芳登场并演唱大段的“重点”唱段,致使剧情不够紧凑,有些地方甚至显得牵强。

易栋:其实《寄印传奇》是一个很典型的个案,它代表的是近十年来中国戏曲从业者对当代戏曲的追求。全剧编、导、演、舞美、音效配合默契,通篇结构完整,是一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戏。另外我很喜欢的一点是,服装设计的写意化,所有的衣服都是和剧情、人物相契合的,而且富于美感,具有诗意。

从全剧的立意和主题思想上看,这部剧应该和我们省京的《膏药章》一样,同属于寓言剧,就是说在铺展一个故事的同时蕴含着某种人生的哲理。《膏药章》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戏,而这部《寄印传奇》我认为也同样做得很好。从观众接受的层面来看,两部戏也同样都是既能吸引年轻人,老观众也会认可的好戏。

既然是好戏,所以我认为《寄印传奇》是具有可重复观赏性的。很多戏你看一遍下来还可以,但是你不想再看第二遍了,这就不具有可重复观赏性。《寄印传奇》看了一遍下来,还会想着再看几遍。甚至有某些段子非常经典,比如冷月芳的一些唱段,甚至是可以形成反复搬演的折子的。

郑怀心先生这部剧作可以看作是精英视角与民间情怀的一种交融。郑先生本身自然是精英视角,但是他关注的是具有普适性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民间的一种情怀。也就是说观众看了不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就仿佛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一样。每一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而不会让人产生疏离之感。

另外值得赞叹的是演员的表演。实在是非常精彩,非常突出。曾昭娟女士和剧文林先生都是唱做俱佳,而且扮相都非常美,表演行云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我想提的一点意见就是,其实两个半小时的长度还可以再短一些,可以适当地减少一些唱词,冷月芳大段的唱段很多,想删减一两句也不是难事。还有翠环和尤一丁的风情戏也可以删减,全剧以冷月芳和侯文甫的感情戏为线索,这些枝蔓其实能减则减。侯文甫的梦境戏也可以删减,前面印神出现的设计很好,但是为了增加冷月芳的戏,又让冷月芳出场就显得有点牵强。

从戏的结构安排上来看,前面铺垫的部分也稍微显多了,名称为《寄印传奇》,但是“寄印”这场戏出场太晚,不够突出。

郑怀心:看到那么多的年轻人在关注戏曲,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因为中国的传统戏曲首先要得到国内的自我认同,才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同。在国内要得到真正广泛的认同,就必须要得到年轻人的认同。我6月26号的时候要去香港参加一个讲座,讲的题目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国际认同与自我认同”。年轻人关注传统戏曲,这说明传统戏曲的发展是有前景的,是有希望的。

我的初衷主要是写侯文甫这个人物的。这个人不是脸谱式的好人或者坏人,而只是一个身边常常会遇到的普通人。他并不是一开始就阴谋诡计要利用陷害别人,而是随着事态一步步地发展才走到最后那一步的。他官瘾大,但是十年候补,做了官之后他本意也是想做一个好官的。只是后来随着事态发展,他难以独善其身,为了维护他的官帽,他才不惜利用冷月芳对他的信任和感情的。

正因为我本来是以侯文甫为主要人物的,所以后来要改成以冷月芳为主,就不断给冷月芳加戏,但是就像蒋院长之前说的那样,本来坐胎是个男孩子,硬要改成女孩子,所以存在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打磨。

欧阳明:其实刚接了这个戏时,我出了车祸。当时我就打电话给天津那边,说你们赶紧换导演。结果他们说:“我们等你。”这一句话把我感动了,于是刚能从床上下来,我就去了天津排戏。

单就这个戏来说,我的本意是希望回归戏曲的本质。戏曲是人演给人看的,也就是说中心点是“人”。所以我们要突出这一点,这就是我说的回归戏曲本身。但是回归的不只是完全传统戏的那一套,回归的是戏曲精神。布景,我要求的是简洁而不简单,比如开场那三个牌楼,包合的就是侯文甫的内心世界,然后第二幕换场景,三个牌楼位置一换,就可以变成冷月芳的府第。服装,我给设计师提供的意见是清装印象。什么叫清装印象?就是以清装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清朝的装束,我们要美,戏曲本身就是追求美的,所以整个戏的服装就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效果。剧情的编排上也是这样,戏曲本来就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情之所至。所以所有的情节,我要的是先合情,再合理。我认为在戏曲当中,有时候合情比合理还更重要。另外,戏曲程式的问题,我认为,也不能简单地拘泥于原有的那几个程式。原来评剧的程式就那么几个,不足以承载现在的戏曲表现了。所以我们可以创新,可以创造新的程式。程式怎么来?程式要从生活里流出来。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自然流露,久而久之自然形成程式。

李春喜:听了各位专家的评点,我感到非常得高兴。因为我们在全国各地多次的巡演,也进过不少高校,也开过研讨会,但是真正从戏曲本身而引发的讨论,这还是头一次。其实我们做这个戏,也就是想认认真真立足于戏曲本体,并且适应当代的时代需要,对这个时代有全方位的体现。

中国戏曲是很重视场面的调剂的,戏曲的特点也就是这样。这个戏里我认为还存在一些这方面的问题,比如高腔和大唱段还是过多了,场面的调剂做得不太好。

我们做一出戏一个是要注意它的历史坐标,也就是说它在题材上把握的程度,能不能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成为一个历史坐标。另一个就是艺术坐标,就是在艺术上的把握,能不能综合当代艺术的精华,成为一个艺术坐标。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努力。

最后,不管是戏剧的编创还是戏剧的学术研究,我认为都应该多关注现实,要与现实相结合。

猜你喜欢
评剧唱段传奇
评剧《女儿》
安-225,昨日的传奇
评剧《花为媒》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绵绵古道连天上
评剧《新亭泪》重编之思考
评剧《大山里》剧照
一弯新月挂半天
坚持,造就传奇
逍遥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