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愚
1945年6月19日,昂山素姬出生在缅甸原首都仰光市,其父是领导缅甸独立的民族英雄昂山将军。她两岁那年,父亲遇刺身亡,她在母亲的抚养和教导下成为牛津大学的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学士,并先后任职于联合国和不丹外交部等处,在自己祖国以外的土地上生活了整整28年。
1988年3月,昂山素姬回到仰光。照顾因中风病危的母亲。彼时,缅甸人民发起了反抗军政权的游行示威,遭到军队和警察的残酷镇压,有两百多名无辜民众死伤,举国弥漫着恐怖的气氛。很多受害者、激进分子和退役高级军官要求昂山素姬出来领导民主运动。
8月26日,仰光近百万名群众在瑞德贡大金塔(仰光市标志性建筑,也是缅甸的象征,世界著名佛塔之一)西门外的广场集会,昂山素姬第一次面对这么多的民众发表演说。集会上,她身着一条雪白的长裙,宛如一只从仙境飞来的白天鹅。她慷慨地表示:“我不能对祖国所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
在她公开发表这次重要演讲的前夕,军政府就已经散播了要刺杀她的谣言,但她面对威胁却泰然处之。从那一刻起,昂山素姬不再是一名旁观者,她清丽的面颊抹去了学者的斯文,取而代之的是政客的果敢。其实,她并不喜欢政治,她更想当一名作家,“但是,既然我已经参加了。就不能半途而废”。
从此,这位外表柔弱、身材单薄的女子,成了军政府最头疼的人物。她既没有权力,也没有金钱,更没有官衔,但她却拥有缅甸人民的心。“父女二人简直就如同是一個模子里塑造出来的”。缅甸人民发现,他们盼望已久的领袖诞生了。
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姬组建了自己的、也是缅甸人民的政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并出任总书记。民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缅甸最大的反对党。1989年7月20日,军政府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对昂山素姬实行了软禁,她拒绝了将她驱逐出境而获得自由的条件——尽管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正在英国的家里满怀期望地等着她归来,因为她很清楚,一旦离开缅甸赴英国探视家人,她很有可能就再也回不了缅甸。于是,她毅然选择了留下,从此再也没有机会与她的丈夫团聚——直到她的丈夫1999年因癌症在牛津逝世,两人只短暂会面五次。
1990年5月,缅甸举行全国大选,昂山素姬的政党“全国民主联盟”获得了绝对优势,赢得了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按正常程序,她理所当然成为缅甸总理,但军政府对大选结果不予承认,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继续监禁昂山素姬。
1991年,昂山素姬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她无法亲自前往挪威领奖,只好让儿子代替自己发表了答谢词。她将130万美元的奖金交付信托,用于缅甸人民的健康与教育。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弗兰西斯·塞耶斯泰德发出了他美好的祝愿:“我们希望昂山素姬看到她的斗争戴上胜利的花冠。”然而,对昂山素姬来说,胜利却遥遥无期,也许她这一生都等不到那一天。但她却从未因此而放弃为民主和自由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自1989年7月第一次被软禁以来,在过去的20年里,昂山素姬有14年的岁月是在监狱或居家软禁中度过的。但是,被软禁期间,昂山素姬没有消沉。她的生活十分规律:阅读诗歌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她爱听摇滚乐,美国摇滚乐队“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支摇滚乐队:她还经常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曲。
这位缅甸民族英雄的女儿,曾经赢得缅甸大选,也曾经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过去的20年中被逮捕逾13次之多。但她从未使用过暴力,只是,她从未停止以和平的方式为自由斗争。她悲剧性却又可作为榜样的一生,其重要意义在于一个永恒的座右铭——“永不放弃!”她是反抗压迫、显示平民勇气的重要象征,在缅甸人民的心中,她是神圣的正义女神。
2009年11月3日,美国负责亚太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与美国驻东盟大使斯科特-马希尔访问缅甸。4日下午,昂山素姬身穿粉红色民族服装,被一辆汽车送到了坎贝尔下榻的宾馆,两人进行了会晤。昂山素姬长期失去人身自由,目前仍被限制居住,这是她近年来少有的一次公开露面。
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昂山素姬引发了媒体的特别关注,面对记者们“对着镜头笑一下”的要求,这位64岁的老人微笑着问:“我笑起来好看吗?”一如20年前,她仍然保留着那份倔犟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