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磊
这一天上午,他独自一人在田间劳作,那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每天早起晚归,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
“嘿,老伙计,你画了那么多为啥不办个画展?”家附近的一位农民和他打招呼。
他放下手中的活,抬起头,低沉地说道:“有谁看呢?难道再被人说这就是那个除了画下流裸体、别的什么也不会画的笨蛋?再说都这把年纪了,算了吧!”
“不,老伙计,你看我身边这匹马。那家伙一开始我根本没在意它,因为我那养马场的亲戚说它走不了多少路,就送我了。后来一次我出去打猎,本打算近处走走,可迷路了,我们转了好几天才回到家的。那家伙估计和我跑了好几百里格(欧洲旧时长度单位),你说这是为啥?因为它自己相信它是匹千里马啊!”
他望着那位农民远去的背影,坐在田埂上,默默无语,思绪万千。以前艰苦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
他生于法国诺曼底的乡村,为了帮助父母照顾家庭,牺牲了自己的兴趣,一直在家里务农,直到23岁才前往巴黎学画,接受艺术教育。为了生存,他用素描去换鞋子穿,用油画去换床睡觉,甚至用低级庸俗的裸女画,去和富人换钱。
十二年后,已经35岁的他最终选择回到巴黎东南郊外的巴比松农村。这一住就是27年,终其一生,再未离开。而定居农村,并没改变他家庭的贫困。因为没有人赏识他的画,为了与妻子供养9个小孩,他饱尝困苦,曾一度贫困到必须靠政府的微薄救济品度日的程度,也曾几天不进食。
傍晚,他站在小屋的门口,一片余晖洒向大地,在不远处的田野上,一对农民夫妇正在忙于收成,丈夫用铲子挖掘马铃薯后,妻子便用篮子把它们倒进手推车上褐色的大麻袋里。远方教堂响起晚祷的钟声,回荡在田野,这一景一幕,顿时燃起了他创作的灵感,他立即走进屋,把这一幕画了下来。他就是米勒,这幅画就是后来扬名世界的《晚钟》。
“只要你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马,总有出头的那天的。”农民的话终于得到了应验。《晚钟》以及他之前创作的《拾穗者》《播种者》等八幅作品在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展出了,人们终于被他描绘的自然的寂静所吸引,法国的大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句话:“在近代艺术史上有两位英雄,一位是作曲的贝多芬,另外一位是绘画的米勒。”
时隔百年,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晚钟》作为法国馆的镇馆之宝,再一次呈现在世人眼前,参观者无不为其表现出的善良的人性,苦难的容忍所动容。
谁都渴望成功,谁都希望在自己钟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然而当幸运女神眷顾你的那一刻还未到来,当你还没有扼住命运咽喉的时候,又有几人能相信自己?
几十年对于一个胸怀利器,却“郁郁不得伸”的人来说他要忍受多大的艰难、他要承受住多大的压力。几十年为生计所迫,几十年没被肯定,几十年冷嘲热讽,足以磨掉一个人的锐气,也足以让最自信的人,对自己产生否定和怀疑,甚至一度放弃。所幸的是,米勒没有,他在寂寞与落魄,艰难与苦难中坚持了下来,也为今天世界美术界守住了一颗璀璨的星星!
因为曾经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他是一匹千里馬,从那天起他相信自己是匹千里马!
(图/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