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馈赠

2010-07-05 11:24
37°女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黄菊李慧红十字会

五 丰

千里之外的北京新娘

厉莉有个表姐被白血病夺走了生命,因此她知道了骨髓移植对一名白血病患者是何等重要。

厉莉1978年出生在辽宁省鞍山市,父母都是中学教师。2001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首钢工作。在这里,她认识了恋人李慧涌,后来她又考上了辽宁大学的研究生。2007年2月的一天,准备5月结婚的厉莉上街添置新婚用品,在街头,她无意中看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正在派发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单。她的眼前闪现出自己的表姐因白血病而去世的那一幕,便毫不迟疑地当场献血并做了相关检测。她期待着,自己的骨髓将来能有机会帮助一个多难的生命……

一个月后,真的有人需要厉莉的骨髓救命了。

3月底的一天,厉莉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时,接到了辽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对方通知厉莉,她的骨髓和上海一名16岁白血病女孩的骨髓初配成功,请她到红十字会面谈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事宜。

非血缘之间的骨髓相配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厉莉连忙放下手中的书本,迅速赶往辽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厉莉:和她初配成功的上海女孩叫施桑颖,1991年出生在崇明县的一个普通农家,父亲施新忠是公交车司机,母亲黄菊是售票员。2006年12月,正上初三的施桑颖突发低烧,随后转院到上海,被確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了挽回女儿的生命,施新忠听从医生建议,向中华骨髓库寻求相匹配的救命骨髓。经过一段时间的搜寻,远在辽宁的厉莉与施桑颖初配成功。于是,红十字会人员与厉莉取得联系……

厉莉几乎没有犹豫,当场就决定捐髓救人,并打电话告诉了未婚夫李慧涌。同样善良的李慧涌当即对厉莉的决定表示赞同。而得到这一消息的小桑颖和父母,也是万分欣喜,与医生积极配合,进行着接受捐献前的一切准备。

2007年5月5日,厉莉和李慧涌在北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婚后,夫妻俩决定暂时不要孩子,等给小桑颖捐献骨髓的手术完成后,调养一段时间再怀孕。5月底,厉莉到解放军第307医院做了高分率血样检测;8月27日是厉莉的29岁生日,这一天她再次进入307医院做高分体检。

9月22日上午,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医护人员开始从厉莉的体内采集骨髓。熬过了艰难的206分钟之后,医护人员从她身上提取了140多毫升血浆。

23日上午,中华骨髓库北京分库的工作人员护送着两个装有造血干细胞的血袋乘飞机到达上海。当天傍晚6点40分,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造血干细胞开始成功地移植到施桑颖体内。

人间温情是活下去的力量

捐献骨髓之后,厉莉从北京回到沈阳继续完成学业。她经常感到四肢乏力、腰酸背痛,但她一直默默地忍受着。学习之余,她还时常牵挂着施桑颖的病情。

2007年10月上旬,厉莉收到施桑颖的来信。信中,施桑颖欣喜地写道:“莉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骨髓移植手术很成功。医生说,只要5年内不复发,我的病情就能逐渐好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这位好心的大姐姐……”

读完这封信,厉莉十分欣慰,多日来悬在空中的心终于落了地。

原来,从2007年1月被确诊为白血病之后,施桑颖一家就陷入痛苦的深渊。施桑颖的父母都是收入不高的普通职工,先前昂贵的化疗费已耗尽了他们全家的积蓄,高额的移植手术费、后续医疗费,如同拦路虎挡住了施桑颖的求生之路。无奈之下,施新忠给上海崇明县委书记写信求助。很快,这封求助信被转到县红十字会。在少儿基金、慈善基金等机构的帮助下,筹到了11万元的救助款;施桑颖就读的学校,师生们先后捐款3万余元;父母所在的公交公司也捐款4万余元;5月18日,上海东方电视台还专门为施桑颖做了专场慈善义演,筹集善款7.1万元……

当听到施桑颖怀着感恩之心告知自己这一切时,厉莉十分高兴。她告诉施桑颖:“这个世界虽然有灾难与厄运,但也从来不少爱的温情,这些就是你战胜病魔的力量。”

厉莉还给小桑颖讲了一个故事:在叙利亚南部,有一个“小灯教堂”,那里的灯每晚都点到天亮。教堂里有一幅壁画,画面上的耶稣正背着十字架往前走,一个小男孩儿泪流满面地拉着耶稣的衣服说:“耶稣不要走,你走了以后,谁会照顾我们穷孩子?”耶稣回答说:“太阳下山的时候,回头看!”多少年来,人们对耶稣的回答困惑不已。有一天,一个游客因天色已晚而迷路,在教堂的后山上他回头望去,看到不灭的灯火,他的心境才安宁下来。此时,他顿悟了耶稣那句话的意思,原来,耶稣在安慰这个穷孩子,他可以放心,世界上一定会有一些善良的人,继续做耶稣在世时所做的事,使这个世界有一些光亮,有一些热……

在厉莉的鼓励下,施桑颖明白了很多。她说,莉姐,我懂了。现在,是社会给了我光亮,以后等我好了,我也要做一盏灯,用自己的光照亮别的人。

此后,施桑颖积极配合治疗,病情一天天好转。2007年12月15日,她基本痊愈,出院了。

2008年7月初,研究生刚毕业的厉莉被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录用。在正式上班前,厉莉决定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专程去一趟上海,看望施桑颖。7月22日,厉莉从北京乘火车抵达上海。一下火车,就看到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站在面前,正是施桑颖。虽然厉莉和施桑颖早已血脉相通,相互多次写信、打电话,并以姐妹相称,但在第一次见面时,这对相隔千里的姐妹还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从上海回到北京之后,厉莉开始了新的工作。而经过8个多月的静养,施桑颖也逐渐康复,2008年9月,她重新回到了阔别多日的课堂。

再次捐髓是生命的馈赠

小桑颖病情的好转让厉莉深感欣慰。此时,她的身体基本调养过来,随着工作的稳定,在亲友的催促下,已经30岁的厉莉开始了当妈妈的准备。她在丈夫的陪伴下,去医院咨询了怀孕的相关知识,还去书店购买了关于孕育宝贝的书籍和光碟,夫妻俩甚至去商场为未来的宝贝选购衣服、婴儿车等用品。

2009年3月初,小桑颖再次连续低烧,并伴有咳嗽等症状。父母将她送到医院检查时,听到了最担心的结果:小桑颖的白血病复发了。医生告诉他们,这次的病情比以前还要严重,而且癌细胞有扩散的迹象。住院后,小桑颖的病情急转直下,不仅连续高烧不退,还出现了哮喘、发炎、溃疡等症状。

厉莉从桑颖妈妈黄菊打来的电话中获悉这些情况后,心再一次悬到了半空中。随后的日子里,她每天都给黄菊打电话,密切关注小桑颖的最新病情。

2009年4月3日,厉莉正在单位开会,突然接到了黄菊的电话,她断断续续地说:“不……不好了……桑颖病情复发,医生下病危通知书了……”

听到这话,厉莉仿佛被电击了一般,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随即说:“赶紧请医生想办法救小桑颖啊!”黄菊却哭着说:“医生说了,办法倒是有,但我开不了这个口啊!”厉莉着急地说:“你尽管说吧!”黄菊这才吞吞吐吐地告诉她:“医生已经采取了各种治疗手段,但效果不理想,只能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而在短期内很难寻觅到相配的骨髓,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你再次伸出援手……”

黄菊说:“我知道这样说会让你非常为难,我们也实在难以开口。你与我女儿非亲非故,而且已经捐献过一次骨髓了,现在怎么好意思要你再捐一次?可如果不来求你,又没有别的法子救小桑颖了啊……”

听着黄菊的哭诉,厉莉内心也有些犯难:自己正准备怀孕,即使不考虑再度捐髓对自身健康的损伤,万一影响到自己未来的孩子怎么办?但如果不再一次捐献骨髓,小桑颖就活不下去了。她对黄菊说:“你的心情我理解,请让我考虑一下好吗?我会很快给你回复的。”

当晚,厉莉失眠了,她的眼前老是浮现出两双眼睛——一双是患白血病去世的表姐的眼睛,一双是小桑颖的眼睛,她们无助而渴望的眼神,总是覆盖了自己想要生孩子的愿望。可再次捐献骨髓的话,只能放弃怀孕计划,丈夫和双方老人会同意吗?她需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再做决定。

4月4日一大早,李慧涌在火车上接到了妻子的电话,焦急的厉莉等不及他回来就把情况告诉了他。深爱妻子的李慧涌先让妻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厉莉说:“我觉得我无法拒绝他们,毕竟是救一条生命。”李慧涌明白这个道理,但也颇感为难:“小桑颖是该去救,可两次捐骨髓,你的身体吃得消吗?我们的孩子怎么办?”李慧涌到家后,夫妻俩还是犹豫不定,厉莉最终下定决心说:“慧涌,还是救命要紧。我们要孩子再推迟一下吧,你帮我跟爸妈解释一下。”见妻子已拿定主意,大义的李慧涌还是支持了妻子的大爱之举……

当天下午厉莉就给小桑颖发去了短信:“妹妹:你放心,姐姐一定会再次救你的,你一定要坚强!”

考虑到小桑颖处于危急关头,厉莉次日就在丈夫的陪同下赶赴上海。4月6日,厉莉到医院重新做了高分率检测。医生建议厉莉住到特需病房,以便更好地恢复体力,但她婉言谢绝了:“小桑颖治病需要很多钱,这些钱还是省下来用在刀刃上吧。”

4月7日11点,厉莉对施桑颖第二次捐献骨髓正式开始。3个小时之后,采集终于结束,此时的她已是头痛欲裂、脸色发白、大汗如雨……

当天下午3点多,医护人员将采集的血浆输入到早已等候在此的施桑颖体内,半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施新忠感激涕零地对厉莉说:“我们做父母的,只给了女儿一次生命,而你却给了小桑颖两次生命!”

4月8日晚上,厉莉和丈夫一起乘火车回北京。离开前,两人再次到病房探望小桑颖。看到小桑颖因为口腔溃疡不能正常进食,细心的厉莉还为她买来了榨汁机及一些苹果、黄豆、花生、黑芝麻等。

躺在病床上的小桑颖对这位两度给她生命的恩人依依不舍,小桑颖哭了,一再对两次救她命的恩人说着谢谢。厉莉说:“别说谢了,如果要谢,你就记住你曾经说的,今后也用自己的光亮照给别人,为别人传递一份温暖吧……”

桑颖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令人欣喜,她说,是厉莉姐姐用大爱照亮了自己的生命,这份生命的馈赠是她一生的动力。

(摘自《人生与伴侣》廖新生 图)

猜你喜欢
黄菊李慧红十字会
夏夜喜脱贫
远离『鼻炎闹』 静享黄菊之秋
李慧、赵柳作品
李慧作品选登
我和我的“作家梦”
Ecological problems identification in our country
基于贪心启发式算法的多目标二维切割问题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母爱怎堪越界?独居老太携硕士“女儿”赴死亡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