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小人物的事迹有时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比如陈玉蓉。
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她的生活很平凡。一家媒体这样描绘她:55岁,身材不高,脸上已有了皱纹和生活所赐的忧愁;居住在武汉一个堤坝底下的乡村,家境普通,丈夫在做杂工。
在过去的7个月里,这位母亲每天花大部分时间走路,每天10公里。她希望借此减肥,但并不是为了什么光鲜的目的,而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31岁的儿子正等待她捐出部分肝脏来救治某种先天性疾病,前提是,捐献人陈玉蓉必须首先治愈自己的脂肪肝。
这是一个寻常的悲苦故事,此类事日日发生在我们周围。在陈玉蓉的故事里,她拒绝了丈夫捐肝的要求,独自承担这份责任。她的理由冷静而现实:丈夫需要养家。
在精心照料儿子31年以后,这位55岁的母亲能为儿子做的已经没有更多的了。于是,从7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开始,她决心走路减肥。支撑她的是一个没有太多根据的信念:这样可以治愈她的重度脂肪肝。
这并不是一段艰辛的路程,事实上,这段路有点平淡和乏味。据说,有时候是凌晨,天还没亮,有时候是夜晚,需要借助微弱的灯光辨路。见到这一幕的记者描述,她像上了发条一样,笔直有力地快速走着。
这7个月时间,世界风云变幻,但在中国南部一条长长的堤坝上,陈玉蓉在一个狭小而单调的世界里坚持着,很难引起什么注意。她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来回走同一段路程而已。但在一个母亲眼里,这算得上全世界最重要的事。
她瘦了16斤,并且医生宣布,她的确成功了:那个妨碍她救儿子的可恶的疾病,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如今,这故事被刊登出来,并隐藏在纷繁的新闻之中。
一个平凡如此的故事。一位母亲为了儿子付出了所能付出的一切。这也许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我们为之震撼,为一段走了7个月的漫长路途,为一颗急迫而真切的爱子之心,为一位坚忍的母亲。
甚至,在我们眼里,这样一个故事,分量丝毫不逊于任何一位大人物的讲话,不逊于任何一件有轰动效应的丑闻。事实上我们这个社会正在被这些重大事件影响和塑造,而生活在其中的人,也正被它们推搡、撕裂,满怀恐惧和不安。而一位平静而坚定的母亲带给我们的,是与此完全不同的精神力量。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许多同样的精神力量。它们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质朴而持久;它们深藏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中,随处可见,却总被忽视。与越来越多的分歧、仇视和伤害相比,它们给人温暖,更加长久。在我们为不公而战斗的时候,在我们面对现实愤怒失望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保有它们,应该经常审视自己内心深处的平和与温暖,并借此应对生活的种种磨难。
就如同陈玉蓉那样,一位小人物,一位母亲,面对生活,她拥有值得每个人都羡慕和追求的内心力量。
(潇风摘自《中国青年报》200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