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红玲 鲁丽丽
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的有效性与经济的协调性呈正相关。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新兴复合型产业,对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已日趋明显。现代物流业既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又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物流产业不仅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而且影响和制约着整个区域经济运行的速度和效率,决定着区域竞争力的强弱。
图1 物流企业内部协同
根据协同在物流业的应用层面的不同,可将协同物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协同物流指物流企业各要素的协同,包括软硬技术的协同和物流活动各环节的协同。物流硬技术,是指组织物资实物运动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库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电子计算机、通讯网络设备等。物流软技术,是指为了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具体地说,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最合理的计划,对各种物流设备进行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对物流效率进行最有效的评价而运用的各种技术。(图1)这一层次的协同物流重在将物流活动中所采用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方法相结合,重在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有自主协同的内驱力,着眼点在低成本、高效率与高效益。
第二层次,协同物流扩大到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协同物流指各企业通过Intemet提供服务并协调所有的商务活动,以提高利润和绩效,它创造协同环境使各企业共享信息和资源。既包括供应链上不同行业间企业的协同,也包括物流企业间的协同。协同物流具有网络经济的成本优势,是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将企业控制范围扩大到供应链上所有节点企业,让企业及时获得供应链中完全的信息,使生产企业、零售企业、运输企业用更低的成本解决企业物流问题。供应链层次上的协同表面上表现为物料、产品、商品的实体流动过程中供应链各方的有形合作,实质上体现为供应链各方从策略、管理以及信息的无形协作,无形协作的程度决定了有形合作的效率。(图2)这一层次的协同物流,重在打破单个企业的绩效界限,通过相互协调和统一建立最适宜的物流运行结构。旨在解决流通渠道中企业间的对立或企业规模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它通过综合供应者到消费者的供应链运作,使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动达到最优化,并追求系统的综合效果。
第三层次,协同物流指物流行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通过区域性物流网络的构建,提高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围绕区域性物流战略定位及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的筹建等物流政策的实施,推动区域生产力布局及区域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形成物流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这一层次的协同物流重在物流产业的关联与扩散效应,物流活动是区域经济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诸多环节及各部门、各产业和各地区之间实现有效联系的粘合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提高区域经济运行效率和水平,有效聚合各种资源,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图 3)
假设协同效应的函数是 F(X,Y,S)=λ{F(X)+F(Y)+F(S)}。其中,X 代表物流企业内部软硬件的各个影响因素,X包括X1、X2、X3等若干影响因素;Y 代表供应链上所有节点的影响因素,Y 包括Y1、Y2、Y3等若干影响因素;S代表区域经济内产业各部门的影响因素,S 包括 S1、S2、S3等若干影响因素。选择其中重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配以不同的权重加以衡量。协同效应可以通过对以上影响因素做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分析物流环节、物流企业、不同产业、物流与外部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效应,并进行评估,再比较各子系统(要素)效应之和与多种要素力量集聚所产生的总效应的大小,通过比较就可以确定协同效果的好(有效率)坏(无效)。
如果λ>1,这将意味着要素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协同成功;如果λ≤1,这将意味着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性功能而终至瓦解,协同失败。(图4)
(一)物流企业内的协同效应。企业内部各要素的协同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规模经济是由于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可以认为变化不大,那么新增的产品就可以分担更多的固定成本,从而使总成本下降。企业通过对仓储和运输过程的协调管理,发挥资源的组织协同效应,就可以在技术水平和要素组合比例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扩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发生规模经济效应的主因是仓储协同和运输协同。
2、范围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等部门。范围经济一般成为企业采取多样化经营战略的理论依据。物流企业通过不同业务之间的协调管理,企业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发挥已有的资源优势,并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范围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配送协同(多个环节共同分摊物流费用)、仓储协同(共享仓库和设备)、包装和加工工序的操作协同(共同利用操作设备、技术、人力)上。
3、学习迁移效应。这是指在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通过“干中学”、“学中干”积累经验,通过物流环节间的相互沟通和协调,形成内部价值网络,从而建立有效的协同合作方式。学习效应是物流协同效应的核心,不仅为物流系统的协调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协同机会。
(二)物流业的协同效应
1、以信息共享为平台,建立满足市场需求的多式联运,实现多方协作共赢。通过打造物流行业信息化协作平台,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使各物流企业在物流需求满足方面形成紧密的互动联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多式联运,打破各个运输区域的界限,打破各物流企业运输方式的短板,将多种资源协同运用,进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以达成协作双赢的物流新模式。
2、物流专业化效应。物流市场的需求带来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物流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逐渐显示出专业效应,发展专项物流,是物流企业凸显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通过对传统服务的整合和专业化服务的创新,创新型业务、增值型服务和适合客户需要的特色服务将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将会推动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加速发挥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动效应,专业化是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3、外部经济效应。同行业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企业享受外在经济的益处,有利于物流企业集群的发展。同业集聚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这种协同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和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可以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三)供应链上各节点的协同效应。各企业通过Intemet提供服务并协调所有的商务活动,将信息化系统拓展到供应链的上下游,为上游厂商开发采购、生产的物流管理模块,同时将下游的分销企业纳入到供应链的一体化系统,这种联动发展效应会扩散到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供应链成员企业为了共同的客户服务目标协调它们的行动,共同关注客户反映,直至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协同关系,创造“共赢”。这种协同从供应链整体运作的角度,协调各节点,避免、减少各节点间的延误和浪费,使得整个供应链以更短的时间、更少的成本实现物流活动的目标,使供应链增值,提高整体的竞争优势,实现供应链整体性能的优化。
(四)区域经济的协同效应。合理、高效的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会拉动对现代物流业的需求,诸如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设备投资等,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决定着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和需求结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动诱发物流基础设施的变动,影响着物流的供给;另一方面物流业也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区域之间产品或服务的扩散没有发达的现代物流业作为保障,区域经济的基本运转就会中断,同时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会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对区域经济效率和效益的提高都起着积极作用。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五)相互交融的协同物流。不同层次的协同物流是一个个开放的子系统,各层之间存在着物资、设备、劳动力、资金等物流资源的输入输出,还存在着技术、信息、管理、政策、知识的交换。企业内部协同或同行业协同是物流运作的基础,通过对物流进行管理与优化来满足企业的经营需要;在供应链协同层面,现代物流在不同的应用需求中,其业态衍生出多种形式,主要通过各节点的无缝链接实现供应链的高效率和高效益;在区域经济协同领域,表现出物流与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向积极方向发展的协同性。物流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相互关联,各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融,不断进行各子系统的调整,通过各层次之间要素的交换,对各子系统发生相互影响和调整,不断出现旧质淘汰消亡、新质出现的现象。(图5)
协同物流是物流系统的各要素、各环节、各节点企业在资源、目标、运作等方面的彼此协作、协同与配合,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实现系统整体效应提升的过程。协同物流是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协同的物流的层次进行界定,并对不同层次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以对协同物流的状态提供有益的研究思路。
[1]徐青青,谬立新.区域物流协同内涵及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
[2]刘炯艳.协同物流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6.1.
[3]王刚,王克明.物流产业集群与粤港区域竞争力的协同关系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