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物价走势的辨析

2010-07-04 06:41虞丽娜陈光亚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价格

虞丽娜 虞 华 陈光亚

2010年开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暴雪了。1月3日,一场59年未遇的暴雪袭击京津,随后转向山东等地。随着暴雪和低温而来的,是以蔬菜价格为首的农副产品价格纷纷上扬,一时间蔬菜、大米、猪肉、鸡蛋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一路看涨。随着各种食物涨价不断,尤其是春节临近,人们对通货膨胀可能到来的担心愈发加剧。通胀预期被骤然放大,毕竟当前涨价的不仅仅是食品,还有工业消费品。可以预见,关于通货膨胀何时到来的讨论会贯穿全年。

一、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很多

一般情况下,供应紧张,价格便会扬升;需求疲软,价格自然跌落。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有许多方面,不会是单一的。导致商品价格波动的因素,除了供求关系之外,还有若干重要方面:

1.生产成本增加推动。总体来看,随着商品成本的持续增加,其销售价格也要上涨。虽然产能过剩、库存增加,会使得价格涨幅受到抑制,而且时间亦有滞后,但却改变不了价格最终上涨的大势。很多时候,成本增加对于商品价格的影响力会超出供求关系的影响。比如2009年全国钢材价格震荡上行,就是在产能过剩、库存增加的情况下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同期铁矿石、焦炭、废钢铁等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中国大宗商品的进口依存度较高,许多产品需求量的三成以上依赖进口满足,比如铁矿石(按含铁量计算)、天然橡胶、精炼铜、大豆等,石油的进口依赖程度亦达到了50%左右。甚至于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煤炭,近些年来也出现了大量进口局面。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在不断增大。一是影响食品价格上涨的食糖,去年世界消费产出大国印度和中国大幅减产,导致世界食糖缺口严重。国际糖业组织(ISO)最新一期糖业季度报告中预测,2009/2010年度全球糖的供应缺口将达840万吨,远超此前预测的450万-500万吨。二是棉花生产消费大国——中国2009/2010年减产20%,新年度棉花供需缺口进一步放大到457.9万吨,创2000年以来最高值。新年度我国棉花需求量在出口继续好转及内需拉动下或将高于美国农业部的预测,供需缺口将远超2003/2004年度,这必将为期棉价格的上涨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世界石油价格存在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中国需求”预期大增,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进口将增长一倍以上。四是货币贬值将推动贵金属价格上涨。五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去年以来各国纷纷出台了救市措施,向市场中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各国货币的过量发行也将助推大宗商品价格。最后,从长期看美元贬值是必然趋势,美元的贬值也将支撑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国CPI具有明显的食品价格驱动特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震荡攀升,CPI食品类别中的粮食、油脂、肉类价格涨幅上升尤其明显。由于今年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国家将继续提高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这将使得粮食价格继续保持适度的涨幅。从猪肉价格走势看,在去年6月份降至低点后,价格开始从底部回升,猪粮比也开始高于6∶1的生产盈亏平衡预警点。

3.世界经济复苏拉动。从我国CPI与GDP的历史变化情况看,在经济处于扩张态势中的时候,CPI总体也逐步呈现出上升走势。同时,从今年的国际环境看,在强有力政策支持下,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企稳复苏,实现正增长。从IMF、世界银行、联合国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看,今年世界经济有望实现2%以上的增长,包括美国、日本、欧元区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均有望由负转正,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必然拉动对大宗商品的强劲需求。从而拉动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输入型通胀看,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国家的股市、债市和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修复是一个漫长过程,全球过剩资本仍然有向大宗产品市场流动的冲动,在全球经济回升尚不明显的时候,这种趋势还不会太强,而一旦全球经济复苏的势头已经确定,世界大宗产品价格就又会再度上涨。去年三季度以来,美、日、欧的经济复苏趋于明朗,四季度以后全球大宗产品的价格也会随之逐渐走高,这就会对中国明年的物价形成影响。

4.异常情况影响引动。必须考虑到异常情况对中国商品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重大影响。如出现严重自然灾害,对于一些品种,或者一些地区的种植业、养殖业和交通运输等将产生重大冲击,总体或局部供求关系就会逆转。供应偏紧与成本推力因素叠加,势必推动中国物价水平急剧上涨。新年伊始,一场暴雪就使得北京蔬菜供应出现短缺,叶类菜价格最高涨幅达到125%。异常情况对于物价上涨影响,有时候可以通过预期实现提前。比如,如果大豆或玉米主产区出现严重水涝或干旱,或者是出现重大地缘政治变化阻断石油供应,或者是发生大规模的罢工,金属矿石生产中断,都会迅速引发相关产品的期货价格上涨,进而带动现货价格上涨,逐步向消费品制造业和零售业等下游行业次第传导,最终引发商品价格的全面性上涨。也就是说,还没有等到异常情况对未来商品形成实质性冲击,市场价格就提前上涨了。在这方面,投机资金的推波助澜和通胀预期,能够放大涨价效应。

5.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促动。按居住类占到CPI权重的14.69%计算,水、电、燃料价格占到CPI的权重大概在6%左右,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进一步提速,将会对物价水平产生一定的上推作用。实施价格改革,导致最终消费价格调整的远不止这些,目前政府为出租车、交通、天然气供暖等都在实施补贴,这些领域的最终消费隐形成本并没有释放出来,给上述领域价格上涨改革预留了空间。因此,政府定价的水、电、燃气、交通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呈上涨的态势,长期低价利用资源的局面将得到改变,并会促进2010年CPI的提高。

6.“翘尾”影响因素传动。价格的同比涨幅可以分解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其中,翘尾因素是去年基数变化所形成的。据测算,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对2010年的翘尾影响已从上一年的负影响转为正影响。也就是说2010年各月的市场价格保持2009年12末的价格水平不变,由于2009年基数较低,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将上涨,预计比上年上涨1%左右。

二、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不少

在以上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今年的物价上涨压力将不断加大。但进一步分析,2010年度CPI平均涨幅在5%以上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由于:

1.消费增长可能乏力。去年12月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强劲上行1.7个百分点至17.5%。从细项看,与汽车、房子的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商品其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虽然2009年显现出的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有望构成今年消费提高的有利因素,但房地产市场的观望使得住房消费拉动效应减弱,同时经过一年释放后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力增长也可能趋于乏力,2010年拉动消费“更上一层楼”依然面临挑战。

2.电子消费品供大于求格局未变。由于我国家电产业发展迅猛,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利于抑制其价格上涨。

3.发生严重通胀的条件还不具备。从经济增长周期看,虽然今年我国经济有望继续稳步回升的增长态势,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复苏的初期阶段,并不具备发生通胀的经济环境。从货币信贷的扩张对物价的影响看,并不是导致通胀发生的充要条件。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由于指标内涵的不同以及产品市场供求环境的影响,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对PPI的影响较明显,但进一步对CPI产生传导效应则并不十分显著。从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对物价的推动来看,虽然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不可避免,但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而且,政策性调价因素的可控性较强,在上涨的时机、幅度选择方面管理层会相应考虑当时的物价涨幅情况而定。从食品价格上涨情况看,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度实现增长,幅度为0.4%。在我国粮食产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情况下,粮食的连续六年增产对于防止价格剧烈波动、稳定物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预计今年粮食价格将维持温和上升态势。从猪肉价格看,能繁母猪存栏的变化显示,自去年8月份开始已呈现不断增加态势,远高于2007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时的存栏水平,猪肉价格今年出现大幅上涨的空间有限。

4.对通胀预期管理在不断加强。管理层在去年10月份就已将管理好通胀预期与保增长、调结构一起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显示出对未来物价上涨压力的关注。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应当为资源价格改革留有空间,这显示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考虑到对资源价格改革给予支持,也即央行会对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通胀水平提升保持一定的容忍度。央行明确指出,既要保持足够的政策力度,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稳定价格水平,有效管理通胀预期。由此看出,今年物价的上涨压力和通胀风险,已经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和防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通胀实际发生的可能性。中国人民银行自1月18日起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央行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今年上半年的政策主题将是逐步紧缩,主要手段应该是使用政策工具。

从2010年情况看,我国经济仍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可能会比去年高些。虽然未来数月通胀预期可能会重现甚至加剧,但实际通胀幅度相对仍较温和。预计一季度CPI、PPI等广义通用指标将出现较快的上涨。CPI同比增长可能从2008年11月的0.6%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2.4%;PPI可能从 2009年11月的-2%上升至今年3月底的7.3%。全年CPI平均上涨3%-5%,全年PPI平均上涨6%-8%。

猜你喜欢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