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市第1中学 吴振凯 刘洪喜
“三品”法作为《四读、双课、八环节》课题实验(具体内容参见《黑龙江教育·中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10年第3期)中的一个步骤,课堂实验至今4年有余,在这4年中,我们边实践,边修改,边补充,在课堂模式的形式与内容的设计上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由此,随着《四读、双课、八环节》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与提升,“三品”法的尝试与探索也渐趋完善,现就阅读教学中的“三品”法的创设意图与实施步骤简述如下。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的教学阅读作了如下阐述:
⒈理念:①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②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⒉能力目标:①加强朗读教学;②重视阅读的感受和体验;③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④培养语感,注重积累。依据上述理念与能力培养的宗旨,在《四读、双课、八环节》的“诵读环节”“品读环节”上,我作了进一步调整,将“三品”教学法引入课堂,即,“品语言,悟情感”“品主旨,理事件”“品手法,写生活”。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一本名著,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逼真感人,无外乎就是将生活融注情感并借助于某种载体而显示出的一种艺术的升华。基于这点,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归宿与落脚点应是将这种升华了的艺术通过对融注了个人主观情愫的语言材料进行客观解剖而将其还原于生活,即让学生沿着“生活——艺术——生活”的学习探究的途径,最终完成自己生活的升华,而并非纯艺术的升华。
(一)品味语言:依据本文的写作特点,抓住文章的“精彩之处”,通过研究文章字、词、句运用的精妙及功用达到对作者语言风格、人文素养、思想倾向、审美情趣等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能力及对美的洞察力和审辨力,从而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与把握以及对文章创作体式的学习与模仿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二)品味情感:以“点”“线”“旨”作为贯穿整个课堂的文章内容的分析脉络,在分析中,始终把“情”作为一条主线,侧重研究把握作者渗透于文章字里行间的情感流露,使之达到作品内容与学生心灵内在感应的完美融合,真正使学生在作者汩汩流淌的情感中得到一种美的熏陶,一种爱的陶冶,一种情的感染,一种真的升华。
(三)品味生活:在分析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研读文本的创作体式,模仿文本的创作结构、精美语言,创设自己熟知的生活故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强化巩固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邃了解,品味文本创作中所给予自身的生活感受与启示;另一方面,通过自我往昔生活的追忆,未来生活的畅想,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以及良好的道德与价值观的分辨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生追求打造出一块块坚实的基石。
(一)品语言,悟情感
例1:《范进中举》(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
1.“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骂人的趾高气昂,被骂的唯唯连声,体现范进的猥琐可
怜和胡屠户的傲慢、⒐俗、市侩嘴脸。
2.“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封建社会的众生相,体现了一种等级制度的影响,及由
此形成的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反⒊了当时的世态炎凉。
例2:《雨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
1.“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久了”展示了一种期待和愿望。
2.“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探访四月的大地。”
诗人选择了几个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等,展示一种难耐的渴望和欣喜。
3.“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风也不拥挤。”
“呼唤……乳名”“不喧嚷”等,展示了春雨轻柔的特点和对孩子们博大的爱心。
4.“只要旗子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笑”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绪,也是一种幸福、快乐的象征。两个“只要”,展示了诗人心中一种希望,一种压抑于心中难以宣泄的祝愿。
5.“有一天,你们吃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甜”“心意”等词,展示了一种生命的崇高及暗伏于“雨”心中的祝福的力量。
(二)品主旨,理事件
例3:《范进中举》
⒈主旨:
刻画范进癫狂的丑态,周围各色人的趋炎附势,反映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⒉事件梳理:
事件:中举前后。中举前:生活(住茅草棚、不知猪油味、饿了两三天、母亲的眼看不见)、社会地位(岳父骂、贺礼贱、邻里无人询问)、处事态度(甘受欺辱、唯唯连声);中举后:经济(邻里送蛋、酒、米、鸡、桌、凳,胡屠户送肉、钱,张乡绅送银、房子)、社会(邻里称范老爷、岳父称文曲星、乡绅拜会称兄联谊)、处事(对乡绅奉迎、对岳父势利虚伪)。
人物性格:范进(唯唯诺诺、无能、迂腐、畏缩懦弱、甘受欺辱、圆滑世故、势利虚伪、醉心功名)、胡屠户(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口是心非、贪婪虚伪)。
例4:《雨说》
⒈主旨:
①“雨”不仅指自然界中的“雨”,还指政治上、心灵上的雨;
②“雨”像妈妈,给孩子带来快乐、幸福、温馨;
③“雨”具有“人”的灵气,善解人意,勇敢乐观,有奉献精神;
④“雨”代表春天,代表快乐,代表希望,告诉人们面对人生应持的一种心态。
归纳总结:文章把春雨拟人化,借春雨探访大地的殷勤脚步及春雨给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爱,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殷殷关爱和深深祝福。
⒉事件梳理:
点:雨——主体物;辐射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种子、牛羊、游鱼、孩子们……
线:联想:雨的神态——雨的祈求——雨的动员——雨的性格——雨的希望;情感:关爱、祝福。
(三)品手法,写生活
例5:《范进中举》
⒈品味特色:
①夸张手法的运用:喜极而疯,巴掌治醒。世人热衷的科举功名到手,自然惊喜若狂,何况范进等了35年,以巴掌对其行为加以讽刺。
②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讽刺效果:如对胡屠户的前后两次贺喜的描写,勾画人物形象特征,前挖苦、训斥、目中无人;后惶恐、手发木、扯衣角、赞语肉麻等;对范进前后境遇、心态描写。
⒉生活故事:(任选一题)
①范进中举当天,接受了众多人物的朝贺,这是不是说明社会对知识的重视,联系当今“知本家”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②请设计一个场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某一性格特征,要体现讽刺效果。
③从家里已饿了三天时间看,范进到乡里参加乡试应是去了两三天,请发挥想象,写一写范进参加乡试的情形。
例6:《雨说》
⒈品味特色:
①运用拟人手法,使“雨”富有人的思想情感,对孩子们深情倾诉令人真切感受“雨”的挚爱之心;
②运用象征手法,使诗中的“雨”的形象及种种情景无一不具有诗人和时代本身特具的影像;
③运用适合儿童的口语写诗,诗歌自身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
⒉生活故事:(任选一题)
①以《雨的自述》为题,将这首诗改写成300字以上的小散文,巩固体会诗人渗透于诗中的情感。
②请根据你自己的阅读经验和感受,用几行诗或几句话对春雨作一番描写,要融注自己的主观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中。
“三品法”教学实践,不但营造了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这一教学探索为我们收获了累累硕果。正是“三品法”,我校的高英力同学语文成绩由初一入学时的90多分,晋升为中考时的113分,夺得了鸡西市2009年中考状元。我校2009年的中考语文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提升率等均创我校初中部建校以来的新高。我校初中部的语文课堂教学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研究探讨,即通过对教法的改革探索出一条学生脱离教师指导的独立学习的良性发展的教学思路。这一教学思路作为一种灵活的模式,经过训练,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心应手,真正实现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自主“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他人”“认识自己”“发展思维”的学习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