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帅
产科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产后出血占产科出血85%,降低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和产褥病率的关键。产后出血4大原因中宫缩乏力居首位。药物治疗为一线措施。因此寻找更有效的子宫收缩剂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是产科迫切需要。米索前列醇为人工合成PGE1衍生物,具有快速、有效、安全特点。本研究比较了缩宫素单独使用及缩宫素与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对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量、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 资料来源 2005年3月~2009年2月我院因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无凝血机制障碍,无前列醇禁忌症者179例。随机抽取141例,其中缩宫素组78例,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63例。2组产妇的年龄、孕周、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按随机方法即给予的缩宫剂不同分为2组:(1)缩宫素组:缩宫素(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委托成都平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U子宫体注射,另20U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2)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缩宫素20U子宫体注射,米索前列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200ug舌下含化。其他原因如产道损伤、植入胎盘出血者除外。
1.2 方法 (1)观察指标 记录2组产妇应用缩宫剂后剖宫产术中术后2h出血量,比较2组不同高危因素产妇在剖宫产术中、术后2h出血量以及总出血量,并记录使用后的不良副反应。(2)出血量计算术中出血量 手术前后上台纱布称重,重量之差/1.05计算血量(ml),胎儿娩出后吸净羊水后,以大纱垫围在切口下方以收集血液,吸引瓶在吸净羊水后换瓶实测血量,术毕阴道出血测实际量,以上累计为术中出血。术后2h出血量:术后所用护垫称重,置于密闭塑料袋内,前后称重,按重量之差/1.05计算血量(ml)。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P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2.1 2组产妇手术时间比较 缩宫素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为(45±14)min,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18)min,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产妇术中术后2h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比较 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术中、术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缩宫素组(P<0.01)见表2。
2.3 2组产妇中出血量>1000ml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 2组中出血量>1000ml者12例,使用其他药物5例,子宫动脉结扎3例,B-lynch 2例,宫腔填塞纱布2例,无一例子宫切除。
2.4 2组副反应比较 缩宫素组2例,主要为血压轻度升高,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组7例,以发热、呕吐、血压升高为主,上述副反应均在短期内消失,无需特殊处理。
表1 2组产妇基本情况比较
表2 2组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比较(ml、±s)
表2 2组产妇术中、术后2小时出血量及总出血量比较(ml、±s)
?
3.1 宫缩乏力性出血的药物治疗 宫缩乏力性出血为分娩时及分娩后出血的首要原因,占产后出血80%。以往预防的常用方法是胎肩娩出时或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以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此药物作为一线药物,一般短期内剂量控制在40U,反复多量使用其效果因缩宫素受体饱和而受影响,且可引起低血压和抗利尿作用导致水中毒。但对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单纯缩宫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妇产科学第七版指出:产后出血治疗一线药物缩宫素、麦角新碱、前列醇类药物[1]。麦角新碱因禁用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我国目前无此药。建议使用米索前列醇-人工合成PGE1衍生物,200ug舌下含化。口服后快速吸收,经肝脏代谢脱酯形成米索前列醇酸发挥有效作用,而舌下含化避免肝脏代谢途径,且舌下丰富的血管丛与口腔内接近中性的酸碱环境使得药物溶解,吸收更彻底[2]。2002年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舌下含服后MPA血浆浓度达到峰值时间同口服途径相似,峰值浓度为口服的2倍、阴道给药的4倍[3]。本研究结果显示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止血效果理想。众所周知,缩宫素半衰期短,仅1~6min,3~4min后很快被缩宫素酶及肝肾组织等灭活、清除,而且它的作用仅能刺激子宫上段收缩,且效果和剂量依从关系差,而米索前列醇为PG类物质,半衰期延长,生物活性增强,舌下含化血浆浓度上升快。本研究显示米索前列醇不仅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样术后2h出血量也明显减少,尤其对双胎、羊水过多、巨大儿、前置胎盘等高危产妇与缩宫素同时使用,取得满意效果。
3.2 米索前列醇安全性 前列醇类药物禁忌症为哮喘、青光眼,相对禁忌症:心、肝、肾疾病患者。无禁忌症者使用此药常见副反应:腹泻、呕吐、发热、血压升高。本研究中2组副反应发生率为2.56%、11.1%,均短时间好转,不需特殊处理。因此使用其安全性可以肯定。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7.
[2]Tang OS,Ho PC.The pharmacokinetics and different regimens of misoprostol in early first-trimester medical abortion[J].Contraception,2006,74:26-30.
[3]Tang OS, Schweer H, Seyberth HW, et al. Pharmacokinetics of different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of misoprostol[J].Hum Reprod,2002,17: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