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偏瘫患者早期穴位电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2010-06-25 01:19张赛辉
关键词:脑外伤患侧电针

张赛辉

(宁乡县人民医院,湖南 宁乡410600)

脑外伤多由交通事故、高速撞击、高处坠落等原因引起,其发生率不断增加,伤情严重,死亡率和致残率高,86.5%的存活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其中15%的病人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为使脑外伤偏瘫患者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我科自2008年10月~2009年3月对脑外伤偏瘫病人进行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0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5岁,均为外伤所致的颅脑损伤出血并经头部CT或MPI证实。将病人随机分为康复组(81例)和对照组(79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治疗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

1.2.1 电针取穴 上肢取穴:肩 臑 、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等。协助患者平卧,用75%的乙醇常规消毒针刺穴位及毫针,用3寸毫针,每次选用上、下肢两组穴位刺入,病人有针刺感后,连接6085-A电针机调节疏密波,频率为2~5Hz,强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观察针刺周围肌肉的收缩情况,询问肢体感觉及耐受程度。治疗时间为每次30 min,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1.2.2 康复护理训练方法[2]

①病情早期 应无活动性脑出血发生,如有发生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置肢体于功能体位,患侧肩下垫一软枕,预防或减轻肩下沉、后缩,经常按摩患侧肢体,预防肘关节弯曲、手指屈曲。膝关节下垫软枕,使其稍呈弯曲状态,脚穿硬底鞋或用托足板,使踝关节保持90度角,预防足下垂、内翻、痉挛等异常模式的出现和加重,经常按摩患侧肢体,预防下肢外旋,髋、膝关节僵直。

②病情稳定期 生命体征稳定24~72h,根据偏瘫的不同阶段和患肢的功能状况循序渐进的进行肢体康复训练,主要为抑制异常生理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加强软弱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功能活动。对偏瘫肢体关节,先由上肢大关节开始,再到小关节,然后下肢大关节、小关节,做无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及主动辅助活动,重点进行肩关节的屈伸、上举、外展、内收、内旋,肘关节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腕关节的掌屈、背伸,掌指关节的伸屈运动。下肢的屈膝、屈髋、伸膝屈髋,踝关节背屈,足跟的牵拉及足趾的伸屈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由健侧到患侧,有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每日2~3次,每次30 min[3]。

③病情恢复期 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向健侧和患侧做翻身训练,逐渐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协助患者进行坐位、立位、平衡训练,指导病人用健手握患手,伸直上肢,做肩关节的前屈、上举、内收与外展及手触地等运动。根据病情及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协助病人做下肢负重运动,站立时身体重心健、患侧交替移动,当病人能站稳后,开始行走训练,行走训练前应在扶持立位下患肢进行前后摆动、踏步、屈膝、负重,健腿向前后移动及进一步训练患腿的平衡。协助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上梯时先健侧,下梯时先患侧,活动量以不致病人疲劳为宜。

④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病人进行手的技巧性、灵活性及四肢的精细协调训练,以正确的姿势反复训练穿脱衣服、系扣子、鞋带、进食、洗漱、如厕及床旁移动,鼓励病人尽可能用患侧肢体协助完成各项动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⑤随访两组病人均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了解肢体恢复情况并指导训练方法。

1.2.3 康复评定标准

①Barthel指数标准:60分以上为基本自理;40~60分为生活需要帮助;小于40分为完全需要帮助。②Fegl-Meyer:I级<50 分;II级 50~84 分;III级~95分;IV级~99分。

1.2.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表2结果显示,入院时康复组和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e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一个月后和随访时此两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提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偏瘫病人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3 讨论

对于脑外伤偏瘫病人,电针及康复治疗介入越早,病人的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就越好。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4]。早期穴位电针及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效地调动脑组织残余细胞的功能,使正常情况下没有发挥作用的神经亚单位发挥代偿功能,使机体组织重新组织和再生,减少伤残程度。过去一直认为,脑损伤病人早期应卧床制动休息,特别是脑出血病人,更是顾虑重重,担心早期活动会引起脑出血,实践证明,穴位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机会很小。我们在开展脑外伤偏瘫病人康复护理工作中体会到了早期治疗训练的重要性。表中可看出,入院时两组指标无显著性意义,而一个月后和出院随访时,康复组Barthel指数达60分以上者,分别为32例和6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7例和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egl-Meyer达IV级以上的分别为29例和50例,而对照组分别为9例和2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本次研究显示,早期穴位电针治疗及康复训练可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提示早期电针治疗和康复训练有积极作用。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比较(分)

表2 两组Fegl-Meyer积分比较(分)

[1]周示枋.实用康复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8.

[2]赵大贵,穆敬平.头针结合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观察[M].中国针灸,2005,25(1):19-20.

[3]高彦阳.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指导[J].光明中医,2008,23(9):1324-1326.

[4]胡永善,朱玉莲,杨佩君,等.康复治疗1个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01,16(3):147-148.

猜你喜欢
脑外伤患侧电针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