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引导舆论弘扬时代精神——《荆州晚报》“10·24”大学生英雄群体事迹报道的思考

2010-06-25 09:46丁文涛
中国地市报人 2010年1期
关键词:荆州晚报舆论

丁文涛

(荆州晚报,湖北 荆州 434000)

编者按:在央视近日揭晓的2009年度法制人物评选中,2009年10月24日在湖北荆州救人的长江大学大学生英雄群体名列其中。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英勇献身,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人心,成为感动中国的华彩篇章,彰显出“90后”一代人的精神风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是高尚道德品质的展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人梯精神”表现的无私、无我、利他、利人的精神,构筑了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围绕这一突发事件而展开的英雄群体事迹报道,注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深刻的烙印。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荆江宝塔河段,15名长江大学学生和3名冬泳队员组成“人梯”接力救援2名落水少年,少年获救。“10·24”大学生英雄集体舍己救人、见义勇为之举,其意义不仅在国人心中掀起波澜,唤起了人们对良心和责任的思考,激励着人们延续伟大的“人梯精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件发生在信息时代的英雄事迹,从第一时间开始,就体现出了一个走向现代文明的社会驾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能力,体现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在突发事件面前,在纷杂的各类所谓传闻和事实中,明辨是非、把握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

“10·24”英雄群体事迹涌现后,从中央到各省市媒体,从电视电台、报纸刊物到各大网站,都对事迹予以重点关注,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作为英雄群体的发源地,作为本土主流媒体,《荆州晚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不惜人力,不惜版面,浓墨重彩,用及时准确、真情动人、基调鲜明的报道讴歌了英雄形象和崇高精神,更深层面地挖掘英雄形象和精神力量,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为今后遭遇重大突发事件更加有效地引导舆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就“10·24”英雄群体报道,《荆州晚报》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快速反应,多路出击。这次新闻报道,《荆州晚报》及时发布真实准确信息,掌握了舆论引导主动权。事件发生后,编辑部立即启动重大突发新闻应急预案,组成以执行总编辑李晓鸣任组长的报道专班。10月24日下午2时30分许,晚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连续7个多小时守候采访,掌握了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并迅速将进展情况与后方人员沟通,当晚写稿至次日凌晨2时。随后几日,前方记者又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点点滴滴。在紧张的采访中,记者兵分数路,来到宝塔河畔、英雄曾挑灯夜读的教室、留有英雄生活印迹的宿舍、孕育了英雄精神的家乡、存放英雄遗体的殡仪馆,采访目睹事件发生的市民、成功救起数名大学生的冬泳队员、曾与英雄朝夕相处的同学等。

同时,后方人员时刻关注事件进展,保持与前方的实时沟通,并接听搜集读者热议评论。报道专班精心策划、部署,夜以继日进行采访和编辑,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新闻战役。从10月26日至11月6日,每一期报纸,都及时全面地为读者奉献了大量生动的报道。及时准确地传播,在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同时,也掌握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2.定性准确,把握导向。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导向错误,误党误国误民。”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具有分量重、影响大、情况复杂、敏感程度高、后果严重等特点,对其报道的偏差会引起社会诸多不良反应,影响社会稳定。三位大学生勇救落水少年不幸遇难的事情发生后,宣传的调子如何定,《荆州晚报》做了大量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晚报记者在第一时间掌握了大量翔实素材后,迅速将此事定性为“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在首期对英雄事迹的报道中,刊发的《长大学子结梯救人情撼荆楚》消息,第一时间确立了宣传报道的基调,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针对“大学生救人牺牲值不值”的言论,晚报勇敢担当起引导舆论的政治责任,刊发《长江大学救人英雄好样的》等文章,以读者和网友热议表达了对英雄群体的赞誉和崇敬之情。

10月28日,英雄大学生追悼会《英雄640万荆州人民为你送行》连版报道。

一段时间网上出现了“两名被救少年为何迟迟不肯露面”的质疑。10月26日,两名被救落水少年找到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当事人。在27日的版面中,以《一声“妈妈”连两家》、《这就是伟大》等消息整版报道了被救少年的妈妈动情一跪谢恩人的动人场面,许多读者为之落泪,也赢得了大家的宽容和谅解,有力回击了网络上关于“被救少年及家长为何迟迟不露面”的种种猜测。

包括其后在网上盛传一时的“船主见死不救索要天价捞尸费”的信息,《荆州晚报》也及时进行了舆论跟进,按照当地政府的调查事实,通过及时全面的报道,以确凿的证据、翔实的内容和权威的解读,向公众公布事件真相,积极回应社会各方反应,深刻诠释政府的立场和态度,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

在这一新闻报道中,晚报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用事实说话,重点宣传英雄群体救人的感人事迹,重点宣传英雄群体的崇高精神,重点宣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重点宣传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和敬仰,用鲜活的现场感染人,用真切的语言打动人,用正确的评论引导人。

3.浓墨重彩,突出节点。“10·24”英雄群体先进事迹宣传报道,晚报和来自中央、各省市的多家媒体一道,不仅恪守了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能,而且起到了宣传、鼓动、激励、动员崇敬英雄、纪念英雄、弘扬英雄时代精神的组织、引领作用。事件发生后,《荆州晚报》集全编辑部之力,发挥自身的传播优势,用各个层面的新闻,做出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报道和专版。传播同一个事实,表达同一种感情,激发同一个意志,聚合同一股力量,层层升华,达到了事实、情感、舆论的同一高潮。

从10月26日开始至11月6日,晚报共推出11期专题报道,编发49个具有强烈震撼力的专版,刊发报道150篇、图片147幅,时评10篇。采写新闻、编排版面数量创晚报历史记录。报道中各种形式的新闻手段交织进行,深化了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大幅图片、前方连线、长篇通讯、评论文章……采编人员饱含泪水和深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充满人性化的报道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重大突发事件的进程常以关键节点为标志,做好这些节点的报道无疑能凸显主题,以力量催人奋进,以细节打动人心。随着这一新闻事件的进展,被救少年认亲、万人哀悼送别、探访英雄故里、唱响英雄赞歌等进程相继形成关键节点。《荆州晚报》根据事态发展,把握关键节点,精心设置专题,或发表重要评论,或展开深度报道。10月28日,三名英雄大学生的追悼会举行后,《荆州晚报》打破常规,以14个整版的篇幅,以“生命之梯 情动中国”的主题真实记录了这一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动人场面。以现场、回放、侧记、言论、诗祭等形式,生动展现了现场群众痛悼英雄、送别英灵的感人画卷。荆州籍著名词作家,歌曲《国家》词作者王平久先生和著名青年歌唱家谭晶专程赴长江大学与万名学子同唱《生命》,《荆州晚报》又以两个连版的形式,真实记录了这一为生命高歌的动人场面,使报道步步深入,主题节节升华,读者的情感和理智在有序的引导中更好地得到抒发和表达。

4.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当今传媒群雄逐鹿,各有神通。在信息传播速度上,网络和电视等媒体快捷迅猛。因先天的特点,纸媒在应对突发新闻节点上反应有所不及,但发挥文字的力量,以深入挖掘的延伸报道和海量的解读信息为利器,纸媒绝对是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由此《荆州晚报》在此次报道中精心策划,每日都层层递进推出选题,从版面风格、视觉冲击乃至报道标题、行文格式等方面悉心设置,将自身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例如10月26、27日,在报道事件动态的同时,晚报就安排记者与三位英雄家乡媒体《南鄂晚报》、《三峡晚报》、《鄂东晚报》分别进行连线,报道英雄家乡人对学子的追思和崇敬之情。在第一时间获悉荆州籍著名词作家王平久为家乡英雄学子创作歌曲的消息后,荆州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蒋经韬当即策划部署,果断决定指定晚报特派记者赶赴北京采访《生命》首发式。10月30日晚记者启程,带着家乡人的深情厚谊,以“《生命》为‘生命之梯’唱响”为主题,从北京采写发回多篇富有感染力的报道。

探访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三位英雄故里的独家特别策划,更体现了本土媒体深入挖掘英雄时代精神的强烈社会责任感。10月31日,晚报记者分赴通山、枝江、罗田三地,寻访英雄家乡,追寻成长足迹,与网络互动,以现场连线的形式连版报道,挖掘了大量不为人知、感天动地的新闻细节,《陈及时姐姐:弟弟大学不毕业我不嫁》、《方招生前就读班被命名为“方招文明班”》、《母子10月23日的通话永远定格》等报道细腻深情,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荆州晚报》编辑部负责编辑出版的《大学生周刊》分“壮举”、“榜样”、“反响”、“祭奠”、“影像”5个篇章来再现英雄救人场景、回顾英雄成长历程、反映社会各界心声、记录各界对英雄牺牲的追思与祭奠。《生命之梯情动中国》特刊的编辑、排版、清样工作,成为英雄群体的一个精品教育读本。特刊共用版面32个,文字40000字,图片近100幅,内容丰富,印刷精美。11月2日,特刊在《生命》进入校园与学子见面,为英雄大学生们留下了永远的记录。

5.影响深远,激励人心。媒体通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舆论导向,在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方面可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切实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弘扬社会主旋律,达到促进社会稳定、增进团结和谐之目的。“10·24”英雄群体的事迹,经媒体广泛报道后,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得到了党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长江大学和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荆州晚报》对英雄群体的报道引起读者的极大关注,每天的报道牵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长大学子结梯救人》、《生命之梯情动中国》等专题报道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生动翔实的内容深得读者好评。众多晚报读者纷纷致电热线,社会各界人士相继通过记者联系,要求抚恤英雄家人,奖励英雄群体,帮助结梯救人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向长江大学贫困生提供资助。可以说,正是媒体正确把握了舆论导向,浓墨重彩地报道了“10·24”英雄群体事迹,才有效达到了唱响时代主旋律、引领当代青年勇担时代使命和社会责任的价值导向。纵观一系列报道总结看来,《荆州晚报》对舆论引导的把握可圈可点,对重大突发事件降临后如何应对和有效发挥有诸多启示。启示一是速度为先。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当突发事件来临时,天南地北的人们都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事件动态。对媒体来说,谁先到现场,谁第一个发布信息,谁就占据了主动,这时候进行舆论引导自然能把握先机,赢得受众的认可。

启示二是提升公信力。舆论引导能否有效,与媒体的公信力密切相关。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谣言止于公开。大道不行小道行,不公开就会被人钻空子,就会将舆论阵地拱手相让。此新闻事件虽然遭遇了一些流言及质疑,但媒体以公开公正的透明度,真实客观地适时解读和澄清了事实,受到公众的一致肯定。公开透明的报道,有助于提升媒体的公信力,赢得受众的尊重,获得影响舆论的主导权。

启示三是发挥优势。要放大纸质媒体的传统优势,在受众被各类媒体信息“炸”得晕头转向时,新闻功能开始更强调对信息的“澄清”与“解惑”。换句话说,受众不仅需要传播者提供“可读”的新闻,更需要经过信息传播者“解读”的新闻。从“可读”跃升到“澄清”和“解惑”,就是一般的新闻传播升格为深度报道的过程。

基于这种现状,纸质媒体同广播的时效性、低成本相比,同电视的即时性、声光讯同步相比,同互联网的信息海量、互动性相比,都不占优势,只能靠报道深度、权威解读、准确把握特色取胜。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是其他媒体一时还难以具备的,也是纸质媒体的优势之一,是形成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荆州晚报舆论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圣诞夜》晚报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精耕本土新闻:地市晚报自强的法宝——《上饶晚报》探索与实践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