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红健,苟小平,郭瑞娟
脑出血病人2种口咽通气管插管方法的效果观察
田红健,苟小平,郭瑞娟
脑出血昏迷病人因颊舌肌及舌下肌失去神经支配,易发生舌后坠,多应用口咽通气管改善通气。口咽通气管其作用是限制舌后坠[1],但插管不当可加重通气困难。我科2006年4月—2008年12月对18例脑出血舌后坠病人,采用舌钳配合压舌板放置口咽通气管,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6年4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6例脑出血病人,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56岁~78岁,平均67岁。病人均有自主呼吸、舌后坠鼾声呼吸明显、有不同程度缺氧症状但无呕吐,采用随机方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两组病人年龄、病情、疾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插管方法 两组病人均由技术熟练护士进行插管,置病人平卧,头呈中立位。实验组由两名护士配合操作,一人用舌钳配合压舌板牵拉后坠舌体,使舌根离开咽后壁,另一人戴无菌手套将口咽通气管用液状石蜡润滑,把咽弯曲沿舌面插入,口咽通气管末端置于上咽部,将舌根与咽后壁分开,确认插管成功妥善固定。对照组护士润滑口咽通气管后,采用传统方法置管,用压舌板将舌体下压,把口咽通气管咽弯曲沿舌面轻插入咽部,使舌根与咽后壁分离,插管成功妥善固定。
1.2.2 评价方法 口咽通气管插入时首次送管顺利,鼾声消除,血氧饱和度上升,确定为一次插管成功;首次送管不畅,退出后二次送管成功,为二次插管成功;二次送管失败,行多次送管后置管成功,为多次插管成功;插管时病人出现呼吸节律改变、伴呼吸暂停为有呼吸暂停现象,统计插管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率。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插管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率比较 例(%)
3.1 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报道,昏迷病人口咽通气管置管技巧:病人取去枕平卧头呈中立位,肩下垫一软枕,使病人头后仰,利于插管[2]。脑出血急性期病人,为防止颅内再出血,不易采取上述体位使舌根上提、气道开放,增加了插管难度。对照组采用压舌板下压舌体置管,昏迷病人舌体肌肉松弛,压舌板不易充分下压后坠舌体,咽部气道间隙小于口咽管管径,造成插管困难。本研究针对这一问题,实验组插管前将后坠舌体用舌钳牵拉至口腔前庭,解除后咽部梗阻,提高插管成功率。
3.2 实验组插管时不良反应少 有报道[1],插管方法不当加重通气困难。对照组插入口咽通气管时,随着口咽管沿舌面的插入,产生传向咽后壁的力量,使舌体向咽喉部被推进,从而加重舌后坠,病人易出现呼吸暂停。另有报道,脑血管意外病人放置口咽通气管动作必须轻快,以免加重病情[3]。对照组插管时用压舌板按压舌根,插管中反复刺激使迷走神经兴奋,增加置管操作风险。实验组方法有效避免病人插管时呼吸暂停发生,还减少插管时咽部过度刺激。
本研究结果表明,脑出血病人放置口咽通气管,采用舌钳配合压舌板外牵舌体置管法,具有操作方法简单、插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护理同仁借鉴。
[1] 李蔓玲.国内口咽通气管的应用及护理现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5):866-867.
[2] 梁月新,刘金凤,覃秀娥,等.口咽通气管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07,29(6):936-937.
[3] 程宝珍.口咽通气管在急救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5):334.
(本文编辑 孙玉梅)
Observation on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way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oropharyngeal ventil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Tian Hongjian,Gou Xiaoping,Guo Ruijuan
(People's Hospital of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Gansu 744000 China)
1009-6493(2010)6A-1464-02
田红健(1973—),女,甘肃省平凉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神经内科护理研究,工作单位:744000,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苟小平、郭瑞娟工作单位:744000,甘肃省平凉市人民医院。
2009-10-19;
2010-03-12)
R473.74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1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