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发在2009年3月10日的《中国教师报》上撰文指出,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教师教学反思时一要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将教学过程中自己感受深刻、达到预期效果和引起学生共鸣的做法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教学经验。二要反思失败、失误之处,把课堂中出现的不足或一时不知如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教学反思中,然后进行认真分析、思考,这能为以后的科学研究积累资料。三要反思课堂灵感,及时地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教学中的“智慧的火花”和遇到突发事件时的正确处理方法,为以后提供借鉴。四要反思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中时,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如何,这有助于对新理论、新思想的消化、吸收、应用。五要反思同行之共识,借鉴其他教师独到的教学方法,记下听、评课中值得商榷、批驳或质疑的观点和做法,并引以为戒。六要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详细记录学生对所传授知识的接受状况,把解决学生困惑的方法在课后利用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七要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教师对学生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独特见解,应给予鼓励,并及时记录下来,以充实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八要反思再教设想,教完一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及时记下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
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新视野
刘仁增在2009年第11期的《课程·教材·教法》上撰文指出,以语言应用为核心的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实现言义兼得;以发展言语能力为价值指向,讲求“以语言带动内容”,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通过言语实践让学生“亲历”和“历练”。阅读教学必须以语言应用为核心,聚焦语言因素,把握语文核心价值;凭借文本语言,以语言学习带动内容理解;着力言语应用,促进言语的有效“增值”;重视应用能力检测,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教育中的激励:一种教育自觉的理念
潘永兴在2010年4月9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真正的激励教育是激励与自我激励的统一。激励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者的外部激励,逐步形成受教育者内部激励(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育基于尊重。但尊重不是無原则的放任与一味的压制,它是一种教育智慧,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应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激励教育重在立志。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确立和坚守正确的志向,保持独立的人格。就学校来说,开展激励教育,首先应在学校文化建设上以励志为核心,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性,并通过组织丰富的学生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逐步形成一个阳光积极的富有青春激情的校风,从而为学生自我激励意识的形成打造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其次,要建设一支具有激励教育理念的教师团队,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素质和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前提是激励教师,教师也应具有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以实现专业自主发展,成为教育家型的教师,这是激励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第三,要以课堂为中心推进激励教育。教师应将激励的教育理念、方法融合于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意识与能力。
煽情,给语文课堂带来了什么
毕泗建在2009年第20期的《当代教育科学》上撰文指出,很多教师对文本顶礼膜拜,极尽煽情,用过度的解释换取幼稚的感动,而在这种所谓的“感动”中,失去的则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对“真”的追求。如果教师的解释把儿童引向一种规范化的理解,如果教师的表演、煽情对儿童形成一种温和的情感控制,如果儿童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教师的教学情感所代替,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强制。在教师的强制下,学生只好放弃自己的感受,而迎合权威的标准化的诠释。语文教师过多地对课文进行分解,过度地对意义进行阐发,过分地对情感进行渲染,都是对儿童心灵的臆测,甚至是扭曲,而不是激发。我们不能让语文教学表演化和煽情化,否则,反映在语言教学中的精神和心智就是堕落的、庸俗的。
(责编郝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