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解铃和她的家校教育和谐共振理论

2010-06-19 09:51吴群喜林贵明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共振家校家长

◎/特约通讯员 吴群喜 林贵明

“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最大幅度的振动。“共振”也被社会学家拿来揭示人与人合力的迸发:观众律动的掌声激励运动员爆发出最大的潜能,汶川大地震的浩劫让十三亿中华儿女同感切肤之痛,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共振理论也被武汉市新洲区辛冲二中的汪解铃运用在教育工作上。美国发明家特士拉曾说:用一个共振器能把地球一分为二。汪解铃则用共振理论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紧结合在了一起。在采访的过程中,她用很多故事给我们诠释了她的“家校教育和谐共振理论”。

没有家校沟通就没有完整的学校教育

在汪解铃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在班级管理中,汪解铃特别强调家校联系的重要性,问及原因,她说:“每次看到这句话,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邻居孩子的模样。那孩子小时候在学校很乖,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奖状贴满了堂屋的整面墙。但是孩子在家里却很放纵,上初中时,一有空就与大人们打牌赌钱,还经常在父母面前抽烟,家人对别人的劝说也满不在乎。最终这个孩子初中没毕业就弃学回家,还口口声声说读书一点儿也不划算。”

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一直影响着汪解铃。还在读师范的时候,汪解铃就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并告诉自己,要自觉将建立和完善家校教育合作作为每一次接手新班级的首要工作。

汪解铃告诉我们,实现家校教育成功合作的关键,是建立顺畅的家校教育沟通网络,让教师掌握更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方法。至于怎样去获取信息,就要靠老师的细心和智慧。

汪解铃给我们展示了她独特的家校教育信息常态化沟通“三个一”机制。

一份学生档案簿。在这份学生家庭教育档案簿里,除了常见的学生基本信息,还粘贴有一张张学生简介和分析家庭环境的小纸片。汪解铃说这些档案主要来源于家访和与学生交谈。学生邹某的父亲患肺癌,汪解铃在这条信息后,用粗粗的记号笔标注“要加紧对他进行抗挫折教育”,后面还有帮助他正确认识人生、善待亲情等教育活动的详细记录。

一个联系电话簿。在这本学生家长联系簿里,记者惊讶地看到,除了父母的电话外,还有“三叔”“大姨”甚至邻居的电话,汪解铃笑着解释说,班上4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学生,需要留下在家监护人的号码,还有少数学生家里没电话,就只好求助他们的邻居,邻居们也都乐于帮学校联系。

一人一本周周联系簿。每周五的班会课是汪解铃将联系簿发给学生带回家的日子,学生总是迫不及待地看老师的留言,那是他们一个星期留给老师的成长印象,周一学生又将联系簿返还给老师,汪解铃能从上面读到家长和学生的期望与决心。

二十年来,汪解铃不断探索和完善家校教育合作的方法,用自己的真心、细心、恒心和慧心,让所带的每一个班都迅速形成良好班风,让每一届学生都洋溢着幸福阳光的笑脸,她逐渐成为家长心中最可信赖的朋友,学生眼里最贴心的亲人。

教师要有促进家校教育合作的智慧

有人说,教师是世界上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从事教师职业必须有一定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的教师对于处理同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往往会不一样,有时甚至截然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会大不一样。在汪解铃的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她的智慧。

秋季开学,校园野草丛生,为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汪解铃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拔草活动。有的家长得知后,担心孩子受不了炎热,就自己背来喷药器灭草,甚至找到汪解铃或学校领导,要求取消这样的劳动。面对家长的质疑和不理解,汪解铃往往会耐心地解释,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有时还会邀请一些家长与学生一起劳动,近距离感受学生在劳动中的成长和快乐,使这些家长不仅能够理解、支持老师的做法,而且自觉调整对孩子的关爱方法。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农村家长普遍的心愿,他们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以考试成绩定成败。汪解铃家校联系中传达的最多的就是调整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

“简笔画高手”黄亚兵的爸爸希望孩子放弃画画的爱好,专心学习,汪解铃就详细讲解学生拥有兴趣和特长的意义,指导家长积极保护孩子的积极性;邓爱芳的妈妈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流露出失望情绪,汪解铃就全面肯定孩子懂事、善良、细心等优秀的品质;有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成绩不冒尖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汪解铃就耐心讲解学校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家长贴近学生实际科学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汪解铃说:“家长对孩子形成正确的期望值,家庭教育就能被学生接受,就基本与学校教育合拍,这是调和家校教育合作的关键。”

让学生在家校教育的和谐共振中成长

和汪解铃的学生们在一起,很容易感受到孩子们身上乐观积极的心态和青春向上的气息,谈到汪老师,学生们都赞不绝口,争先恐后地要告诉我们汪老师的故事。

吴凯旋讲述了汪老师指导他学会与父母对话的故事。吴凯旋的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家长说孩子已经好多年与他们谈不到一起,吴凯旋也觉得无话可说。汪解铃让家长和学生定期电话交流,同时向学生讲述家长们在外打工的艰辛和酸楚,让学生学会理解和关心远方的亲人。汪解铃指导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不要只谈学习,可以多向孩子讲外面的事情,多教导孩子主动承担起照顾好爷爷奶奶的责任。学生与家长能舒心交流了,汪解铃心里除了感动,更多的是高兴。她说,这说明学生不再封闭,心里头有了别人,懂得了责任,拥有了正确的情感,真的长大了。

徐菲同学说:“汪老师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我们的母亲。”她说这句话时特别得意,周围同学也深表赞同。徐菲的父母在外面建筑工地打工,自己在家跟奶奶过。徐菲生病的时候,汪解铃就把她带到自己家里调养,遇到天气变冷,就把自己的衣服带来给她穿。汪解铃经常把学生带回家嘘寒问暖,悉心照顾,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享受过汪老师妈妈般的照顾。

汪解铃是一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她坚持探索和实践家校教育合作理论,与家长一道,用爱心做磁场,贴近学生的成长需要,调谐爱的频率,让学生在家校教育的和谐共振中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共振家校家长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改革是决心和动力的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