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溢血的微创外科治疗

2010-06-19 00:41徐兆辉
中外医疗 2010年24期
关键词:脑溢血引流术开颅

徐兆辉

(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本文总结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共收治的326例高血压脑溢血手术病例,其中微创手术者158例,现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8例,男95例,女63例。年龄32~87岁,平均58.7岁。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组92例,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组66例;意识状态按高血压脑溢血意识分级:Ⅰ级21例,Ⅱ级68例,Ⅲ级40例,Ⅳ级23例,Ⅴ级6例。脑疝10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单侧瞳孔散大4例。术前均行头颅CT扫描检查,血肿定位:壳核出血78例,丘脑出血42例,皮质下出血38例。其中伴破入脑室21例。血容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及结合手术实际清除量估计,小量出血(≤30mL)17例,中等出血(>30mL~≤50mLl)126例,大量出血(>50mL~≤80mL)15例。

1.2 手术时机

超早期手术(≤7h)56例,其中微创开颅组48例,立体定向组8例;7~24h手术45例,其中微创开颅组29例,立体定向组16例;24~72h手术30例,其中微创开颅组11例,立体定向组19例;>72h手术27例,其中微创开颅组4例,立体定向组23例。

1.3 手术方式

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皮肤切口结合血肿部位而定,钻孔后扩大骨窗直径约3cm,术中穿刺抽到血肿后进入血肿腔,直视下吸除血凝块,如发现活动性出血即电凝止血,反复冲洗血肿腔。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组:使用LEKSELL坐标定向仪,CT扫描后计算血肿量和定向仪坐标值。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AEROTECH软件模块规划穿刺路径及深度,定血肿中心为穿刺靶心,穿刺成功后吸除积血的60%~80%即可停止。21例伴脑室内出血者均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

1.4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µ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所有均数均以(±s)表示。

2 结果

微创开颅术组生存率8619%,立体定向穿刺组8313%。手术并发证:微创开颅术组术后再出血6例,颅内感染2例;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后再出血9例,颅内感染4例。微创开颅术组和立体定向穿刺术组的临床数据比较,见表1。

3 讨论

目前高血压脑溢血微创手术有两类方式: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本文结果显示微创开颅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的住院时间无差异,但微创开颅组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立体定向穿刺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立体定向穿刺组,两者有显著的差异(P<0.01),其原因在于立体定向穿刺组术前需要安装头架、设计入路等操作,微创手术组术中开颅、关颅等操作费时。立体定向穿刺血肿引流术可在局麻下手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即减少麻醉并发症又利于患者手术耐受,适合高血压脑溢血起病中期血肿稳定患者,但术后再出血及颅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高,术中注意操作细节及术后无菌概念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总之,在临床工作中两类微创手术术式的选择并非绝对的,需结合患者病情、术者的专业技术和手术设备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表1 微创开颅术组和立体定向穿刺组临床数据比较(±s)

表1 微创开颅术组和立体定向穿刺组临床数据比较(±s)

注:2组比较*P<0.05,**P<0.01

?

[1]王忠诚.神经外科手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358.

[2]唐桂泉.CT导向脑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中华神经外杂志,1993(1):33~34.

[3]朱风清,杜子威,神野哲夫.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被壳出血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3:108.

[4]张蕴增,黄汉辉,樊丰势.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院志,1990,6:287.

[5]Kanno T,Nagata J,Nonomura K,et al.New approaches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1993,24(12Suppl):96~100.

猜你喜欢
脑溢血引流术开颅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因鸡粪争吵老汉突发脑溢血当事人被判部分担责
藏医涂擦疗法对血瘫(脑溢血)病康复期的临床观察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