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杰
(嘉兴市第一医院 浙江嘉兴 314000)
本院呼吸科、心内科从2006年8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经病史、体检及有关专科检查均符合1980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而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均以血气分析为主要依据,皆达到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条件。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23例,女7例,年龄52~82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57~86岁;2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2组均予以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解痉、平喘、呼吸兴奋剂、纠正酸碱失衡等常规治疗,必要时强心、利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2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以及疏血通(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6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滴,均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0d。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气分析的变化。
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动脉血气恢复到缓解期程度,病情控制不再进展并逐渐恢复,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最后出院;有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动脉血气明显好转,病程有所控制但仍需要辅助机械通气,最终经过治疗病人出院;无效:症状、体征、动脉血气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最后死亡。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对比(±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对比(±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
所有数据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组治疗后PaCO2、Pa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治疗组PaCO2、PaO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Ⅱ型呼吸衰竭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呼吸动力和呼吸阻力的不平衡[2]。临床研究已证实,在机体发生Ⅱ型呼吸衰竭时,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3],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4]。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
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性拮抗剂,其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β-内啡肽强,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β-内啡肽类物质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β-内啡肽类吗啡样物质的作用,对呼吸抑制起到一个反转作用[5],从而兴奋呼吸,尚有减少肺间质水分积聚的作用,大剂量时对减轻肺的分流有效[6],对于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有明显改善呼吸紊乱的疗效,所以能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的作用。另外,纳络酮还可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7],由此认为,纳络酮具有抗凝、降低血液黏度、增加脑血流量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对逆转脑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作用,肺性脑病患者由于长期性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多有血液黏稠度的升高,此亦为纳络酮治疗肺性脑病的机制之一。
慢性肺心病患者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黏稠度增加,患者的血液呈高凝或血栓前状态,导致氧的弥散功能障碍,加重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在急性加重期由于严重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致使肺动脉痉挛,肺循环阻力增大,而加重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心负荷。因此,注重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降低肺动脉高压,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肺循环等治疗有较高的治疗意义[8]。研究发现,疏血通主要成分水蛭、地龙,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率,抑制体内外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动脉血流量,缩短血浆代球蛋白溶解时间,进一步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液黏度。因此,对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应在有效抗感染、纠正缺氧、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适时给予疏血通治疗,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组织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纠正低氧状态,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降低病死率。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与疏血通治疗,较对照组在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均明显改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药对改善肺循环,改变肺部血容量以及降低肺动脉高压,改善通气和提高氧利用率,改善心肌代谢,降低病死率方面效果满意。
[1]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453~460.
[2]崔祥宾,王鸣歧,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8~600.
[3]顾勤,朱章华,谢康民.呼吸衰竭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变化[J].中国急救医学,1998,18(4):22~23.
[4]季蓉,何权瀛.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7):440.
[5]张佩斌,陈荣华.纳洛酮对小白鼠缺氧时呼吸抑制反转和低氧存活时间影响及临床价值探讨[J].江苏医药,2000,26(8):607~608.
[6]冯为民,张勇.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5,12(4):29.
[7]郭传运,张清洲.纳洛酮的作用机制与临床应用现状[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6(4):138.
[8]王子江.前列腺素E1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4,19(16):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