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热议“三农”

2010-06-15 08:47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三农农产品农民

本刊编辑部

每年3月份全国两会先后召开,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为此,本期专题特采撷今年两会热议的“三农”热点话题,看看代表、委员们是怎样关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的……

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三农”问题依然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由cfp供图

3月的北京,虽已步入早春,却依然寒风料峭。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如期召开。每逢全国两会,从智囊决策到管理执行,中国经济舞台上的诸多活跃人物,几乎都会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而在两会的提案中,也总有一些提案和一些代表委员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生活。

稳固农民增收基础

1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两组数据引人关注: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8.5%;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收入增长放缓,特别是畜牧业收入比上年下降9.3%,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所致。

一快一慢的对比之下,呈现出农业在农民增收中的尴尬地位:在5153元中,来自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9%,特别是第一产业收入是农民的基本收入和纯务农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种一年粮不如打一月工”,比较效益低的现实又在一定程度上拖了农民增收的后腿。

在农民收入连续6年增长6%的情况下,城乡收入差距再次回升至3.33∶1也表明,“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在推进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在哪里?

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尚勋武委员回答道:“中央已经发出了7个一号文件,都是想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办法都已经提出来了,关键在落实。”

“把绿色的优势保持住,就能把农产品的价格优势保持住,也就能把农民增收的优势保持住。”新疆和田地委书记程振山代表说,从2007年起和田地区开始构建包括劳动力转移、特色林果业、山药为主的特色种植、红柳大芸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和地毯编织业在内的农民收入新格局,提出了特色、绿色、规模、品牌的目标。“现在7种渠道已经形成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继续做大做强,就可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2007年和田农民人均增收319元,达到1818元;2008年增收408元,达到2226元;2009年增长了441元,达到2667元;今年争取实现3000元以上的目标,实现4年翻一番。

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增收“药方”都开出来了,能否落实,成为农业能否增效、农民能否增收的根本。

规范农产品市场环境

“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偏低,生产效益下降趋势明显,不能真实反映耕地和淡水等资源的稀缺程度,远远低于人均农业资源禀赋相近的日本和韩国。”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司长钱克明列出一组数据,2007年,日本和韩国大米价格分别是我国的5.9倍、7.2倍;大豆分别是3.5倍、6.0倍;猪肉分别是1.5倍、1.6倍;蛋分别是1.6倍、2.0倍。同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生产效益呈明显下降趋势。

农民如何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从农产品生产中获得较高收益,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

钱克明认为,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数量多、组织化程度低,而运销、加工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组织化程度高、市场垄断能力强,使得农民市场博弈和议价能力在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弱势,获得利润和议价能力在产业价值链分配中处于弱势,获得的利润较少。

“以食用菌为例,现在在北京能卖到两三块钱一斤,到基地去批是一块五六,菜贩子基本上是赚对半的利润。市场上也可能倒两手,价格就可能更高了。而生产者的利润还是占少部分,大部分被中间商拿走了。”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建议,政府应该鼓励大的批发市场建设,引导农产品生产者直接跟市场对接。大的超市、企业、学校直接跟生产基地对接。这样农民就能获得较高的利润。如果中间商把价格抬高,就会搅乱市场,消费者吃亏,生产者吃亏,而且误导生产者,导致市场供求的不平衡,直接对接对质量也有所保证。

台盟中央认为,在出台资金、税收、技术培训等政策支持龙头企业的同时,还可以引导成立农产品协会、成立农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农产品交易网站、培养农产品代理人、农村经纪人、建设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等。这样可以增强分散小农户的市场议价能力。

“鉴于农产品价格形成因素的复杂性,价格波动强烈直接威胁农民的收益。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作用应该被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逐渐规范,初期那种过度投机炒作的现象被有效遏制,逐渐增加期货品种是发展的趋势。他认为,由于不断地对外开放,特别是这轮从本世纪初启动的经济周期,我国跟世界的经济周期完全是同步的,所以这轮经济周期具有国际性。那么国内和国际的农产品价格互相之间有重大影响,所以更应该利用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来规避风险。

另外,只有市场健康了,农产品期货市场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市场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对农产品价格才能发挥良性的作用,让农民免受价格波动之苦。

虽然7个一号文件对“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都有涉及,但重庆市副市长马正其代表在分析中央的“三农”投资构成后却发现,“财政补贴的都是农业生产环节,在市场体系建设上的支持不够。建议加大对农村市场体系的投入。”

品牌建设是关键

农产品品牌是拓展产品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扩大产业规模的关键,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涪陵榨菜是重庆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成功典范,其榨菜产业链年产值已达20多亿元,直接带动全区80万农业人口人均增加近400元收入。

“农产品走品牌,肯定是大方向。品牌化才能实现附加值的转化、提高,实现效益最大化。这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一致的。”全国政协委员宋丰强说,土地有限,要农产品增量增效,只有向科技要效益,向设施农业、现代农业要效益,向品牌农业要效益。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要想出口,没有和国际接轨的方方面面的认证和品牌,很难成功。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后门坪村党支部书记雷金梅说,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最大的瓶颈在于农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散乱而无规模,不能形成一股合力树立共同的市场形象。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凤台县真菌协会会长鲁中祝建议,政府应该引导农产品做专卖店,销售网点,采取直销的方法。要规模化生产,要有品牌。这样能稳定农产品的价格,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但农民还是不强,甚至大家认为没有牌子,消费者也不容易找到生产者,农药超标,化肥超标也没事,却失去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不能总等着政府补贴,要改‘输血’为‘造血’。”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村党支部书记刘三堂说。

刘三堂经过实地调研发现,由于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低位,而农资价格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升,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大幅上涨,已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影响了农民收入。同时农业设施发展缓慢,很多地区农业生产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在他看来,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走集约化投入、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布局、市场化经营的道路。

“近年来国家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对此,广大农民都很支持。但是,政府惠农扶持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资金‘撒胡椒面’式的作法,就削弱了惠农政策的积极效应,应该把政府对农业支持资金都用到‘刀刃’上。”刘三堂说。

对此,刘三堂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政府应以较大的政策优惠和较高的资金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经营与发展;调整政策将种粮补贴资金确确实实补到真正种粮的农民手中;各金融部门要放宽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的信贷政策,并可考虑特殊的信贷支持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雨润集团董事长祝义才建议,在金融、税收、财政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支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产能与收储优势,在市场峰谷波动较大时期,选择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重要农产品国家储备,有利于防止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维护市场稳定。

他还建议,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指导服务。现行的以农业部牵头多部门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工作机制非常好,工作富有成效。希望在农业部的推动和支持下,组建一个全国性的行业自律和服务组织,作为联结企业与政府的桥梁,配合有关部门指导企业贯彻落实好中央政策,引领行业发展,开展行业自律,履行社会责任,服务龙头企业,带领农户共同富裕。

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将一部作品近乎完美地表现出来,不仅要求表演者本身的唱功达到一定的水平,具有精湛的声乐技巧、浑厚的音色,更重要的是,利用自己的表演,将作品中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养猪大县、养牛大县的财政扶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系列增收“药方”都开出来了,能否落实,成为农业能否增效、农民能否增收的根本。

低碳农业成焦点

“低碳”是今年两会上最热的词之一。政协委员提案扎堆“低碳”,人大代表热议“低碳”,小组讨论也离不开“低碳”话题。“低碳”一时间成了人们关注的“新宠”。那么,何为“低碳”?农业农村在发展低碳中有何作为?

“低碳农业首先是一种理念,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发展方向。低碳理念的本质就是降能节约。”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说。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张全国对低碳农业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说:“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也越来越多地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如何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区域经济发展中重点考虑的领域之一,尽快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发展低碳高效农业已成当务之急。”

当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中,有一些生产习惯不符合低碳的要求,既不节约又污染环境。广西忻城县土肥站副站长蒙铁英代表以施肥为例说,由于当地雨水比较多,暴雨通常会造成农田被淹没,传统的施肥方法使肥料的流失非常严重,不仅加大了成本,而且还污染环境,农民急需要一种能够控制释放速度的肥料。资料显示,我国化肥利用率低是化肥引起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除作物吸收利用和土壤残留外,约有50%以上的氮没有被作物吸收而流失到农田外,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如水体富营养化、土壤板结、温室效应、农产品品质下降等。

张全国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建议,他认为,要培育低碳农业的管理理念,大力推动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实行涉农生产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责任制,从国家法律法规高度,逐步开发完善农业能源效率标准。他还提出,要重视对低碳农业的研究,包括能源、环境、建筑结构、给排水、绿地等碳减排与扩碳汇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他说,农业多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如何做到低碳。他具体举例说,从农业投入品来看,比如水资源,农业耗水很大,但现在用水方式不合理,造成极大浪费。水用于灌溉,还要消耗电能,如果节水,就节约了灌溉用能,也就低碳了。农业作业,大农机和小农机能效差很多,如果我们能组织农民集中生产,使用农业大型机械,能耗自然就降下来了。他还例举了化肥和地膜的例子。

张全国则对低碳农业给出一个概念,“低碳农业是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他进一步解释说,低碳农业是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像生态农业那样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的农业生产,而在农业的能源消耗越来越多,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电力、石油和煤气等能源的使用都在增加的情况下,低碳农业还更注重整体农业能耗和碳排放的降低。

如何发展低碳农业,尚勋武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何推行低碳农业?一是加强技术的作用,在农业领域多推行低碳技术;二是生产模式的创新。比如集约化生产,通过合作社,专业协会推动集中生产、经营,提高效能。

张全国也持同样的观点:通过提高低碳农业的技术含量,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信息化助农增收

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统战部部长宋晨光看来,落实总理报告的重要环节就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比较滞后,普遍没有网络接收的条件,上网费、建网费比较贵,很多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大。由于信息掌握不住,对外部市场的情况不够了解,农业生产经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新观念和新技术也不能及时接受,给推行农村现代化带来一定阻力。

他认为,加强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是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重要举措,也是助推农民驶上致富“高速路”的重要途径。

宋晨光建议,国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吸引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公司和个人等兴办新兴信息企业;设立专项扶持基金,以各种信息库为基础,农业专家资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农产品销售决策支持系统;以电脑网络手机为基础,电话语音系统为支持,推广三网融合模式,健全信息咨询平台;在县级建立信息中心,乡级建立信息服务点,以村一级为信息源,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传播网络;建立农村商品信息市场,形成农村生产、加工信息发布为一体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此外,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培养信息利用专业人才,增强农民的信息利用意识和使用能力。

农民培训力度还需加大

现代农业是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是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说:“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农业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而农民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主体。所以,农民素质的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科技的普及。”

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农民是农业生产主体,而目前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龄化和低文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34874万人,文盲占9.5%,小学文化程度占41.1%,初中占45.1%,高中占4.1%,大专及以上仅占0.2%。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倩红提出对农村劳动力过度转移的后遗症不容忽视。“在中国很多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已经很难找到年轻人了。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老人、妇女,对于田间管理如施肥、灌水、植保等难以做到有效到位,已经危害到农业经济发展。”

程萍委员说:“农民是农业科技转化的重要一环,再好的技术,也要通过农民用于农业生产才能产生效益。”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是依赖农业技术的推动和应用来获取的,然而,农民整体素质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其接受农业技术能力。这表现在,不仅一些现代先进的农业科技无法应用,而且某些实用的一般农业技术也难以推广普及。

程萍委员建议,要把农民素质的提高纳入国家“十二五”整体规划,建设和完善农民素质教育体系。各级政府在高度重视转移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同时,要更加重视留守农村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能培训,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培训力度。

程萍委员向记者强调:“特别是要注重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结合农村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在育种、栽培、植保、病虫害防治、加工保鲜、经营、机械化等整个产业链结束环节上对农民培训,培养一批适应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工人。”

猜你喜欢
三农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饸饹面“贷”富农民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