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分析

2010-06-11 01:22刘志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3期
关键词:咽痛疱疹口病

刘志桢

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是导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体,该病以口腔黏膜溃疡及手、足、臀部等处发生皮疹为主要特征,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为患儿口腔内黏膜处、手足心、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重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甚者可引起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危险疾病,危及患儿生命[1]。近几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小儿手足口病疫情严重,发患者数明显增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89例,男45例,女44例;年龄1~10岁,平均5岁;其中,1~5岁67例,6~10岁22例;所有患儿病程均在7~10 d内,手足末端皮肤均可见疱疹,口腔均有疱疹或溃疡,均无并发症;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儿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方法,每日4次口服阿昔洛韦,每次3~6 mg/kg,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等药物抗病毒、预防继发感染、退热对症,7 d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用金银花7 g,野菊花 5 g,蚤休 7 g,板蓝根 10 g,黄芩 7 g,黄连 2 g,土茯苓 10 g,栀子8 g,知母8 g,天花粉5 g,生地10 g,玄参5 g,丹皮10 g,水煎服,每日1剂,4 d一个疗程;服药剂量,应按体重折算,给予相应剂量(以上剂量为6岁小儿20kg体重1日剂量),此为清热解毒除湿类方剂。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患儿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消失,热退,无咳嗽、咽痛等症状,生命体征正常;显效: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减少,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仍有发热、咳嗽、咽痛,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增多,口腔溃疡仍存在,精神饮食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我国自2006年来,很多地区多次爆发小儿手足口病疫情,且发病率显著增加,有流行趋势,故可见幼儿园集体发病。手足口病是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是以手掌、脚掌、口腔黏膜上发生水疱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多数由柯萨奇病毒引起,也可由A5、A10及71等病毒引起。小儿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染,亦可通过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传染,临床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且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麻痹、肺水肿或肺出血、急性软瘫和心肌炎等严重疾病,危及患儿生命,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手足口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小儿因湿热内蕴,感时行疫,邪毒经口侵入脾肺,内蕴脾肺与气血相搏,外发四肢所致,故当以清热解毒、凉血祛湿为主。目前,西医暂无特效治疗方法和疫苗,多以抗病毒对症支持疗法为主。

阿昔洛韦能选择抑制病毒的复制,对DNA病毒和RNA病毒均有效。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辛凉轻透以泄风热;野菊花、蚤休清热解毒;板蓝根清热解毒透表;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清热燥湿;土茯苓淡渗利湿,使水道畅通;知母清除脾胃之热;天花粉清热泻火;生地清热泻火;丹皮清营泄热。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清心泻脾,解毒利湿之功。另外现代药效学研究已证实金银花还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和提高免疫力的功效[2]。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标本兼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明显减轻了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且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1]吴升华.儿科住院医师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21.

[2]汪受传,胡天成.中医儿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94.

猜你喜欢
咽痛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痰热清治疗小儿疱疹性峡炎的疗效分析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