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淑英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诊断主要通过内镜确诊,其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临床上治疗单一药物难以见效[1]。本研究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阿魏酸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阿魏酸钠)55例和对照组(法莫替丁)55例。对照组的55例患者中,年龄24~69岁,平均48.5岁,男33例,女22例,病程1~13年,平均6.5年,萎缩程度:轻度21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治疗组的55例患者中,年龄23~70岁,平均47.5岁,男35例,女20例,病程2~12年,平均6.6年。萎缩程度:轻度22例,中度19例,重度1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法莫替丁片20 mg,2次/d,同时治疗组加用阿魏酸钠冻干粉200 mg静脉滴注,1次/d。7 d为一个疗效,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1.3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明显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90%*(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比较
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甚高,其中萎缩性胃炎占受检人数的13.8%。慢性萎缩性胃炎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少数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2]。
许多资料均说明Hp与胃癌形成有关,由此可见,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Hp感染患者早期根除Hp可以使萎缩的胃黏膜稳定,防止胃黏膜进一步萎缩乃至于预防胃癌的形成是有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孽生,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羟氨苄青霉素胶囊、呋喃唑酮(痢特灵)等,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同的活动性胃炎有帮助,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还有庆大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3]。
阿魏酸钠为非肽类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之一,可拮抗内皮素引起的血管收缩、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松弛血管平滑肌,清除自由基,防治脂质过氧化损伤。阿魏酸钠是比较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可直接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胃黏膜。有资料表明,CAG与免疫失调有关,细胞免疫的下降、体液免疫的提高、补体活性降低,也是胃黏膜萎缩的原因之一。阿魏酸钠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复。因此阿魏酸钠能够通过不同机制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促进胃黏膜的恢复。本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90%*(50/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阿魏酸钠治疗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萎缩胃黏膜,在法莫替丁的基础上联合阿魏酸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孟静岩.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8.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81-1882
[3]胡品津,曾志荣,林汉良,等.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萎缩性胃炎形成和逆转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华消化杂志,2000: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