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顺娥 施 炜
宜兴市周铁医院检验科(214261)
随着艾滋病流行形势的日趋严峻,新发现的感染者数量在成倍增加,艾滋病的检测也显得非常重要,国内检测HIV抗体的方法主要是酶联免疫法,而其检测结果受到试剂的质量,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实验室的操作条件如仪器的稳定性、试剂盒的质量、加样操作、孵育温度、显色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准确性,对艾滋病实验室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多年以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对ELISA法检测HIV抗体的室内质控一直不够重视,认为不像生化定量那样有具体直观的数据,且试剂盒内已有阴阳性对照、结果明了,认为没有必要和没有好办法进行质控。众所周知,Levey-Jenings质控图法都必须检测20次,方可绘制质控图,其周期较长,一些不是每天检测的如HIV抗体的检测等项目的检测质控都会遇到困难,在基层实验室尤为如此,为此,本室采用即刻法质控与Levey-Jenings质控图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室内质控,即将同一批外部质控血清连续测定3次后,对第3次到第20次的所有检验结果进行即刻法质控,20次以后采用Levey-Jenings质控图法进行质控。
表1 HIV抗体即刻法质控自动判断表[2]
1.1 仪器与试剂
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酶标仪DNM9602A,美国宝特ELX-50型洗板机,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HIV(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
1.2 方法
1.2.1 首先必须购买同一批号的试剂盒两盒以上,将同一批号的每盒内阳性对照血清各吸400μL进行混合,然后因为本实验临介值(CO)为0.15,按照HIV抗体弱阳性(S/CO=2.0~2.9)的标准,以及弱阳性质控的标本的光密度应是临介值的2~3倍,稀释后弱阳性的质控标本光密度应在0.3~0.45,为此,本室将阳性对照混合血清用正常人体检者血清(即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IV抗体阴性)进行1∶2、1∶4、1∶8、1∶16、1∶24、1∶32稀释[1],然后56℃加热30min灭活处理,每一个稀释度吸两孔,与标本一起检测,得出最适稀释度为1∶24,将阳性对照混合血清用正常人血清稀释后,按每天试验用量分装,标记,封口,-20℃保存于非自动除霜冰箱中,和标本一起检测,得到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光密度值分别是0.352、0.370,S/CO值分别是2.33、2.46。
2.1 将质控血清的测定值按测定次数从小到大排列
计算时OD值按X1、X2、X3、X4……,Xn,X1为最小值,Xn为最大值(表1)。
2.3 计算SI上限值和SI下限值。
2.5 将SI上限,SI下限与上表中n2s和n3s值中的数值比较。
2.5.1 当SI上限和SI下限,<n2s时表示处于控制范围内,可以继续测定,继续重复以上各项计算。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处于n2s~n3S时说明该值在2S~3S范围,处于告警状态。当SI上限和SI下限有一值>n3s值时说明该值已在3S范围之外,属失控[3]。
2.5.2 绘制质控图
根据外部对照质控血清连续检测20次所测得的S/CO值计算出χ—平均值±2S,以试验日期为横坐标,以S/CO值为纵坐标绘制质控图。从第21日起,将每次质控血清的检测结果(S/CO值)依次绘入该质控框架图中,检验进入Levey-Jenings质控图状态。
2.6 从表1可以看出,即刻法质控与Levey-Jenings质控图法质控的标准差、平均值、变异系数分别是0.061(0.056)、2.40(2.397)、2.3%(2.5%),t=0.5907,P>0.05,说明两种方法数据构成的样本的平均值差异不明显,两种方法的结合对艾滋病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可行的,弥补了彼此的不足,特别是能对第3次到第20次的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经过1年多的观察,外部质控血清稳定性良好。
3.1 我们实验室一直采用S/CO值进行室内质控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自行配制的外部质控血清稳定性良好,变异系数<10%。
3.2 即刻法质控与质控图法的质控的联合运用,使检测从第3次起就处于质控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3.3 两种方法的结合,降低了工作量和试剂消耗,结果可靠,适用于标本量少,工作量小的基层医院艾滋病初筛实验室。
3.4 质量是临床实验室的生命线,在开展质量控制前,应使每个工作人员对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质控知识和质控作图方法有充分的了解,并能通过对质控图形的的分析,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有在失控后迅速查找原因的能力。使实验室工作中每个与质量有关的问题都查有记录,并有专人管理,有章可循。
3.5 此法缺憾是如前3次结果稳定,精密度较好,方差S变异系数较小,对后续结果要求也高,易出现假失控。
[1]王锦恒,邓梅英.初筛实验室 -HIV临界值质控血清的制备及应用[J].华夏医学,2006,19(1):151.
[2]孙晓祥.EXCEL在HCV-Ab即刻法质控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14(23):180-182.
[3]疾控中心.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S].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