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宇
【摘要】舒曼作为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其特有的音乐思维和创作手法主要体现在他的钢琴作品当中,本文主要对舒曼钢琴组曲《交响练习曲》的和声技法进行剖析,来阐释其独特的和声技法与和声风格。
【关键词】舒曼;和声
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u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1856),是19世纪30、40年代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评论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在和声技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其中,钢琴组曲《交响练习曲》作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其独特的和声技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交响练习曲》(Etudes-Symphonische,l2 pieces)作品13号,创作于1834年,是舒曼受冯·费立肯一组长笛变奏曲的启发而创作的。1837年出版问世,题名为《交响练习曲》,1852年舒曼又发表了第二版,其中他删去了第三和第九分段,还修正了终乐章并更换标题为《变奏曲形式练习曲》。现在的题名《交响练习曲》是在他死后的1862年使用的,并恢复了第三和第九段,保持1852年紧缩的终乐。该变奏曲包括主题和九个变奏以及两个不称为变奏的“练习曲”,此外还有一个具有回旋曲性质的、规模庞大的终曲,总共十三段。以自由变奏为主,主导动机的结构轮廓及和声轮廓在每个变奏中都得以再现。
一、传统和声素材的沿袭
舒曼在这首组曲中主要运用的古典主义和弦的素材有: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属七和弦的派生和弦、导七和弦等不协和和弦。下面通过与贝多芬的作品进行对比,来进一步体现出舒曼的和声特色。(一)高叠和弦的频繁使用。在这部作品大量使用了属九和弦,在第二首练习曲第二乐段一开始的和弦为属九和弦;此外,第三首练习曲的开头也使用了属九和弦。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也使用了属九和弦,但是仅为少有,在《‘皇帝协奏曲第一乐章》中,第N段555小节的最后一拍,和弦为降e小调的属九和弦。
(二)导七和弦的频繁使用。在这部作品的主题中,第9小节和末尾都使用了导七和弦;第二首练习曲16小节和19小节中亦有,还有使用,还有在其后的是、第五首练习曲和第十首练习曲中都广泛的使用。而在贝多芬的作品中导七和弦使用较少。(三)离调和弦的频繁使用。先从贝多芬的D大调《六首变奏曲》op76来看,创作于1809年,已经属于浪漫主义时期,也使用了一些离调和弦,但是,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的还是正三和弦的使用较为广泛,Ⅴ7/Ⅵ、Ⅴ/Ⅴ、Ⅴ/Ⅲ等和弦只是少量的使用,作为离调和弦暂时出现,常出现的还是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使用。而在舒曼的这部钢琴组曲中,离调和弦使用比较频繁,副属和弦、副下属和弦广泛使用,在第一首练习曲中,Ⅴ56/Ⅵ-Ⅶ/Ⅶ-Ⅶ7/Ⅴ-Ⅴ,Ⅳ/Ⅳ-Ⅴ7/Ⅳ,连续离调和弦的使用,在贝多芬的作品中也是你少见的。(四)副三和弦的频繁使用。在第四首练习曲第一乐句中,使用了新的和弦材料,即副三和弦六级和三级和弦,它们都是具有复合功能的副三和弦,都可作为交替和弦,在这里三和弦解决到六和弦可以看做是属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而贝多芬的作品中少许也出现副三和弦。(五)属七和弦转位和弦的频繁使用。第四首练习曲中,结构内部使用属七和弦的转位形式,可增加音乐紧张度和不稳定性,进而增加音乐的动力性。
二、和声语汇的创新与突破
舒曼的作品中,和声语汇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从这部组曲中可以体现出来。第四首练习曲第六小节最后两拍使用了
Ⅰ6-Ⅴ34-Ⅰ的和声语汇,这里用经过的Ⅴ34代替了以往的经过Ⅴ46。此外,15、16小节也使用了Ⅰ-Ⅴ56-Ⅰ,Ⅰ-Ⅴ34-Ⅰ的和声进行,其中,15、16小节Ⅴ56都是用于强拍上,这种强拍上的半音进行这在舒曼作品中是常见的,体现了他对古典和声的大胆突破。在第五首练习曲第7小节中和声语汇均为减七级和弦原位及其转位主和弦,而贝多芬D大调《六首变奏曲》op76,和声语汇较多的使用Ⅰ-Ⅴ-Ⅰ;Ⅰ-Ⅳ-Ⅴ-Ⅰ。
三、和声终止式的改造与扩展
舒曼作品中和声的特征体现在对古典音乐和声终止式的改造与扩展上。这些终止式的产生摆脱了古典音乐终止式过于程式化的束缚,体现出更加个性化的特点。在《交响练习曲》中,其中,第四首练习曲中的和声终止比较值得一提,在这首练习曲的最后一乐句中,连续使用了K四六到属七到主的和声终止,以往
K46-Ⅴ7-Ⅰ,在这里使用的是K46-Ⅴ2-Ⅰ6-Ⅴ34,之后第一房子的终止式为K46-Ⅴ2-Ⅰ6-Ⅴ-Ⅰ,两个终止的低音声部均为5432、54321,高声部与中声部和声的进行也是下行级进,共同音保持,与以往K46-Ⅴ7-Ⅰ,低声部上四下五的进行时不一样的,也是其别出心裁之处,此外,在第二房子终止处,使用了K46-Ⅴ2-Ⅰ-Ⅴ46的不完满终止,最后的终止不是在主和弦,而是在属和弦上,这都是舒曼的独具匠心之处。此外,在该组曲的主题中,也使用了K46-Ⅳ-Ⅴ6的不完满终止。而贝多芬D大调《六首变奏曲》op76的和声终止多为K46-Ⅴ7-Ⅰ的完满终止。
四、调式调性的多姿多彩
舒曼作品中,调式调性变化的方式也多姿多彩,通过自然音和变化音作为转调的手法,使得乐曲调性色彩变化多端,和声的色彩性、对比度与动力性加强,从而更好地表现了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在这部组曲中,舒曼主要使用了等和弦转调和换调的方式来增添和声色彩。在第一首练习曲第10小节处,升C小调主和弦等同于E大调Ⅵ,之后为E大调的Ⅴ,向E大调进行转调;在第五首练习曲第五小节处,升C小调的Ⅰ为E大调的Ⅵ。此外,这十首练习曲都使用了进关系对置的方法来体现调性的变化,其精心的布局使得音乐的力量更加震撼人心。
综上所述,舒曼的和声是别具风格的,他的作品在传统和声技法的基础之上,进行大胆的突破和创新。努力挖掘最质朴的和声语言,既体现出舒曼对于古典和声严谨、明晰的追随,又体现出他对于种种新的音乐表现手法的开拓。对和弦材料、和声语汇、和声终止式及调式调性等多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使得和声丰富多样,音乐的表现力与动力性更强,推动音乐的发展,同时也为浪漫主义后期作曲家的作曲技法做了铺垫。
【参考文献】
[1]王东路.《舒曼音乐创作的浪漫主义特征》.音乐研究,1982年3期
[2][苏]瓦·科年. 《舒曼的音乐创作》.许存龙译,音乐译文,1960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