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伶俐
(黑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黑龙江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重型和国防科技装备的重要产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是在抗美援朝时期从辽宁北迁的一部分企业和“一五”、“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长如今,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工业 39个行业大类中占据7席,下含 56个行业中类,209个小类。
2008年,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1129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1246.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220.9亿元,实现利税 112.5亿元,利润 69.8亿元,从业人员数 27万,以上指标分别占全省的 25.7%、16.4%、14.9%、5.1%、4.4%和 17.3%。从地域分布来看,哈尔滨市的装备制造企业得天独厚,其户数、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半数以上,集中地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发展历程。
通过对 2008年装备制造业所属的 7个行业大类在企业户数占全部装备制造业比重和在国民经济工业 39个行业大类排位来看,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大类在企业户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及从业人员等指标的比重和排位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表现更为突出,反映在经济指标上,实现总产值 419.9亿元,占全部装备制造业的 33.7%,在工业 39个行业大类中排第 5位;主营业务收入 396.8亿元,占 32.5%,排第 6位;利税 32.6亿元,占 29%,排第 6位;利润 18.7亿元,占 26.8%,排第 7位;年末从业人员数 8万人,占 29.7%,排第 5位。
黑龙江省装备制造行业在工业大类行业排序(2008年) 单位:亿元
3.装备制造企业情况
黑龙江省已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装备制造企业,2008年黑龙江省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有 112户,小型企业 1017户。如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哈飞汽车、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东安汽车发动机、一重、齐重数控、佳木斯电机股份等国有企业在自身发展同时还承担了国家部分重点工程建设中一些大型机械的研发和生产任务。同时,如齐二机床、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鸡西煤矿机械、沃尔德电缆、大庆大丰油田科技、九州电气等民营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成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2008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累计进出口总额 117.76亿美元,年均增幅 21.76%。其中,出口 54.58亿美元,年均增幅 31.93%;进口 82.87亿美元,年均增幅16.47%。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实现进出口总额26.74亿美元,比 2000年的 5.53亿美元增长 384%;其中出口 12.67亿美元,比 2000年的 1.38亿美元增长818%;进口 14.07亿美元,比 2000年的 4.15亿美元增长239%。9年累计超千万美元以上的主要出口商品由2000年的 2个增加到 2008年 19个;累计超千万美元以上的主要进口商品由 2000年的 10个增加到 2008年的21个。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实现进出口总额 19.68亿美元,同比下降 26.37%。其中:出口 9.27亿美元,同比下降 26.83%;进口 10.41亿美元,同比下降 25.96%。
2000—2009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进出口情况金额 单位:万美元
从 2000—2009年,出口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0—2003年,为缓慢增长阶段。4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 25.56亿美元,年均增幅 12%。其中,出口额一直在1.1亿—1.7亿美元间徘徊,累计实现出口 5.52亿美元,年均增幅 0.67%。二是 2004—2008年,为快速增长阶段。5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 92.21亿美元,年均增幅27%,比前 4年平均增幅增加了 15个百分点。其中,5年累计实现出口 39.80亿美元,年均增幅 46%,比前 4年平均增幅增加了 45.5个百分点。三是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实现进出口总额 19.68亿美元,同比下降 26.37%。其中:出口 9.27亿美元,同比下降 26.83%;进口 10.41亿美元,同比下降 25.96%。
近十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出口市场覆盖 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排在前十位的出口市场分别是,俄罗斯占 37.90%、韩国占 13.82%、香港占 6.12%、美国占 3.33%、叙利亚占 2.73%、德国占2.60%、马来西亚占1.92%、苏丹占 1.89%、阿联酋占 1.69%、阿尔及利亚占1.62%,10个国家累计占比 73.63%。
2000—2008年,金属制品业(原材料类)累计进出口总额为 29.95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18.35%,其中出口总额为 8.40亿美元,年均增幅 27.98%。机械设备类进出口总额为 87.71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23.49%,出口总额46.18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33.24%。9年间,金属制品业,即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 27.49%下降到 2008年的 16.17%;机械设备类,即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占整个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由2000年的 72.51%上升到 2008年的 83.83%,高附加值产品进出口总额是低附加值产品进出口总额的 2.8倍。2009年,金属制品业进出口总额为 6.15亿美元,同比下降 21.86%,其中出口 2.78亿美元,同比增长 1.69%。机械设备类进出口总额为 13.53亿美元,同比下降28.26%,其中出口 6.49亿美元,同比下降 34.71%。
近十年累计出口超 1亿美元的商品仅有 13种,分别是汽车和汽车底盘、钢材、静止式变流器、汽车零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零件、蓄电池、未锻造的铝及铝材、手电筒、金属加工机床、手用或机用工具、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电子计算器、电视、收音机及无线电讯设备零件,结构比较单一。上述产品累计出口额为 40.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76.93%。出口的地产品主要有:汽车、汽车零件、计算机散件、电站设备、蓄电池、金属加工机床等。国家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凸显,使地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地产品比重逐年上升,目前比重已达 50%以上。
2000—2009年,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累计进口82.87亿美元,年均增幅 16.47%。进口市场主要有:美国 21.93%、德国 17.10%、日本 16.12%、俄罗斯14.98%、意大利 6.80%、韩国 5.06%、巴西 4.06%、西班牙 2.18%、英国 1.93%、法国 1.83%等国家和地区,前十个国家占进口总额的 90.08%。主要进口商品有:钢材、气轮机零件、计量检测分析自控仪器及器具、阀门、航空器零件、金属加工机床、未录的磁带、旋转式电力设备的零件、涡轮喷气发动机、金属轧机及零件、汽车和汽车底盘等。其中:钢材占 20%、气轮机零件占 9.62%、旋转式电力设备零件占 7.25%、金属加工机床占 6.21%。
经过 50多年的风雨历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曾经有过历史辉煌,为全国创造过多个第一。但是,在新一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装备制造业属于资金、技术、人才密集型行业,全国2003—2008年资产总额年均增长 17.1%,而黑龙江省仅增长 1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全国纯增 921万人,年均增长 12.2%,而黑龙江省则净减少 0.7万人,年均递减 0.5%,大量技术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近三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体上是增加的,3年纯增 581户,但速度与全国比,差距就比较大,低于全国近 30个百分点,尤其是像一重、电站动力集团、机床和煤机等国家大型企业没有增加几户,规模优势难以实现。从分指标排序来看,进入全省前 50名的工业企业中,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有 15户上榜,利润有 14户,税金有 7户,总体实力仍待提高。
近几年,国家和省对装备制造业实施了重点扶持和适度倾斜政策,加之重化工业发展时期的市场诱因,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主营业务收入都有明显的增长,工业增加值 3年年均增长 31.4%,主营业务收入递增24.5%,上缴的税金递增 43.7%,利润总额递增 59%。2008年,装备制造业的 7个大类行业实现利税排序在全部工业 39个大类中,最高的排名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排第 6位,电子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排第 8位,专用设备制造业排第 10位,运输设备制造业排第 13位,其它三个行业排在 15位靠后,也不对称。2008年,装备制造业百元产值实现利税 9元,百元资金实现利税 6.9元,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 9.2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20.1元、21.5元和 17.9元。
几年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出口额虽有较大的增幅,但是出口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值不高,品牌不多、不强。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仅俄罗斯、韩国就占到出口额的 51.7%。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所占比例还不到 10%,其余多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结构单一,有待进一步优化。此外,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层面看,也存在着有体系、缺原创,有单机、缺成套等产品结构和产业整合问题。对地方工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加快产科研一体化能力建设,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装备工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不断提升像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这样的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规模。以重点国有企业为基础,以哈电站集团为龙头,带动哈空调、哈电表仪器、哈飞集团、东安发动机、哈轴集团等企业,形成重大装备出口贸易主体;以三资企业为基础,以哈益仁电子为龙头,带动牡丹江欧地希、伯瑞克、佳木斯约翰迪尔等企业,形成加工贸易主体;以新兴民营企业为基础,以轩辕集团为龙头,带动光宇、亿阳科技、工大固太电子、海格集团等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主体。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以规模效益促进产业集群的建立和壮大,从而辐射和带动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进步。
不断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完善区域产品、技术链,鼓励企业间的配套生产合作和产业、产品延伸,促进产业合作升级是带动黑龙江省装备工业整体进步的必要措施之一。这样做既能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又能创造就业机会,是对扶植地方经济和创建社会和谐的有力贡献。
首先,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支持有竞争力的企业,扩大对俄合作领域,鼓励开展境外加工装配和资源技术开发,建立跨国生产体系。扶持一批民营企业走联合之路,在绥芬河、东宁等边境市场建立出口加工贸易区,把对俄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贸易做大做强。其次,要充分利用黑龙江省对外工程承包项目及大宗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业绩,深度开发越南、中东和非洲等市场。同时,要大力推动黑龙江省企业对俄罗斯石油、天然气、森林、矿山等资源类大型合作项目的开发,带动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在装备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定位上,一是在今后一段时间,韩国、日本、俄罗斯、香港等仍然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品的主要市场,绝不可好高骛远,轻易放弃或忽视这一传统市场,一定要从黑龙江省省情和地理环境出发,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巩固和扩大日、韩、俄市场,进一步开发东南亚市场。二是要充分看到美国、德国市场的潜力,应努力在欧美市场扩张。三是看到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市场的前景,应下决心更大规模地进入和开发这一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