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红 王尚臣 杨建芳 刘平社 张惠芬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诸代谢成分的标准国际上尚未统一,多数标准中代谢成分异常包括:腹部部肥胖或超重;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异常的血脂异常,高三酰甘油血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低下;高血压;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MS的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越来与越受到受关注[1]。我们通过对定州市人民医院及石家庄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 3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探讨 MS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进而从临床角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以便于今后对MS的患者进行严格干预,减少脑卒中的患病率。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者均为 2007年 1月至 2009年 9月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 236例,女 64例;年龄 43~88岁,平均年龄(65±10)岁。根据 WH O及NCE P-A T PⅢ(MS)诊断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标准[1]分为 3组:非MS组 43例占14.33%,MS159例占 53%,高危 MS组 98例占 32.67%,高危MS组指患者(血压 160~169/100~109mmHg)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3]。
1.2 方法 使用ATL3000超声诊断仪,常规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检测指标:血管内径、IMT。IMT≥1.2mm为斑块阳性[4]。按周永昌等[5,6]的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标准将狭窄程度分 5度。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IMT的比较 300例≥1.2mm223例(74.33%),发生闭塞14例(4.67%),其中 MS组斑块 122例,高危MS组75例,非MS组 26例。MS组与高危 MS组较非 MS明显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MS与高危MS、非MS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例(%)
2.2 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 MS组和高危MS组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和颈动脉闭塞率较非MS组显著增高(P<0.05)。见表 2。
表2 MS、高危MS、非MS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比较 例 (%)
MS是由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生化、体液代谢失调的症候群,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了中国人群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并根据 1999年WHO的会议进行了修改总结,我国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协作组按WHO及NCEP-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标准[1]:(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2)空腹血糖≥6.1mmol/L;(3)高血脂(三酰甘油≥1.7mmol/L);(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女<1.03mmol/L、男 <0.9mmol/L);(5)腰围男 >85cm、女 >80cm[1]。凡具有以上≥3项者定为 MS。本组依据以上诊断标准,MS159例患病率为 53.00%,与国内相关报道接近[6]。
动脉粥样硬化是弥漫的,多系统和慢性炎性疾病累及血管壁,病变也同样是广泛的,而不是血管腔的局限性病变,炎症是广泛存在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常被用来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情况[7]。近年来超声检查颈动脉作为无创性检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价值较为明显,颈动脉内膜增厚是早期动脉硬化的标志[8]。本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 74.33%(223/300),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 20.00%(60/300),颈动脉闭塞率4.67%(14/300)。经超声检测显示MS组、高危MS组较非 MS组患者的IMT呈明显增厚趋势,表明M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本组分析显示MS组和高危 MS组的斑块形成率、中重度狭窄率和颈动脉闭塞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MS的各项诊断条件均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提示了极高的脑卒中风险度。MS的诸多因素中尤以糖的代谢紊乱为突出表现,伴有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较重而恢复过程较慢,预后差,并认为高血糖可加重缺血性脑卒中病理改变,降低半暗带再灌注[9]。另外血脂增高可加重合并糖尿病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导致并发症及病死率增加[10]。
颈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是引发脑卒中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回声及其稳定性均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率达 50%以上即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影响颅内供血,管腔狭窄率达90%以上必然导致颅内血流速度减慢,临床上常会发生脑卒中。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至[11],另外,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的脱落也是脑卒中的常见原因。目前报道亚洲人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有明显升高趋势,这与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检出率的提高亦相关。
MS及高危MS人群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群体,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作为脑血管事件预防的常规手段。对患者进行宣教预防代谢综合征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1 王红,王拥军.代谢综合征与脑卒中.见:王拥军董强主编.脑卒中:新理论与新实践.第 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59-60.
2 中华神经内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3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252.
4 华扬主编.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第 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67-205.
5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21.
6 张惠芬,梁春华.代谢综合征与颈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探讨.河北医药,2009,30:1311-1312.
7 苏文娟,梅仕屏,张怡文,等.老年人颈动脉硬化度与其相关因素.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248.
8 张云云,郭德莹,张海梅,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预后的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10,18:49-50.
9 孙红岩,王禹,沈东,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性相关探讨.疑难病杂志,2009,8:324.
10 李军民,戚艳丽.脑梗死发病预后与血糖血脂的关系.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9-60.
11 陈康宁.颅内动脉狭窄及治疗进展.中国卒中杂志,200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