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红 苏便苓 李拥军 李素艳 闫丽娜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性格及需要调查
刘振红 苏便苓 李拥军 李素艳 闫丽娜
女大学生;性格;需要;独生
处于青春期晚期的女大学生,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并与异性交往、恋爱等问题叠加在一起,使女大学生处于“高危”时期,虽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不少,但从性格和需要方面系统关注独生与非独生女性心理健康的研究却鲜见。本文拟研究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两个不同群体的性格特点和需要特点,促进女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试的能力,从而维护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性格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将要从事的专业的适应性有一定的预测和估价。
1.1 研究对象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护理专业、河北大学艺术、美术、英语等专业的女大学生。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 465例女大学生,其中独生女 309例,非独生女 156例;平均年龄 22岁。调查发放问卷 490份,收回有效问卷 465份,有效回收率 94.9%。经统计,2组受试者的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城镇或农村户口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式 (简称 EPQ)包括 3个分量表 (E、N、P)和一个效度分量表 (L)。E分量表测量内外向维度;N分量表测量情绪稳定性,又称神经质维度;P分量表测量精神质维度;L分量表主要测量被式做答的掩饰性,也能反映社会性幼稚的水平[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EPPS)包含 15个分量表 ,分别是:成就 ,顺从 ,秩序 ,表现 ,自主 ,亲和 ,省察 ,求助,支配,谦卑,抚助,变异,持久,异性恋,攻击需要等 15个分量表。自编量表调查学生的一般家庭状况。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及 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 EPQ得分比较 独生女大学生的内外向维度 (E)得分高于非独生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质 (P)、神经质 (N)及社会掩饰性 (L)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EPQ得分分,±s
表1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EPQ得分分,±s
项目 E N P L独生 (n=309) 12±4 12±5 6.7±2.7 11±3非独生 (n=156) 11±4 13±4.3 7.9±4 11±3 t值 -2.05 0.63 1.95 0.72 P值 <0.05 >0.05 >0.05 >0.05
2.2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 EPPS得分比较 独生女大学生在成就需要和支配需要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而在省察需要、表现需要和自主需要上得分低于非独生女大学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0.01),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群体中得分最一致的是异性恋需要,得分均最低。见表 2。
2.3 女大学生 EPQ和 EPPS相关分析 根据 465例女大学生的 EPQ和 EPPS的评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E分与亲和需要呈正相关 (r=0.280,P<0.05),与顺从需要和省察需要呈负相关 (r=-0.265,-0.350,P均 <0.01);N分与谦卑需要呈正相关 (r=0.381,P<0.01);P分与自主需要、表现需要、顺从需要和攻击需要呈正相关 (r=0.271,0.278,0.322,0.362,P分别为 <0.05,<0.05,<0.05,<0.01),与成就需要呈负相关(r=-0.341,P<0.01);L分与持久需要呈正相关 (r=0.274,P<0.05),与攻击需要呈负相关 (r=-0.414,P<0.01)。见表 3。
表2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EPPS得分比较分,±s
表2 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EPPS得分比较分,±s
因子 独生 (n=309) 非独生 (n=156) t值 P值成就需要 14.19±l.29 12.33±1.95 5.06 <0.01顺从需要 11.50±3.14 13.13±5.31 1.17 >0.05秩序需要 14.07±4.64 13.40±4.28 0.63 >0.05表现需要 13.07±2.51 14.26±2.21 2.03 <0.05自主需要 13.16±3.37 14.73±3.19 1.96 <0.05亲和需要 15.14±2.97 14.40±2.29 1.10 >0.05省察需要 13.76±3.26 15.93±3.91 2.59 <0.01求助需要 15.83±4.70 14.53±4.18 1.18 >0.05支配需要 15.69±3.12 12.40±2.97 4.43 <0.01谦卑需要 14.54±3.65 15.73±3.32 1.38 >0.05抚助需要 16.45±3.37 15.93±4.55 0.57 >0.05变异需要 14.26±5.22 15.06±3.91 0.68 >0.05持久需要 15.19±3.63 15.66±5.09 0.47 >0.05异性恋需要 8.02±4.56 9.06±5.76 0.86 >0.05攻击需要 13.33±4.71 14.40±5.56 0.88 >0.05
表3 女大学生 EPQ因子和 EPPS因子相关系数
根据 EPQ量表的结果分析,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仅在 E分量表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独生比非独生女大学生偏外向,与戴伟民等的研究一致[2],这可能与独生子女教育从儿童时代即被重视,行为和性格发展已得到良性的影响有关。本研究中独生女大学生总体感觉较非独生女表现外向活泼、善交际,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精神质、神经质及社会掩饰性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女大学生独生与非独生性格差异不大,性格差异随年龄的增长有逐年缩小的趋势[3]。
根据独生与非独生女大学生 EPPS得分比较,在成就需要和支配需要上独生女大学生得分高于非独生,独生女大学生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做事喜欢追求高的成功感,喜欢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希望成为本行业的权威和领导者,乐于做有重要意义的事;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她们总想取得优胜;而非独生女大学生在这两方面的需要相对较弱。非独生女大学生在省察需要、表现需要和自主需要得分高于独生女大学生,可能表现喜欢分析自己和别人,反省自己的是非,了解别人的感受,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做事时喜欢突出自己,来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想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她们喜欢不受别人的约束,追求独立和自由,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办。根据这些差异说明是否独生的环境对性格需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全部被试女生中,异性恋需要得分明显低于其他需要得分,可能有以下原因:受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她们对待性的态度较含蓄,不愿真正表露这方面的需要,从而影响对性的态度和异性交往的态度;由于本研究样本是分层便利抽样,属于非概率抽样,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从 EPQ和 EPPS各因子的相关性来看,E因子与亲和需要呈正相关,与省察需要和顺从需要呈负相关,表明越外向的人亲和性越好,可能更容易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4],与人相处更融洽,独立性也较强,但自省和省察别人的感受力不够细致,容易忽略他人的感受。N因子与谦卑需要呈正相关,说明情绪化的人可能因为自责内疚而更加情绪化,反过来,情绪波动的结果又可能使个体更关注自身的消极因素,而影响心理的健康。P因子与自主需要、表现需要、顺从需要和攻击需要呈正相关,与成就需要呈负相关。此结果提示 P因子得分越高,有可能出现独立自主、表现自我的需要越高,或者易受别人暗示和依从他人;追求高的成功感的需要越低,与环境的协调性越差,表达攻击的欲望越强烈,从而也成为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L因子与攻击需要呈负相关,与持久需要呈正相关,提示社会掩饰性低的人可能更易表达出攻击欲望,社会掩饰性高的人可能更执著和坚定。从以上结果显示性格和需要特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需要特点对心理健康具有影响性。从而也可以表明,N因子和 P因子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人格因素[5]。
由于性格的复杂性以及需要的多变性,二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否独生这一因素对性格的塑造和完善,以及需要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对于大学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要根据性格差异及需要特点等多方面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
1 陈仲庚.艾森克人格问卷的项目分析.心理学报,1983,2:211-218.
2 戴伟民,冯淑兰,余兰琼,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 SCL-90及EPQ对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256-258.
3 陶国泰,邱景华,曾文星,等.独生与非独生儿童心理发展的纵向分析:南京的十年追踪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210-212.
4 崔红,王登峰.中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内涵分析-中西方人格量表在中国人群中的测量.心理学报,2006,38:414-421.
5 钟杰,李波,钱铭怡.大学生羞耻感、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模型初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35.
R 656.2
A
1002-7386(2010)13-1800-02
2010-04-05)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 (编号:072761555)
050000 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精神心理科(刘振红、苏便苓、闫丽娜),心血管内科 (李拥军),手术室 (李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