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开封市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电图室(475000)
1.1 临床资料
总结心电图有ST-T改变临床拟诊心绞痛的住院患者70例,男30例,女40例,年龄36~8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20例,合并糖尿病10例。
1.2 方法
根据临床特点将70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典型心绞痛40例,乙组为不典型心绞痛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经股动脉路径,Judkins法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Amplatz法作为补充。评价标准:采用目测直径法结合计算机辅助定量几何法(QCA),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应用χ2检验。
表1 A,B两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例(%)
两组阳性率对比甲组为80.0%,乙组为10.0%,P<0.001,有显著性差异
3.1 心电图一直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依据。心电图ST-T的改变临床常认为是心肌缺血的表现,其图形取决于缺血的程度:①心内膜下缺血:ST段水平或下垂型下降;②心肌内缺血:T波对称倒置;③全层心肌缺血:ST段抬高[1]。然而,心电图ST-T的改变并非心肌缺血所特有。肥厚型心肌病、应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Brugada综合征、心包炎、心肌炎、早期复极综合征、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某些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都会有心电图ST-T的改变。电解质紊乱和某些药物也会对心电图ST-T产生影响。因此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分析还应紧密结合临床,综合评判。
3.2 所谓典型心绞痛是指由活动诱发的躯干上半部,胳膊,颈部或下颌部疼痛,压迫感,这些症状可重复发生,可以经休息或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如果症状发作是自发的或在类似环境下相同的活动不能诱发出来的话,其诊断就应由疼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次极量运动实验,持续的或程序化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所呈现的急性或暂时性缺血变化来确定。所谓不典型心绞痛是指疼痛和压迫感类似于典型心绞痛,但不能通过活动重复地诱发出来,并且在症状发作时心电图没有变化,次极量运动实验或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几乎是阴性的。或者其症状与活动或阳性运动实验时缺血ST段移位关系不密切,这些人在负荷实验中多无疼痛发作[2]。甲、乙两组CAG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值<0.001)。说明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特点,运动实验,动态心电图监测来区分典型心绞痛和不典型心绞痛能够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真正存在心肌缺血。
3.3 甲组CAG阳性32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16例(左主干病变1例),双支血管病变13例,三支血管病变3例。乙组CAG阳性3例,均为单支血管病变且运动实验都为阴性。其中4例为分支血管病变(左室后支病变2例,对角支病变2例),1例为回旋支远段病变伴有侧支循环。运动实验阴性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病变为分支血管病变(右冠中远段或对角支区域)或单支血管病变已有侧支循环形成[3]。均属于低危病变。甲组CAG阴性8例,经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变异型心绞痛,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肌桥。乙组CAG阴性27例,经临床诊断为心脏神经管能症,早期复极综合征,高血压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和颈椎病。
3.4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说明,对于心电图ST-T的改变分析必须与临床紧密结合,综合评判。临床上根据患者症状特点,运动实验,动态心电图监测来区分典型心绞痛和不典型心绞痛能够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真正存在心肌缺血,提高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并可以对病变的危险性进行预判。冠心病的确诊还应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1] 杨亚荣,卢起松.不典型心绞痛的诊断再探讨[J].海南医学,2002,13:10.
[2] 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
[3] 许玉韵,胡大一.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