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星 姜玉才
印刷品质量评价、检测或认定是印刷行业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如何把印刷品质量的主观因素与客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评价,是印刷行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质检人员探索之重要课题。用模糊数学的理论与现代印刷质量检测技术及经验相结合,建立印刷品质量综合评价管理系统的数学模型,为印刷行业打开了新的思路。
印刷品质量都有一定的特点,既要反映出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又要反映出设计艺术的质量标准。因此,印刷品质量评价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定性质量评价是人们根据印刷品的生产情况及最终产品,综合自身实际经验,在没有专业检测手段的条件下,对印刷品的质量作出判断。定量质量评价是根据印刷品质量的定量标准运用印刷检测标准技术,在印刷质量检测数据化、工艺规范化基础上,对印刷品的质量做出量化性判断。只有将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才能对印刷品的总体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
印刷品对原稿的复制效果,在复制过程中将受到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评价者对印刷质量变异的不敏感性和人在运用评判标准时的不稳定性,都会使得评价结果产生偏差。评价者越是经验丰富、训练有素,评价的偏差就越小。任何一种印刷品的质量评定方法,都必须要估计每个评判者的评价偏差。因此,在印刷品质量的评价中,必须科学地确定影响印刷品质量的权重因子并将许多印刷品质量的模糊评价转移成量化值进行综合评价。
在印刷品生产过程中,对印刷品的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美学因素、技术因素、原材料因素、一致性因素、生产操作环境因素等。现就以上主要因素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分析如下:
印刷品,说到底是一种感官视觉产品,所以人们在对印刷品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印刷品的美学效果。印刷品的美学效果主要与工艺人员的美学素养和设计水平有关。设计时的字体选择、色彩运用、美术图案、摆放位置、版面编排以及对纸张、油墨的选择等都直接影响着印刷品总体美学效果。随着印刷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色彩理论的系统化,人们已经逐步地把主观视觉和心理感受进行了系统化的综合分析。彩色复制印刷品的质量指标,有一大部分是可以用客观物理量加以衡量的,但仍会有一些主观评价因素,不能被客观测量标准所取代。比如,让画面复制色彩浓淡深度、亮度对比的大小等,尤其是原稿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时,或者在原稿需要改动复制时,就更增加了复制中主观视觉效果融入复制着的调整设计和评价因素之中,并与复制再现规律的客观技术衡量标准有机结合,才能作出比较切合实际而又有代表性的质量评价。
在完成了印刷品质量的设计并确定了印刷工艺之后,能够对印刷产生影响的便是技术因素。技术因素就是在印刷品生产的各个工序中,对印刷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制版、印刷设备及印刷材料特性限定的范围内,尽可能真实地、完美地再现出设计要求和内容。影响印刷品质量的技术因素包括阶调复制、层次与清晰度、色彩复制等。
(1)阶调复制
印刷品的阶调,是指图像的密度范围或图像密度差别。在参考原稿的基础上,阶调由纸张白度和四色版叠加的有效最高密度的密度反差决定。一般来说,印刷适应性越好,密度范围越大,阶调复制就越好;反之印刷适应性越差,密度范围越小,阶调复制则越差。影响阶调复制的因素很多,例如,原稿的阶调值、制作底片、工艺路线、工艺条件、纸张优劣、油墨选择、印刷设备等都会对阶调复制产生影响。
(2)层次和清晰度
印刷品的层次是在可能复制的密度范围内,眼睛可以识别的亮度级数。印刷品的清晰度一般指相邻细部的色调差别,在整体画面协调的前提下相邻细部的色调差别越明显,印刷品的清晰度越好。影响层次和清晰度的因素主要有:原稿的质量、层次、清晰度;分色的质量及尺寸的准确性;拼版尺寸的准确性;拷贝尺寸的准确性;晒版质量及其尺寸的准确性;印刷适应性;印刷过程中的套印精度;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
(3)色彩复制
色彩复制应实现灰平衡,色彩复制的好坏由下列因素决定:原稿质量;分色质量;网点增大值;油墨的质量;晒版质量等。
以上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如色彩与阶调,在复制过程的各个工序里,人们对这些因素能够加以控制;有的因素不能用数量表示,但可以用语言描述,例如:为了获得最佳的印刷品质量,必须把出现龟纹的可能性压缩到最小程度等。
印刷品的质量好坏,与印刷原材料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档次的印刷品,原材料在选择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否则,就很难保证印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这是一个主要的关键因素,是保证印品质量这一系统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主要环节之一。
一致性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是由于印刷数量的增加,印刷时间相应延长,在这段时间内,各种可变因素的加入,必然会反映到印刷质量上来。另外,由于印版的压力方面存在问题,有时候需要在中途更换印版,也可能由于纸张、印刷机、油墨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在中途停机,一旦重新印刷、其质量就不可能与先印的保证一致。
印刷环境对印刷品的质量也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主要包括印刷环境的温度、干湿度及清洁度等。另外现场管理和操作者技术也有一定的关联。
印刷品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人脑决策的思维方式进行模拟,处理那些难以精确计算的模糊量综合衡量不同因素对其质量影响的科学评价方法,其步骤如下:
1.印刷品质量评价因素的设定
印刷品质量评价因素集主要有:美学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因素、一致性因素和印刷环境因素构成。现设评价因素集为U,它是有限集,则U={u1,u2,u3,…un}。得其评价因素集U,U={美学因素、技术因素、原材料因素、一致性因素、印刷环境因素}。
2.影响印刷品质量因素的权值确定
印刷品质量评价美学因素、技术因素、材料因素、一致性因素、印刷环境对印刷品质量的不同影响,各个因素在印刷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模糊综合评价要求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量化表示,也就是根据其作用大小给评价因素以权值,它是一个理性值,需要从整体上对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确定方法很多,这里采用专家会议法(又称特尔菲发)来确定。最后确定的权值必须进行归一化处理,以满足其要求。设印刷品质量评价因素的权重集为:
A=(a1,a2,a3,…,an)
因此可得印刷品质量评价因素权重系数矩阵A;
A=(a1,a2,a3,…,an)
例如,某印刷品质量评价的五大因素权重系数矩阵A,经专家征询法确定为
A=(0.5,0.4,0.3,0.2,0.1)
3.对影响印刷品质量因素进行评判
采用技术、管理专家会议法,对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进行评价,其过程如下:
(1)制定评判等级、建立评语集y,等级为优、良、一般、差、劣五个等级。V也为有限集。V=(V1,V2,V3,...,Vn)。例如,某印刷品质量的评语集V,V=(优、良、一般、差、劣)。
(2)设计评判表(见下表)
(3)评判。采用技术、专家会议法,在评判表上选择评判等级。
(4)评判结果处理。从U到V的模糊映射,可以确定一个模糊关系 R,它是模糊矩阵。R=(rig),(i=1,2,3,…,n;j=1,2,3,…,m)。rig表示由质量评审员投票后的百分比确定,其模糊矩阵R:
印刷品质量评价五大因素评判矩阵R:
例如,某印刷品质量评价,经质量评价监测认定专家会议法评判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得评判矩阵:
4.印刷品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有了因素的权重系数矩阵A和因素评判矩阵R,就可用模糊矩阵合成法计算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由此得出,印刷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
模糊矩阵合成算法有多种,这里运用最小最大计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B=A·R=(b1,b2,b3,…bn)。b1,b2,b3,…bm分别为评价结果隶属于评语集的隶属度。由此可得,本例印刷品的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按最小最大法计算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
5.印刷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印刷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矩阵B是印刷品质量的整体评价,矩阵中某个元素大小表明对印刷品质量的某个等级的评价在所有等级评价中的比重。评价结果越集中,说明评价准确度越高。综合评价举证一般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其等级,以此确定最终结果。b1,b2,b3,…bm反映评价人员对印刷品质量的一种评价。本例印刷品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为良,b2=0.35,由最大隶属度原则取得。
综上所述,印刷品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从整体上对印刷品质量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它实现了评判方法的模型化,为建立印刷品质量评价、检测、认定管理系统寻求了一种量化处理的途径,这一新的方法结合计算机技术在印刷行业的普遍应用,对印刷品质量管理等诸多工作均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