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肌间血管瘤1例

2010-06-05 07:24胡文江赵亚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肌间海绵状前臂

胡文江 赵亚平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发作左前臂疼痛半年来院检查。无明确外伤史,活动后疼痛加重。查体:左前臂未发现异常。X线检查示:左前臂中上段内侧软组织肿块伴钙化。超声检查示:左前臂近肘部尺侧深部肌层内见一异常混合回声区(图1),大小约3.2cm×1.2cm,形态不规整,边界尚清,内呈筛网状,并可见数个斑状强回声,后伴声影(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提示:左前臂肌间血管瘤可能。MRI示:左前臂肌层深部见一大小约3.5cm×1.5cm的肿物,T1WI和T2WI的信号不均,T1WI表现为略高于肌肉而低于脂肪的中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诊断:肌间血管瘤。

术中分离肌组织见一边界不清的肿物,质软,无包膜,表面可见小静脉曲张。术后病理:左前臂肌间海绵状血管瘤伴静脉石形成。

2 讨论

血管瘤是软组织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大量新生血管构成。按肿瘤内增生血管的形态及所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多数为单发病变,生长缓慢,原发于肌间的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常好发于四肢,通常以疼痛、局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所见:质地软,肌肉内呈大小不一结节状、条索状或小蜂窝状结构,无包膜或可有假包膜,切面呈腔隙状,由具有囊性扩张管腔的、薄壁的较大血管构成,内含淤滞的血液。与毛细血管瘤不同,海绵状血管瘤没有显著的动脉血供。部位深在时可发生血栓、钙化和感染[1]。肿瘤内脂肪成分、纤维间隔、小血管、静脉石同时存在。主要超声表现:肌肉内低回声团块,质软,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楚,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其间见不规则小无回声区,常有钙化,49%为静脉石。此特点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二维超声诊断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二维超声可显示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特征、肿物深度及与周围软组织关系,分辨肿物的囊实性;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显示肿物内部及周边血流特点,提示侵及范围。并可以采取双侧对比发现异常区的方法,术中可监测病灶有无残存,术后可及时随访观察瘤体有无复发,评价治疗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肿物发病隐匿、进展缓慢、体积小、位置较深时易漏诊。应充分认识其发生发展过程,了解临床特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提高检出率和诊断水平。

图1 肌间混合回声灶(白箭)图2 肌间血管瘤(右侧白箭),静脉石形成

[1]富京山,左文莉.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00.

[2]杨一林,段云友,曹铁生,等.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特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59.

猜你喜欢
肌间海绵状前臂
世界首例无肌间刺鲫鱼问世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前臂长度测量值偏差对前臂骨密度值的影响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草鱼肌间骨形态学观察与分析研究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团头鲂雌核发育群体的肌间骨形态学分析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牵引下前臂旋滚法对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改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