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烟辉 吴清木 黄 莹 梁礼平 黄艺峰 杨 毅 陈金勇
髋关节疾病较常见,但髋关节测量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髋臼角及头髋距变化在髋关节疾病中的意义。
1.1 研究对象 搜集2007-01~2009-01解放军第180医院行髋关节CT检查患者595例。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疾病组进行测量和比较、评估。①疾病组:髋关节囊积液或股骨头无菌坏死241例,314侧髋关节。其中73例为双侧患病。男180例,女61例,年龄3~76岁,平均33岁。②对照组:354例,548侧髋关节,其中160例一侧髋关节不能按要求测量。男231例,女 123例,年龄 3~ 77岁,平均 32岁。
1.2 测量方法 采用美国PQ5000型螺旋CT机扫描。矩阵512×512,层厚 5mm,层间距 5mm,螺矩 1.0,轴位扫描。采用轴位最大层面图像测量。两侧髋关节在同一层面上。髋臼角:Y-Y型骨骺线连线与髋臼前缘夹角。头髋距:股骨头后缘与髋臼后缘距离(图1,2)。
对照组中,左、右两侧髋臼角及头髋距基本相同(表1,2)。疾病组中,髋臼角变小,头髋距增大(图 3,4)。t检验结果:髋关节疾病组与对照组相差极为显著。
3.1 正常髋臼角和头髋距的生理改变 正常髋臼角及头髋距两侧基本相等。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髋臼角越大,头髋距越宽。本研究对照组中,年龄最小3岁,最大77岁。随着年龄增长,软骨骨化,直至18岁左右,髋臼Y型骨骺线闭合,髋臼角,头髋距趋于稳定。两侧髋臼角及头髋距测量值也基本相等[1,2]。成人正常髋关节间隙宽度为4~5mm。正常情况下,两侧髋臼角及头髋距基本相等。髋臼角平均约50°,头髋距平均约1.38 mm。
3.2 髋臼角及头髋距的病理改变 髋关节疾病分为顺列异常、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囊组织病变、滑膜病变、软骨病变、软骨下骨质病变和关节邻近骨质病变等六大类[1,2]。常见髋关节疾病为单纯关节积液、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风湿热、类风湿、肥大性关节病、痛风、外伤和肿瘤等。其基本病变为关节囊积液和股骨头坏死。
3.3 髋臼角和头髋距改变的诊断价值 当髋关节囊积液时,积液主要沉积在髋关节后下方,股骨头被推向前上方。因此,头髋距增加,髋臼角变小。股骨头无菌坏死时,股骨头塌陷,变小,髋臼前缘推力减少,髋臼角变小,头髋距增加[3~12]。髋关节疾病时,髋臼角变小,平均约 48.7°。头髋距增加,平均约3.13mm。因此,当髋臼角<50°,特别是两侧髋臼角不相等时,或者头髋距>1.38mm,特别是两侧头髋距不相等,应该注意髋关节是否患病。
髋臼角及头髋距的变化,可直接反映髋关节的疾病。髋臼角及头髋距的测量也比较简单易行,测量髋臼角及头髋距可作为判断髋关节疾病的指标。
图1 髋臼角:Y-Y型骨骺线连线与髋臼前缘夹角。 图2 头髋距:股骨头后缘与髋臼后缘距离。 图3 左髋关节囊积液,左髋臼角变小。 图4 左髋关节囊积液,左侧头髋距增宽。
表1 对照组两侧髋臼角及头髋距测量结果
表2 疾病侧和正常侧髋臼角及头髋距测量结果
[1]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
[2] 崔志潭,严加和,郑光礼,等.X线解剖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2,7.
[3] 高振华,孟悛非,刘吉华,等.骨髓水肿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临床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8):807.
[4] 赵培荣,庄奇新,乔瑞华,等.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的MRI研究.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7):835.
[5] 陈景胜.激素所致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临床影像学分析(附100例报告).光明中医,2008,23(1):96.
[6] 黄健,郭文通,刘万林,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流变学研究及探讨.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2):1424.
[7] 唐烽明,王景贵.激素药源性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50例分析.职业与健康,2008,24(11):1107.
[8] 黄健,刘万林,郭文通,等.激素性骨坏死骨内微循环损害的研究及进展.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40(5):574.
[9] 陈卫衡,刘道兵.股骨头坏死的三期四型辨证思路.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2):51.
[10]金鹏,刘训伟,孙钢,等.单侧穿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9,6(1):1.
[11]李晓红,赵凯宇.CR、CT及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价值.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9):784.
[12]李磐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意义.吉林医学,2008,29(24):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