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综合考场时间怎样合理安排

2010-06-04 08:41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8期
关键词:文综选择题重难点

余 航

新课标更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弱化机械记忆的同时,对考生的整合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相信在2010年的高考,这方面的能力考察还会加强。针对这样的高考新动向,我们有必要对文综考试卷制定一套答卷时间的分配方案。

一、 整体构想:合理分配各类题型的答卷时间

文综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大部分。笔者做了一个较长时间的跟踪调查:从高二下学期,抽取一个班的好、中、差三种程度的同学分别完成2008年的山东、宁夏文综试卷的选择题部分,同学们平均耗时在1小时左右,而且,程度较差的学生错误率较高。经过高二下学期整个学期的考练,同学们普遍适应文综考题思维要求和命题方式。2010届考生正式进入高三后,笔者用2009年的山东、宁夏文综试卷再次作一个试验,综合全班不同程度的同学完成选择题的耗时状况,分析后发现:平均耗时在40~45分钟,成绩较好的同学已可以提速至35~38分钟完成。通过这个抽样调查,我们可以将选择题的答卷时间安排为40分钟左右。也就是说,若在总复习过程中,我们要进行选择题的专项训练,可以将作答时间限定为40分钟。

按文综考试时间150分钟,扣除40分钟完成选择题,再扣除5分钟用以涂答题卡和检查试卷,完成问答题的时间应为100分钟。

依据书写量,地理问答题的书写量较小,建议安排10~12分钟为宜,上限不宜超过15分钟。而历史、政治题书写量较大,且政治题分值较大,建议各安排30分钟完成。必做题部分大概用时约为75分钟,由此推算,分配给选做题的时间为25分钟。

再考虑学科思维特点和分值,我们可以将剩余的25分钟做如下安排,地理、历史选答题各占10分钟,政治题因分值较小,且思路较直接,安排5分钟左右即可。

二、 依据学科难点调整答题顺序

文综是政史地三科的综合,各学科都有其各自的重难点,其中,中等难度题在高考中往往成为考生答题时的“拦路虎”,因此,在总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当有意识地归纳本学科的重难点题型,及其在高考试卷上可能的几种呈现方式,以在答卷时适当调整做题顺序,以“先易后难”原则,保证最佳答卷时间的分配。

如地理学科的一些题型对考生的推理能力、逻辑思维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地球运动”的部分,一直是近年来高考的重难点。如2009年福建卷的第11题和第12题:

11. 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A. 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 北温带范围变小

C. 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 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12. 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A. 5月23日8时

B. 6月22日18时

C. 11月23日6时

D. 12月22日18时

这两题对考生的判读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对考生在考场紧张气氛下熟练运用基本原理的延伸概念,进行推理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是典型的学科内综合题。此外,考生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上述两题,考生普遍反映难度较大,阅卷中也发现上述两题的失分率较高。更重要的是,很多考生花费大量时间在这两题上,严重影响了解答其他题目的时间,也影响了答卷的心态和答卷的整体效果。

由此,我们应当注意,在文综的答卷过程中,若3到5分钟仍未形成清晰思路的题目,应当主动放弃,以保证其他题目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于各学科的重难点题型,应当在解答完大部分题目之后才回过头加以思考。

三、 依据不同的题型,确立合理的时间分配方案

1. 题目暗示语明显或解题信息明确的题目,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以确保其他题目的思考解答时间。如2009年山东卷29题第(6)问:以山东省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从题干中可以看到,明确的提示语“文化生活”,明确限定了答题范围,考生应当在短时间内迅速调动知识储备,建立起有效的答题框架,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劳动者的素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等方面作答”,故此题的答题角度很明确,考生无需在回顾和整理知识点上花费较长时间,一般,此类题型花费的时间不应超过12分钟。

以上所述题型,是考生在阅读完题目之后就能够也应当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思路,并清晰完整地解答的题型。故我们在总复习的过程当中,应当建立起清晰的知识方案,并形成清晰的判断力,在遇到题目暗示语明显或解题信息明确的题目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该题需要分配多少时间。解答时,语言表达尽可能简明扼要,严格控制书写量。

2. 综合性较强的题型,需要分配尽可能多的时间深入思考。文综考试的“综合”二字的内涵,从目前的高考来看,可解读为“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这些综合性强的题目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往往出现思路闭塞,答题覆盖面小,要点遗漏等问题,导致失分率偏高。因此,在考试时遇到这类型的题目应当投入较多的时间。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后,形成清晰的思路答题;在具体作答过程中,还应当兼顾多方面知识点,尽可能拓宽覆盖面,并展开多角度思考。

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个典型代表,考生在培养答卷时间分配能力时,需要特别关注。

1. 以浓缩的词语包含丰富信息的题目。如2009年宁夏卷的36题的第(1)问:“简述在我国沿海港口建设大型钢铁基地的有利条件。”,该题中“有利条件”四个字即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量,需要考生从地形、气候、水文等角度综合考虑,展开深入全面的思考,才能有效地覆盖答题要点。因此,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用以分析材料并回顾所学知识。

此外,类似的浓缩词语在题目中常出现的还有“区位因素”、“水文状况”、“历史原因”等,这些词语充分彰显学科内综合的特性,需要考生用较多的时间思考、回顾,以避免给分点的遗漏。

2. 需要大量整合材料有效信息的题目。这类题型,考生在处理材料信息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在结合材料信息组织语言答题时会产生较大的书写量。因此,在考场上,需要分配较为充裕的时间给这类题目。如2009年福建卷38题的第(3)问:“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单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要解答该问,考生除了要在头脑中需建立一个时间横向连线,整体把握明清之际中国的时代特征,还需阅读584字的材料,提取隐含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该题对于考生有效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要求可想而知。

3. 跨学科的综合题。这样的题型,需要考生深入分析材料的情境,还需在答题时形成学科思维的转换,因此,考生在作答这类题型时应安排较多的时间。如“2009年全国卷1的第37题第(3)问:“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该题是典型的历史、政治综合题,考生要对历史背景材料进行宏观分析,以历史学科的思维形成答题脉络,并调动政治学科中与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时政用语和政治经济学的其他知识点组织语言。其答案的书写量虽不大,但考生在形成答题思路、综合跨学科的知识点的思维过程需要占用较多时间。

总之,要想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文综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需要在应试方面下功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答卷时间分配方案”,这样才能在2010年的高考中有更大的胜算。

猜你喜欢
文综选择题重难点
《文综》与流动的华文文学
例谈解答选择题的几个小技巧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高考文综备考策略
一道物理选择题给我们的启示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诌议
十种妙招握在手 破解选择题无忧
省质检后文综政治复习指要
三角函数部分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