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嫣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吕 玲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分院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引起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等,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我院采用中药配伍克林霉素及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该病 7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7年 1月 ~2009年 6月,我院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 142例,随机分治疗组 70例,年龄 22~37岁,平均 29.3岁,病程 6~40个月,平均 22.4个月;对照组 72例,年龄 21~35岁,平均28.8岁,病程 4~35个月,平均 17.8个月。两组年龄、病程、病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第六版《妇产科学》[1]及《中医妇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中医辨证:湿热瘀结证。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有定处,腰骶酸楚或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次症:经期腹痛加重,月经量多,经期延长,低热起伏,神疲乏力,小便黄,大便干燥或溏而不爽。舌脉:舌质暗红或红,或见瘀点或瘀斑,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涩。具备主症 2项及次症 2项即可诊断。
1.3 症状积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子宫压痛程度、活动情况按轻中重分别记 3、4、5分,附件按增厚、压痛、包块程度记 0、1、2、3分(双侧 ×2),病程每增加 1年加 0.5分。积分 5~9分为轻度,10~15分为中度,15分以上为重度。其中治疗组轻度 5例,中度 39例,重度 26例;对照组轻度 6例,中度 41例,重度 25例。
对照组采用自拟中药方保留灌汤。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方配伍克林霉素、普鲁卡因保留灌肠。中药组方:红藤 20g,丹参、生牡蛎各 15g,蒲公英 30g,蛇舌草、马齿苋、制元胡、泽泻各 15g,丹皮 10g,大青叶 15g,败酱草 20g,制没药、制乳香各 5g,半枝莲、土茯苓各 15g,川楝子 10g。1天 1剂,加水 500ml煎煮浓缩至 100ml,纱布过滤,药温保持 38~40℃,加入克林霉素 0.6g、2%普鲁卡因 10ml混匀。于晚上临睡前排便后,左侧卧位将导管由肛门慢慢插入 15~20cm,缓慢将药液注入,保留 8小时以上,每晚 1次,10天为 1个疗程,间隔 4天重复下个疗程。经期停用,治疗 3~5个疗程评估疗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慢性盆腔炎疗效标准拟定。痊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恢复正常,积分降低 >95%,B超检查盆腔包块及积液消失;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积分降低 70%~95%,B超检查包块缩小、积液减少 2/3以上;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有改善,积分降低 30%~69%,B超检查包块缩小,积液减少 1/3以上;无效:症状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善或有所加重,积分减少≤3%;B超检查包块缩小、积液减少 1/3以下或增加。
3.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 两组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积分下降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n/例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70 14.2±4.4 3.7±1.1△对照组 72 13.4±4.2 4.1±1.2
3.4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两组均有轻微胃肠道反应,初起大便次数稍多,有下腹部灼热感,但均能耐受。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一般采用抗感染的综合治疗,疗程长,费用高,易复发。中药治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状态,分解组织粘连,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防止长期应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及多重感染。但常规口服用药,药物难以作用于病灶达到足够的效价,使病情反复,顽固难愈,且长期服用患者常难以耐受。灌肠疗法直接作用于直肠黏膜,经静脉丛进入下腔静脉,作用于盆腔,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刺激。且药温略高于体温,能使血管扩张,既改善盆腔局部血液循环及子宫输卵管内环境,又促进药物吸收。
本研究采用中药方中蒲公英、红藤[4]、大青叶清血分热毒,散营分瘀血,败酱草[5]苦能燥湿,蛇舌草清热利湿,泽泻、土茯苓利湿解毒,元胡、川楝子行气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消肿生肌,具有较强的活血化瘀、攻坚消积作用;丹皮、丹参[6]通行血脉,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功擅活血祛瘀,善治癥瘕积聚。配伍普鲁卡因可降低直肠压力感受器的兴奋性,使药物在肠道保留时间延长,提高了中药之功效,且能减轻刺激。克林霉素对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菌敏感,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应用极少,本研究配伍克林霉素,临床观察疗效较好。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6-252.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20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1.
[4] 苏颂.本草图经[J].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4.
[5] 李时珍.本草纲目[J].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32.
[6] 王孟英.重庆堂随笔[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