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丽
摘 要:“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而地理思维能力的体现,依赖于地理思维品质的达到程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人脑对地理事物和现象所进行的由表及里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地理事物或现象,锻炼思维能力
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弄清了他们的联系,才能沿着他们联系的脉络进行思维。如我国洞庭湖的面积日益萎缩,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从其与地形、位置、人类活动等的联系来分析:洞庭湖位于长江支流湘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支流与干流中上游的植被不断地被砍伐、破坏,降水较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湖泊不断地被泥沙淤积;同时,填湖造陆造田,使洞庭湖面积退缩得很快。那么洞庭湖的退缩或消亡,会对这里的环境、气候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从湖泊及其环境、人类生活状况的变化等联系来分析,显然这对我们的生态环境有极大的危害。在地理学习的感知阶段就应重视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不仅可熟练基本技能,还能提高其感知能力。
二、讲课中加强逆向思维的锻炼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向思维去获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内容,执果索因,引导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例如,在讲授“海底扩张学说”这一原理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太平洋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然后,利用读图所得的结论提出问题:①为什么海底岩石离海岭愈近,年龄愈年轻,并在海岭两侧呈对称分布呢?②为什么大洋地壳岩石年龄都不超过二亿年?接着引导学生阅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并让学生自己表述大洋地壳的生成、移动、消亡原理,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得出这一理论:喷出—生成—推移—俯冲—消亡—循环。
三、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生活即地理,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实际上对地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先认识地理中的一种现象,然后逐步分析其成因,最后再进行验证推广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对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运用,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间的确定、台风“韦帕”的形成和影响等问题,可分别联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气旋等有关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地理学习的成败在于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不仅可以有利于降低许多地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误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对高中生来说,可以降低他们对地理恐惧的心理,增强学生学好地理的自信心,从而更有利于学生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展开。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