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给他们一个快乐的“彼岸”

2010-06-01 08:22王永福
新课程学习·中 2009年7期
关键词:彼岸学会交流

王永福

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相处……这些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理想“彼岸”。这“彼岸”常常被我们描绘得铺洒着阳光、高举着鲜花、守候着掌声。然而,教育的本身——学生的“彼岸”又是什么样的呢?是绞着手指“低头服罪”?是咬着笔头“面纸书过”?还是噙着眼泪当众自损……如果是这样,那还有什么启迪的匙,还有什么鼓风的帆,还有什么定向的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给学生一个快乐的“彼岸”。

基于此,我列举自己身边的一些事例,与大家一起分享。

帮孩子调整心态

有一次家长会上,XX家长对我说:“王老师,现在孩子上初中了,我感到无能为力了。以前,孩子上小学我还能辅导辅导,可是初中那些东西,我就不懂,也就辅导不了孩子,我应该怎么办呢?”我说:“教书是老师的事,做作业是学生的事。”那么,家长要干什么?我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心灵的依靠。不要看孩子有时不愿跟父母交流,这并不是说他不在乎父母,不需要这种交流。这种交流的大门被关上,究其原因,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试想,你的孩子小时候那么讨你喜欢,为什么慢慢长大了反倒不跟你说话了?你的孩子小时候滔滔不绝、童语无忌,到如今却在家长面前不言不语了?这是因为家长的引导不到位,甚至出现言行的偏差。比如,孩子上次考了90分,这次考了80分。其实上次90分,排在班里30名;而这次考了80分,却排在班里第20名。他本来进步了,需要得到家长肯定,但家长不了解这个情况,不分青红皂白,给孩子一顿批评。他跟你能没有距离吗?我觉得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上有一个误区:他们把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简单归结到聪明不聪明、用功不用功。可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跟智力因素有关,更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帮助孩子调整心理,比督促他们做作业,或辅导他们要重要得多。帮助孩子调整好心态,是作为家长的责任。

一些家长领着孩子,跟我咨询和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有一位父亲,当着孩子和众人的面,说自己的孩子是多么调皮多么不听话,甚至还有偷偷摸摸的习惯。说得孩子面红耳赤,恨不得从地上的裂缝钻进去。我赶紧拉过孩子,专找他的闪光点说,保住了他在人前的自尊。支开孩子后,我对这位家长说:“‘人前教子是古训,但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不管在什么场合,尤其是当着众人的面,更应该给孩子留一点尊严。当着那么多家长、那么多学生,你把自己的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从此以后,孩子会听话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成年人不是也有许多缺点吗,更何况是思想尚不成熟的孩子?孩子有缺点是再正常不过的,所以他们才需要教育,才需要成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不能老是寻找他们的缺点,相反地,我们更要努力地挖掘孩子的优点。以鼓励代替批评,理性地跟孩子交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孩子充分发挥优点的过程中明辨是非、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慢慢改正了错误。

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说:“我认为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倾听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心,也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的能力。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他就变得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是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问题。”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记得两年前的四月中旬,一位家长找到我,一定要我见见她的孩子。我问:“为什么?”这位母亲说:“孩子初一、初二曾经是班里第一。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还是第五,期末考试时却落到班里30多名以外,后来名次一再下降。我们使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办法,也没法让他树立起信心,孩子马上就要中考了,这该怎么办啊?”听这位母亲说完,我很受触动。现在的孩子不是不要强,不是不想学好,而是压力太大,越到关键时候,越经不起挫折,再稍微加一点压力,这个学生可能就垮下来了。我决定跟这个孩子谈谈。我说:“你是不是始终停留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你老是生活在过去的虚幻里,老是用第一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这个学生点点头。他觉得自己这次是第一,下次还应该是第一。他总是用这种心态衡量自己,看到成绩下滑,又不愿接受。于是,那种曾经的第一就逐步成为一种虚幻,而他宁愿生活在虚幻之中,也不愿意回到现实中来。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我幻觉,已经陷入到一个心理误区之中。我对这位学生说:“从现在开始,你能不能把过去的一切辉煌都忘掉?这次你是班里的第30名,你能不能承认这个现实?人的成长是跌宕起伏的,有高峰也有低谷。你应该这样想:我就是30名,在30名的基础上,我应该怎么学?应该怎么办?”这个学生眼睛一亮,似乎找到了答案,心情放松了许多。通过一阶段的调节和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的考入自己理想的高中。

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潜能充其量开发不足10%,每个孩子的生命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孩子之所以没有您想象中的优秀,是因为缺少恰到好处的夸奖!请您满怀激情地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孩子,你真的很棒!”奇迹便由此而生。

教师需要情绪流露

我以为,教师也应该有“正常人”的情绪,也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帮助。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来,反而让学生更能理解和宽容!有一次我因病痛,心情很不好。上课的时候对学生说,我遇到了困难,心情很不好,可能会影响上课质量,请同学们谅解,不过我会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学生听了,开始很吃惊,原以为老师不应该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应该始终自信和微笑着,原以为老师就是老师,有苦恼也不屑对学生讲。他们今天突然发现:老师原来不是圣人,也有喜怒哀乐;自己突然间长大了,所以老师开始信任他们,跟他们讲心里话了。于是他们都以平等的姿态来对待我,积极配合我上课。课后,他们给我写很多热情洋溢的小纸条来安慰我。我想,经过这次经历,他们应该在情商上有了一定的收获,懂得了“爱”的某些意义。这样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爱的教育”所带来的效果有所不同。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进学生。什么叫“走进”?就是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我们就必须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在平等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信任,彼此需要,彼此体谅,彼此宽容,最终实现了共同进步。我想,学生情商的提高可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辨别是非,学会做一个有素质、有思想、懂得爱的人!

教育是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别方向;教育是一种期待,学生时刻都能深深感到教师相信他们能够做得比现在更好;教育是一种给予,一种厚重的给予,学生不仅能学到一门功课,更能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感悟;教育是一种关怀,一种博大的关怀,如同冬日的阳光,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温暖。在这种关怀中没有“差生”,只有暂时还没取得成功的学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彼岸学会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彼岸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幸福不在彼岸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学会尊重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