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毅
语文是一门知识性强、应用性广、综合性高的学科。学习起来需环环紧扣。一旦有所松散缺失,整个知识结构就会坍塌,文言文学习尤其如此。
一、高中教材选用的文言文都是历代贤哲的智慧结晶,凝聚了他们的心血,折射着时代的脚步,是不可或缺的
这难住了“90后”的学生。因为文言文同他们熟悉的语言环境相差太远,不再是“顶”“寇”之类的前卫语言,取而代之的是“之”“乎”“者”“也”。
1.字词文意把握法。落实重点字词,让学生明白文章是什么内容。要避免传统教法中的只注重文言文的“言”,而忽略了文言文的“文”,要努力挖掘出文言文中的人文性,不应该把文言文上成字词课、语法课。
2.情景再现课文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文言文中的角色,通过编剧、排演等过程,切实地将学到的文章消化吸收。比如《孔雀东南飞》的学习,学生分别扮演刘兰芝、焦仲卿、焦母等角色,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话加工为熟悉的现代语言再演绎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会只是肤浅地记住一个题目或几个文言字词。如此教学下来,无论是对落实字词,整体把握文章,还是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两种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对“90后”学习文言文有莫大帮助
1.拉近了文言文和现代生活的距离。“90后”学生的眼光开阔,他们接触的信息量也相当大。因此文言文教学不能只强调诵记,不能单纯应付高考而机械学习,应适当引导,拉近文言文和现代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与先贤零距离接触,品味我国灿烂文化的同时启迪学生思考、表达。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
2.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两种方法的完美结合,改变“90后”学习文言文的态度,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之所在。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才能达到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有所学”的效果。
3.挖掘学生“非智力潜能”。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方法。学习课本知识是学生智力的体现,并不是唯一体现。前文提到的情景再现课文法,就能很好锻炼某些学生的能力,挖掘出他们的“非智力潜能”,在我的语文课堂上,他们可以是豪情万丈的李白,可以是忠肝义胆的左光斗,可以是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这些都是文言文的魅力,是他们学习的乐趣。
学习文言文的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若太强调前者,学生会兴趣全失,味同嚼蜡;若太强调后者,学生会不求甚解,无所收益。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