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士鹏,周小军,何锦豪,陈礼威
(1.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17;2.金华三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浙江 金华 321000)
莴苣霜霉病近年来在浙江金华农区频发、高发,严重的田块基本绝收,农户因此频繁使用多种化学药剂防治,极易造成农药高残留高污染。为了保证莴苣安全生产,降低霜霉病为害,减轻化学药剂残留污染,2008年我们开展了植物源农药0.5%小檗碱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防治莴苣的霜霉病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0.5 % 小檗碱水剂,浙江华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66.8% 丙森·缬霉可湿性粉剂 (商品名:霉多克),拜耳作物科学 (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试验在金华市金东区江东镇雅金村农户大棚内进行,莴苣品种为永安飞桥,2008年12月4日移栽。试验共设8个处理:处理1,用药组合X+X+X+M+M+X+X;处理2,用药组合X+X+X+X+M+M+M;处理3,用药组合M+M+M+X+X+X+X;处理4,用药组合X+X+M+X+M+X+X;处理5,用药组合X+X+X+X+X+X+X;处理6,用药组合M+M+M+M+M+M+M;处理7,用药组合Q+Q+Q+M+Q+M+Q;处理8(CK),用药组合Q+Q+Q+Q+Q+Q+Q。X为0.5%小檗碱400倍,M为66.8%霉多克600倍,Q为清水。用药组合字母序列为试验用药顺序,7个字母表示7次用药排序状况。小区面积20 m2,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到收获均喷液7次。
8个处理均采用PB-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喷施液量为900 kg·hm-2。第1次用药时间为2008年 12月 27日 (发病前),第 2次为2009年1月6日,第3次为1月16日,第4次为1月25日,第5次为2月12日,第6次为2月25日,第7次为3月10日。
药前没有发病 (无基数),在第4次药前、第6次药前和最后1次药后10 d(收获前15 d)3个时间各进行1次调查。在每小区中随机选取5棵莴苣,固定标记,每株由下而上查5张叶片,每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分级标准如下:0级为无病斑;1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 以下;3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5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7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75%;9级为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76% 以上。
防效 (%)=(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病情指数 =Σ (各级病叶数 -相对级数值)/(9×调查总叶数学系) ×100。
每次药后第1,5天观察,各处理区均无直观药害症状出现,表明该2种药剂对莴苣均安全。
3次药后调查结果见表1。
第4次药前调查,各组合药剂处理对莴苣霜霉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病菌感染初期就受到药剂控制,田间发病还不严重。
第6次药前调查,田间清水对照病指达50以上,发病严重;处理6(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霉多克600倍)防效达到81.4%,极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处理1、2、4(交替穿插使用霉多克600倍1~2次)防效分别达到68.6%、70.5%、69.4%,显著优于处理5(小檗碱400倍连续单用)的防效57.6%,极显著优于处理7(霉多克600倍用 2次)的防效35.9%;处理3(前3次用霉多克600倍,后2次用小檗碱400倍)防效为60.9%,同处理5防效没有显著差异,但极显著优于处理7。
第7次药后调查,田间清水对照的霜霉病平均病指已达81.3%,基本绝收;处理6与处理2对霜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76.3%、72.8%,无显著性差异,显著优于处理1、3、4、5、7、极显著优于处理1、3、5防效;处理4防效为66.1%,极显著优于处理1、3、5、7防效。
表1 各处理防治莴苣霜霉病的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源农药0.5%小檗碱400倍与化学农药霉多克600倍交替使用比0.5%小檗碱400倍单用对莴苣霜霉病防效提高显著。本试验处理2前4次用0.5%小檗碱400倍,后3次用霉多克600倍,达到了与处理6连续使用7次霉多克600倍相当的防效,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57%。
从本试验结果分析,莴苣霜霉病发病初期用植物源农药0.5%小檗碱400倍防治、发病中后期用化学农药霉多克600倍防治或该2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效果理想。在本试验中处理2、4的防治效果要极显著优于处理1、3、5就说明了这一点。
大棚莴苣栽培的小气候环境极易导致霜霉病的频发、重发,化学农药长期多次使用难免带来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而0.5%小檗碱水剂是从黄连、黄柏等多种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类杀菌剂,经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研究所农药毒理学试验表明,对大鼠急性经皮、经口毒性均属微毒级。建议在莴苣霜霉病发病前或初期使用植物源农药0.5%小檗碱,发病中后期交替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