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芬
(安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云南安宁650300)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它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一种心血管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当高,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形成与脂类代谢异常有着密切关系。本文收集了CHD患者血清UA与BIL和血浆Fib的浓度资料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三项指标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正常健康对照组150例,为本院正常健康体检人群。男性8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44.6岁(23-67)。冠心病组112例,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男性:59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41-75岁)。所有病例均排除痛风、糖尿病、心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等相关病史。
血清尿酸及胆红素试剂盒来自北京利德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尿酸采用酶法,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采用钒酸盐氧化法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上做检测,试剂为库尔特配套试剂。
两组均空腹8 h以上,于肘正中静脉采血。选择无脂血无溶血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检测。
结果见表1。以血清尿酸370 μ mol/L、总胆红素10.5 μ mol/L及血浆纤维蛋白原3.2 g/L为界限,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越低,血清尿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越高,患病率越高,见表2。
冠心病发生发展是由于过氧化脂质和超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造成冠状动脉内壁的斑块和粥样动脉硬化。以往一般认为冠心病的发生与脂类代谢异常关系密切。在1991年Schwertner等意外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是心血管系统的保护因子[1]。从本文收集资料的对比中也显示,冠心病组中的TBIL和I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但直接胆红素降低不明显。胆红素主要经血红蛋白分解而来,它是体内一种天然抗氧化物质[2],能有效地清除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同时保护脂类和蛋白质免受自由基的损害,抑制脂类过氧化物的形成,主要是能有效地阻止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质过氧化修饰,从而减少氧化LDL的细胞毒性作用、化学歧化作用及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作用,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其次,据报道称细胞微粒体血红素氧化酶(HO)具有抗冠状动脉硬化的功能,主要机制可能是HO通过血红蛋白的降解而避免对细胞毒性损伤及升高胆红素水平[4]。较高胆红素水平可能促进胆固醇溶解和经胆汁清除,从而使血清脂质浓度降低。因此冠心病患者可能由于胆红素降低,体内抗氧化活性减弱,脂质和LDL过氧化增多,促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表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s)
注: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t>3.22,P<0.01,**t≥1.96,P<0.05
组别 n 总胆红素(μ mol/L)直接胆红素(μ mol/L)间接胆红素(μ mol/L)尿酸(μ mol/L)纤维蛋白原(g/L)冠心病组 112 9.8±2.9* 3.7±0.7 6.1±2.5* 407.2±90.6* 4.01±0.51**对照组 150 14.1±3.8 4.6±0.9 9.5±3.7 267.7±61.2 3.17±0.73
表2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尿酸、胆红素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布范围[例(%)]
代谢性紊乱如肥胖、高血糖以及脂质代谢异常常与高尿酸血症同时存在。高尿酸血症时,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血管壁可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产生的炎症反应可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促进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形成。高尿酸血症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可增加氧自由基产生。从本文结果显示。CHD组的尿酸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这可能提示高UA水平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5]。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在肝细胞内合成的凝血因子。WHO及ISH提出Fib增高是加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收集的资料也与此观点相符,CHD患者的Fib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其机制是Fib转化成纤维蛋白,促进血小板凝集、沉积于血管壁,促进冠状动脉硬化斑的发生发展;另外,大分子Fib及纤维蛋白原的桥联作用提高血液粘附,使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研究表明,由Fib转化成纤维蛋白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血管内皮和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内皮素并抑制NO合成酶和NO生成,继而促进冠状动脉痉挛,造成血管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发展[6]。
血清UA和BIL及Fib的测定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参考指标,CHD患者定期监测,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判断病情、合理用药及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减少CHD的发生及发展,改善预后,降低CHD的病死率。
[1]Schwerther HA,Jackson WC,Tolan G.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ntration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18.
[2]Schisterrrmn EF,Faraggi D,Bvowne R,et al.Minimal and best linear combin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antioxidant biomarkers to discrimin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J].Netab cardiovasc Dis,2002,12(5):259.
[3]王 莹,杨 茜,梁新妹.血清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分析[J].海南医学,2008,19(7):29.
[4]Mayer M.Association of serum bilirubin concentration with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2000,46(11):1723.
[5]殷卫兵,杨 芳.血清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J].检验医学,2007,22(2):200.
[6]王雪青.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J].生理科学进展,1996,27(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