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课堂焕发活力

2010-05-29 07:17俞丰城
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 2010年4期
关键词:情景课堂教学

俞丰城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认真备课标、教材、教参,让教案重难点突出、知识体系脉络清晰。还要求教师认真备透学生和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兴趣爱好及道德品质,这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协调统一、学生认知规律与教学流程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关注人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采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及道德状况,设计各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情景、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充分预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精心准备习题,让每一位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增强自信。

一、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不应把学生的头脑看成是被填满的容器,而应看作是一束要点燃的火把。”所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主动地去学习。

1.善用导语引兴趣

在教学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李嘉诚拥有很多财富,那他将来的财产该由谁来继承?怎样继承呢?我相信大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都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可以说李嘉诚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话题,很多人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也不例外,他们都比较迫切地想知道李嘉诚的财产到底会被怎样继承?其实这样的导入已经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他们神经中枢的兴奋区域,求知欲望快速膨胀,初步实现教学预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用多媒体激兴趣

多媒体的运用已经让大家产生了一种太过泛滥的感觉,好像起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但其实只要运用适当,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让教学效果更佳。因为它的图文、声音、动画等能带给学生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在教学九年级《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伊始,播放了一段《愚公移山》的歌曲,当熟悉的旋律一响起,不少同学也已开始跟着节奏哼起来了,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情感已开始融入了音乐和课堂。后面我在学生讲完有关艰苦奋斗的典故之后,用投影仪展示卧薪尝胆、凿壁偷光等一系列图片作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这堂课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以后,避免了理论上的枯燥说教,也就避免了使学生产生疲劳或厌倦感,而使这堂课变得更为生动和富有感染力。所以,多媒体的教学功能和地位很多时候是无法被替代的,它会让你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3.活用小品增兴趣

在教学七年级《人生难免有挫折》这课前,在我布置的预习作业中,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有关炒股的小品表演的作业。为了能在课堂上有精彩表演,同学们开展广泛的合作,集思广益,有负责编台词的,有负责准备道具的……最后有一组被大家推荐在课堂上表演。这个小品把课堂推向了又一个高峰,表演很投入,很精彩,观看的同学看得目不转睛,大为喝彩。在享受小品带来愉悦的同时,大家也已领悟到了人生难免有挫折,而且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很多。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而且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他们的合作意识,锻炼了他们的实践探究等能力。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情境教学是为了“淡化分析,强化感受”,学生在情境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思辨力,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1.挖掘生活素材,创设真实情景

在教学保护环境这一内容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我们身边环境现状的资料。在课堂展示时,有学生用塑料瓶装上了发黑的沟水,有学生用照片记录下了空气中的烟尘和车辆的尾气,有学生收集了很多的废旧电池。用真实的情景直观生动地说明了当前我们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让大家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也激发了大家要保护环境的热情。

2.把握心理特点,巧设教学情景

如在教学八年级《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课前我让学生为同桌制作一幅肖像。在课堂展示时,不少同学不满意其他同学为自己制作的肖像,不是因为缺少美感,就是因为压根儿就不是自己,甚至丑化了自己——脸上平添了几缕胡须,甚至直发的变成了短发。于是同学们纷纷为维护自身的肖像权开始准备发威了。而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见时机成熟,我便开始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弄清侵犯肖像权的表现和衡量标准。就这样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经历了情感体验,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辨别的能力。

情景教学的得当运用,能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三、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展开离不开问题的生成,而问题是创新的源头。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及提问的技巧,但其最终的目的并非只是教会知识点,还应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的问题应具备探索性、挑战性、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陶醉于课堂,乐“究”不疲。

在教学九年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为什么说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4.我们应如何对待宪法?设计的这四个问题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学生在学习时如层层剥茧般的弄懂了问题,课上的轻松,学生学的开心。

教学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学生,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热爱学习。

猜你喜欢
情景课堂教学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写字大课堂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