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泉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的过程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1]。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以下简称CALL)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正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构建生态化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体现了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也是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者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CALL有其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它的进一步普及,人们发现存在一系列教学生态失衡的问题。如何解决CALL存在的教学生态失衡问题是大学英语教改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试图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劳伦斯·克雷明在他的《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概念。“教育生态学”就是把教育看成一个有机的、复杂统一的生态系统,强调教育与环境之间、教育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过程及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关系[2]。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英语课堂也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能动的微观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课堂生态有其构成系统的生态因子,即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之间,课堂生态主体间相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多媒体教室和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存在一些教学生态失衡的问题,文章试图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和谐与可持续性的发展。
在武汉市10所使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的高校中,我们选取了两组调查对象:一组是20名大学一年 级大学英语在职教师;一组是200名大学一年级在校本科生。教师的年龄在20岁至55岁之间,女性占80%;200名学生来自这些教师各自随机抽查的1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均在18至21岁之间,女生占47%。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生态化课堂中生态主体之间、生态环境与生态主体之间以及生态环境之间应该保持平衡[3]。调查内容包括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课堂中生态主体(教师与学生)和生态环境的情况。本调查共设计了教师和学生问卷,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课堂生态主体来调查上述情况,教师问卷设计了29个多项选择题和1个问答题,学生问卷设计了28个多项选择题和2个问答题,两个问卷的结构相似,主要内容包括:
(1)课堂生态环境—班级规模、作业量和师生互动等;
(2)课堂生态主体(教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能力;
(3)课堂生态主体(学生)与计算机辅助课堂生态环境之间关系。
收到有效问卷后,我们按下列步骤处理数据:(1)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分开;(2)分别将问答题和多项选择题分开;(3)分别就问答题和多项选择题进行归类统计。
教师和学生问卷的调查结果运用了统计软件SPSS1.4进行统计,Split-Half统计结果分别为0.948和0.921,表明这两份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调查的数据和结果分别从课堂生态环境及课堂生态主体(教师与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
2.3.1 多媒体外语课堂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环境下,班级规模过大容易造成课堂生态因子之间失衡,影响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堂的诸多生态因子,如班级规模、作业量、师生互动等都存在着三种状态:最小量、最大量、最适度。教学双方应不断探索各因子的最适度状态,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大学英语采用大班教学,班级规模过大,造成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作业缺乏教师指导,这样使得课堂生态因子之间失去平衡,不利于教学相长。
此外,部分教师过度依赖教学媒体,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造成师生情感缺失的现象,不利于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见表1)。
表1 多媒体外语课堂生态环境调查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环境下,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信息之间构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相互影响的动态生态网络系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积极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教学双方,反之,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则不利于教学[4]。部分教师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不断地给学生展示文本、图片、影像等,师生关系变成了学生与媒体的关系。这样就导致师生间缺乏直接的沟通,不少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屏”心理,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3.2 多媒体外语课堂教师CALL能力调查结果 部分英语教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能力欠缺,造成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
虽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已经深入到各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但教师运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仍比较薄弱(见表2)。
表2 多媒体外语课堂生态主体(教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能力的调查表
大部分教师能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制作课件的过于简单和枯燥,难以吸引学生。此外,外语教学软件大多不是外语一线教师开发设计的,因此有诸多弊端,而大部分英语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为欠缺,不能研发更适合学生的教学软件,这样就导致学生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课堂环境失衡。再次,部分老师不熟悉多媒体设备的操作,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这无疑都导致了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
2.3.3 多媒体外语课堂学生英语水平及学习情况调查结果 许多高校建立有语言自主学习中心,但是这种统一的英语学习系统容易忽视扩招后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和生源质量下降的现状,结果是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自主学习,不利于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平衡;同时语言自主学习中缺乏对学生的监督机制,影响学习的效果(见表3)。
表3 多媒体外语课堂生态主体(学生)的调查表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生源的质量整体下降,学生英语水平也是层次不齐,这无疑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高校建立的语言自主学习中心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但学习中心的英语学习系统却是统一的版本,局域网上英语课程的要求对所有学生都是一致的,“一视同仁”地对所有学生进行相同内容和相同层次的语言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结果造成教与学的失衡以及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之间的失衡。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的能力欠缺,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更有部分学生在语言自主学习中心沉迷于电影等娱乐活动,无心学习,导致学习资源浪费,课堂主体与环境之间失衡,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教学相长。
基于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存在的生态失衡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对策:
(1)学校应注重调整大学英语课堂的班级规模,使班级规模适合语言教学。此外,教师应该布置适度的作业量,并对学生的作业予以认真批改,精心指导,使课堂因子之间保持平衡,提高教学质量。
(2)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积极实现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的课堂生态主体关系,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只是人类设计出来的机械,并不能自由地发挥作用,它只是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的一种媒介。因此,教师在课堂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好能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为英语教学增光添彩,使教学活动生动,有吸引力并富于启发性。同时,教师要以实际行动转换自己的角色,从过去唱独角戏的课堂主宰者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者和教学软件的开发者[5]。
(3)新生入校后进行分级教学,针对学生外语水平的高低采用不同教材,教学软件和教学方法,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使教与学达到平衡发展。
新生入校后,可以进行分级考试,并根据成绩分班,进行分级教学。教师还应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用难度和层次不同的教学课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和提问方式以激发学生构建知识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和需求[6],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自主学习中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自学能力。在弄清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学生搜集有效信息的前提下,设计循序渐进的、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QQ聊天室、QQ群和Blog等为学生答疑解惑,增强师生间、学生间以及教师间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教学和指导。
(4)加强教师使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能力的培养,立足教学实际,研发适合学生的教学软件,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语言学习的能力,建立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机制,使课堂生态主体与课堂生态环境达成平衡。
加强高校英语教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使他们认识到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性以,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能力[7]。高校职能部门也应该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相关科研课题上提供更多的资助,提高教师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8]。教师应在教学课件的制作、更新和教学软件的开发、使用等方面下功夫,向计算机专业同事请教,争取自主研发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软件;此外,教师也应该集中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中计算机的使用进行培训,帮助学生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上学习系统对学生自主学习实行监督,促进课堂主体与课堂环境之间的协调与平衡[9]。
生态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要求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把外语教育放到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来思考,使外语教育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按照社会需求对其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外语教学中长期困扰的问题,才能最大的发挥外语教育功能、全面提高外语教育质量。逐步走向生态化,是外语教育的战略性选择。本文的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中所提出的对策是笔者对此做的初步思考,希望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17-19.
[2]Leather J,van Dam J. Ecolog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210-228.
[3]顾曰国.教育生态学模型与网络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4:3-8.
[4]单岩.生态视角下的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75-176.
[5]王晓彤.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环境下外语教师的角色[J].美中外语,2005(8):27-29.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21-23.
[7]向群星.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4):24-27.
[8]Jones, Jeremy F. CALL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J]. ELT Journal, 2001(5): 23-125.
[9]朱艳.CALL中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教育,2008(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