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华
(哈尔滨市沈北华中西医内科诊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顽固性眩晕可见于多种疾病,如高血压病、内耳眩晕病、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后遗症、神经功能失调等,轻者闭目能止,重者视物旋转,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甚则晕厥,病情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生活。2007年6月~2009年4月期间,我所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眩晕5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56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9例,女19例;年龄35~62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3年6个月。对照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34~63岁,平均48.5岁;病程3个月~2年11个月,均有典型的眩晕症状,如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自觉头昏,昏沉或昏胀不适,可伴有心悸怔忡、失眠、呕吐、汗出、腰酸、四肢乏力等症状,且反复发作 ,久治不愈。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别进行颈椎四位片,头颅CT、MIR及耳鼻喉科险查,排除肿瘤脑部占位等病变。
1.3.1 西医组(对照组)给予2%利多卡因1~2 mg加山莨菪碱20 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
1.3.2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宁眩汤[1]:白术 15 g,法半夏 30 g,茯苓、龙骨、牡蛎各 20 g,枳实12 g,天麻 10 g,陈皮、竹茹、甘草各 6 g。 加减:气血虚弱,头晕目眩,动者加剧,面色苍白,唇甲无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饮食减少,舌淡,脉儒细者,加黄芪20 g、党参,何首乌各15 g,当归 12 g,木香 6 g(后下)。 瘀血阻络者,眩晕耳鸣,或头部刺痛,失眠,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加当归12 g,川穹10 g,桃仁15 g,红花6 g。肾阴不足者,眩晕而见精神萎糜,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或月经不调,耳鸣,加女贞子、枸杞子,山萸肉各15 g,熟地黄20 g。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早晚2次服。7 d为1个疗程,共服1~3个疗程。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眩晕、眼颤等症状体征均消失,经半年以上的随访,无复发;好转:除头部移动或起床活动时有轻微头昏外,其他症状体征均消失,或治愈后,经半年以上的随访复发次数明显减少且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症状体征仅轻度好转或无变化或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69,P<0.05);特别在治愈率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顽固性眩晕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且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包括现代医学的美尼尔氏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脑损伤后遗症、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等病。这些疾病直接或间接与组织器官血循环障碍有关。利多卡因之所以对不同病因所致的眩晕症有效,是因为该药能直接使周围小动脉扩张,缓解血管痉挛,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内耳淋巴水肿,并通过抑制Na+通道阻滞传入冲动,从而衰减或消除耳蜗和前庭的病理性刺激,使耳鸣和眩晕等到症状减轻或消失。另外利多卡因对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FAA)有稳定作用,从而说明其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3]。利多卡因还有镇静,调节因紧张、焦虑、劳累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作用,亦可达到治疗眩晕症的目的。山莨菪碱能解除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能抑制血小板及粒细胞聚集从而降低血液黏,增加血管的自律运动,使血液的速度及流量增加,并且能阻断M受体,使组织耗氧量减低,这样改善脑部及内耳迷路循环来达到治疗眩晕目的[4]。
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生多因风、火、痰、虚,故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论述,根据其理论不外乎辨证分为痰湿中阻、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等类型[5]。本方根据“风、火、痰、虚”致眩的发病机制而立,具健脾祛湿,涤痰化饮,和中止呕,平肝熄风之功用,使脾健痰消,气机复常,眩晕可止。又按气血虚弱,瘀血阻络者,肾阴足者,辨证施治。方中法半夏、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降逆止呕,为治痰湿眩晕之要药;白术健脾燥湿以治生痰之源;茯苓、白术健脾渗湿;枳实、竹茹理气和中止呕,使脾得健运,则湿去,胃得和降则呕吐止;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天麻长于平肝熄风,历来被视为治眩之要药,为他药所不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有扩张小动脉及微血管,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甘草调和诸药[6]。诸药合用共奏燥湿化痰,健脾渗湿,气机通畅,和胃降逆之效,诸药辨证施治,眩晕诸症随之而解,达到治愈的目的。
通过以上理论可知,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眩晕,标本兼治,起效快、治愈率高、成本低,值得各级医院尝试。
[1]郑友丽.宁眩汤治疗眩晕48例[J].陕西中医,2006,27(9):403.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17.
[3]吕辉.利多卡因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8,27(1):58-59.
[4]陆凤翔,杨玉.临床实用药物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92,330-331.
[5]吕经纬.温补止晕汤治疗眩晕症3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9,28(2):39.
[6]彭怀仁.中华名医方剂大全[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