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曹 凛
南宋车船的风雨征程
本刊记者 曹 凛
车船(车轮船)是我国古代科技的一项重要发明。它最早出现在文献《南齐书·祖冲之传》的记载中,由南北朝祖冲之发明;唐朝节度使李皋将它完善,装备于水军;它的辉煌期在南宋初:车轮船广泛装备于南宋敌我水军中,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足以震惊世界船舶史。南宋之后,这种先进的船型由于人工动力及其他历史问题,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几百年后西洋人才汲取中国车船的先进技术,添加蒸汽机动力,发明了现代轮船。
南宋初,江淮流域成为南宋抵御金辽夏等敌国大军的头道天然屏障。1129年,岳飞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相当于军职干部),率岳家军的水陆两军镇守江淮。当时南宋水军的斗舰楼船驻扎在江淮流域的十数个水寨中,虽能沿江而守,面对从北方和海上两路侵犯的金国水军,却显机动性能差,急需一种反应敏捷的中小舰船补充军队。
水军中的都料匠高宣(见宋代史料丛书《鼎澧逸民》)闻知讯息,即将祖传留下来的两车四轮的车船样本(图样,唐朝李皋遗制)献于岳飞的水军统领张崇。张崇上报岳飞,岳飞观阅车轮船样本后,即刻召见高宣面谈,并命令他尽快造出一批,投入战场。
高宣领命,依据船样,在四周重兵把守的水寨里,带领工匠制作出一批军用车船:船每侧设有两轮,每轮八叶桨片,两车带动四轮,由四名水手脚踏而行。这批小型车轮船装备水军后,参与了几次小型战斗。常常是金国水兵呆望这种没有橹桨的全封闭新型快艇,从南宋水军的水寨里飞驰而出,转弯灵巧地绕着金军的船身发射完火器和箭弩撤走,金兵死伤之余,尚不及做出反击行动。
岳飞闻报非常欣喜,并将这种车船命名为飞虎战舰,升迁高宣为监帚官,负责水军飞虎战舰的制作和质量监察。宋朝官制在历史上有些变化无常,监帚官当属掌管舟船监督的基层官员,归都水监白波辇运司主管。
南宋高宣等人建造的带抛石机(撞竿之类)的车轮战船
初尝胜果,高宣没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冷静下来后,他开始对飞虎战舰实战中暴露出的缺陷进行思考和纠正。高宣带领工匠们制作新船,不时亲往水寨旧船上查看问题,搜集线索。他发现,第一代飞虎战舰质量基本不错,但动力装置的运行主要依靠四名踏车船夫腿部力量,容易出现水手体力透支情况,船只快速航行距离也相对短。同时,他还意识到另外一些问题:一是这种在当时算是尖端技术的船只是否能适应战时需要,最大化地发挥出速度和封闭优势,还有待验证;二是车轮船只应用于作战需要,它的一些使用范围是否符合一般民用船只的适用范围?即船只设备是否都符合航行实践标准?毕竟是新船样,设计方面的数据没有实践依据,船匠可参考的经验少,就是高宣也对一些问题心存疑虑。
针对以上几点,高宣建立了复查监制日常化的勘验模式,不断在战斗和试航中搜集各种反馈意见,将复审船质工作日常化,高宣通过掌握的船样数据,对船样结构和装备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战时需要,保证它拥有先进的航行特性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同时,高宣对图样进行改进,上报朝廷,待御批后,他率领船匠制出一批体积更大的车轮船——四车八轮车船,装备于南宋水军。车船能进入南宋水军的正式编制,并且后来成为水军的主力战舰,大量装备于水军,高宣功不可没。从历史上来看,他为世界轮船业的早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四车八轮车船由八名水手脚踏操纵,船四侧都有护板,中间有很多射击孔,船舱内装备有弓、弩、火器等进攻性武器,船顶封闭,不见其车轮和人员,密封性能好。船速如风,几倍于敌船。
岳飞的水军统领张崇携八轮车船之势,连克沿江金兵,与陆上韩世忠、刘光世大军呼应,追击金兀术,四战四捷,一举从江淮流域至江西九江,北上连克六郡并收复襄阳城,南侵的金军面对“迅驶如飞”的车船,只能望江兴叹,连战连败。岳飞数千水军于1129年当年便实现了老将钟师道“(金兵)半渡而击”的未竟遗愿。侵犯江淮一线的金兵因遇岳家军的坚决抵抗而北撤。高宣为南宋水军抗金做出了贡献。
1129年底,金兵从江淮流域撤走,岳飞升迁通泰镇抚使,岳家军班师回朝。宋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1记载:岳家军撤离江淮流域后,中央政府监管不力,苛捐杂税繁重,当地居民才遭金兵的烧杀抢掠,又受本地官府剥削,民不聊生,多处发生暴乱,规模最大的为1130年2月湖南潭州的钟相、杨么起义,起义军一路攻占洞庭湖周围19个县。1131年,南宋朝廷急派程昌寓担任鼎澧镇抚使,带兵去镇压义军。程昌寓向张崇求搬水军援兵,张崇派高宣支援。
调往鼎州后,高宣汲取经验,在四车八轮的基础上,制作出三艘20至30轮的大型车船。它们已颇具现代轮船雏形:船尾有大的尾车轮,双层甲板,踏车水手40至60人在下层,二三百作战士兵在舱房罗列的第二层和甲板或船舷上,船身两侧光滑向内向下收拢,船底为平底,船舷侧设女儿墙,可蔽全身。
高宣查勘三艘大车船,重点查看前后底舱和中间几舱内的十数组车机,是否位置牢固,转轴蹬踏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即刻调试或重新安装;高宣查看全船的车轮是否能统一操纵,通过前舱指挥者的口令,检测蹬踏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于运行超前或滞后的水手,命船上军官强化他们对蹬踏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明白统一行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考虑到大型车船的高速,高宣还为车船设计了厚厚的船壳,由多重木料重合而成,船首方头,包有厚厚铁甲,依靠速度和自身重力,拦腰撞击敌中小战船。高宣不断绘画新的车轮船的图样,而且图样的设计和标注也越来越详细,如上层左右开设弩窗矛口,靠近敌船时于此施放箭矢或疾刺长矛。
高宣在制作车船和查勘船质过程中,时常听到底层水军士兵和受雇的当地船工对时局的抱怨,内外交困不说,当地官府的腐败,更使他们感到失望,而杨么起义军,免除当地百姓的一切劳役和赋税。几个潜伏在程昌寓水军中的义军人士暗中鼓动高宣起义,他们原先就是高宣认识的抗击金兵作战时非常骁勇的南宋本地士兵,因忍受不了当地官府的高税剥削而投诚了杨幺。高宣虽对起义军充满同情和好感,但仍拒之。
南宋车轮船
三艘20至30轮的大型车船造好后,高宣指挥水手在江面上为鼎澧镇抚使程昌寓进行了车船试航表演,望着几艘车船飞速行进,进退自如,不受逆流影响,程昌寓大为高兴,不顾众下官的劝阻,当即命船队浩浩荡荡从起义军水寨门前驶过,以此来炫耀朝廷水军的强大实力。不料杨幺也觊觎这三艘车船并垂涎三尺,当天得到线报并做好防备,派数十艘小艇在水寨前游弋,艇上义军齐声大骂程昌寓和朝廷。程昌寓大怒,一时失去理智,在不知对方水寨情况的条件下,贸然率船队去歼击小艇,船队一路随敌艇杀进敌军水寨。哪知众小艇专往水浅的滩头划,船队乱了阵型,两只车船开进港汊被搁浅,动弹不得,敌方大船蜂拥围上搁浅车船,一通围攻。程昌寓见势不好,乘另外一艘车船掉头杀出水寨,落荒而逃。
高宣等一批水军和两艘车船落在起义军手中。起义军抓住著名船匠高宣后,并没有强迫他投诚,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多次劝说,高宣次年终为起义军的诚意感动,答应投诚。1133年金扶植的伪齐刘豫政权,数次诱降杨幺,杨幺一怒杀死35名齐使者,并宣布对刘豫开战。高宣感其民族气节,于是为义军打造了四艘大车船和十数艘小车船,以抗刘豫伪政权。
当年,高宣在新造车船上配置了多种船载武器,如只有楼船才配有的重型武器拍竿,《杨幺本末》记载:“车船者,置人于前后踏车,进退皆可。其名曰大德山、小德山、望三洲及浑江龙之类,皆两重或三重,载千余人,又设拍竿,其制如大桅,长十余丈,上置巨石,下作辘轳,绳贯其颠。每水斗,杨幺多乘此”;有木老鸦、孥子、渔叉……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鼎澧群盗……军器有孥子、渔叉、有木老鸦。孥子、渔叉以竹竿为柄长二三丈,短兵所不能敌……木老鸦一名不籍。木取坚重木为之,长才三尺许,锐其两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朝李心著)记载:“以坚木二尺余,啖其两端,与矢石俱下,谓之木老鸦”。木老鸦曾伤过南宋高级将领,《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绍兴三年(1133年)十月甲辰荆潭置使王燮率水军,至鼎口,与(杨幺)贼遇。贼乘舟舶高数丈……短兵相接……燮为流矢及木老鸦所中,退保桥口。”
在此期间,高宣还制作并勘验了多艘中小型车船。总结失败教训,为防止车船搁浅,高宣将船首由方头改为尖首,而将船尾和船底设计成平的,使得车船能够成功在浅水区域安全坐滩。高宣还在船尾安置了一种可以调节高低的平衡舵,这样,在把舵放到低处时可起到调节船平稳的作用。船体和船轮之间常有较大缝隙,高宣发明了一种用桐油、麻丝和碎木所混合的填料。高宣命船匠将这些填料抹在缝隙处,数天内这些填料就可以硬化坚固如石,不怕碰撞和浸水。高宣定期查看这种填料的磨损情况,并命士兵按期在上面涂抹桐油,以防护结合处。
《鼎澧逸民·杨幺事迹考证》记有1133年年底“两月之间,(杨幺)水寨大小车楼船十余制样,势益雄壮。”杨幺水军除与刘豫伪齐武装作战外,还频频和地方军队交火,屡战屡捷,终于惹怒南宋朝廷。1135年,岳家军遵朝廷命前往洞庭湖地区协支援助程昌寓,大举围剿杨幺,以彻底清除内患。
车船匠高宣为义军造了两年船。随着杨幺的胃口越来越大,自称为大圣天王,与南宋朝廷作对,高宣悔恨与之为伍,欲离之。恰南宋镇抚使程昌寓急需造大车船的人才,不忌前嫌,派人劝降,1134年初,高宣投诚再次回到南宋军营。昌寓立招高宣,刺探杨幺军情,得知杨幺拥有和州载24车大楼船、大德山、望三洲24车船等大型车船五六艘时,昌寓面显忧色。高宣曰:不妨,可再造30至40车的大型车船数艘,在船队实力和气势上全面压倒敌军。此谏言大获昌寓欢心,命其即刻制大船。
向朝廷申请制大车船的费用,本来很费时,恰逢知枢院的枢密长官张浚(次年升为南宋宰相)来此视察军队,程昌寓求助于他,这笔船费很快划拨下来。《宋史·张浚传》记有1134年2月张浚的奏章:“近过澧鼎州询访,得杨幺等贼众多系群聚土人,素熟操舟,凭恃水险……知州程昌寓造下车船通长三十丈或二十丈余……臣据程昌寓申:欲购置二十丈车船六支,每支所用板木、材料、人工等共约二万贯,若以系官板止用钱一万贯,共约钱六万贯,乞行支降。”
收到朝廷的专用制船款项后,高宣开始带领众船匠,在水寨的船坞里制造六艘大车船,并翻修和升级原有车船。高宣先针对敌车船的性能,设计更先进的船型,再依此画出船图,然后交给工匠施工,高宣负责总体监工和指导工作。宋朝自北宋起使用船坞和船图制船,分别比欧洲提前了五百年和四百多年,到南宋,这种制船设备和流程已被官方船场普遍运用。
高宣对新船的建造勘察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六艘车船通长20到30余丈,比杨幺车船要宽大许多,高宣在基本遵守上报图样的尺寸和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根据船性微调各项数据,这就无法避免各种车船在船长和装备等方面不统一的情况出现,如一些桨轮根据动力大小需要而安装翼片不一,一些船舱里的车轴上踏板也不一:有供两人“鼓蹈”的一车,有供四人蹬踏的一车。高宣通过查勘船车和水轮的工作情况,确定各船的装轮数量,提供动力的水轮越多,踏车也越多,有30车和40车,船高“皆两重或三重”。《老学庵笔记》有证:“官军战船亦效贼车船而增大……至完颜亮入寇,车船犹在颇有功也”。
武器方面,高宣除查看大车船上的拍竿、火器、木老鸦、孥子等外,还仔细监查自己设计并装备在车船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新式武器:灰炮。它的炮弹成分由毒药、石灰、铁蒺藜等组成,装在瓦罐里,随拍竿发射。灰炮在几次和义军的小规模水战中屡屡重创敌军,杨幺后来试图仿制以装备他的车船,无奈“贼地无窑户不能造也,遂大败”(见《老学庵笔记》)。高宣登车船检看高层建筑上的雕镂装饰和悬挂的战旗,以呈军威,因为船速和重心偏高问题,船宽度相对偏窄,底层建筑全封闭,因此无法雕镂威严图案。
为便于长途奔袭,高宣还在大车船上安装了指南针,以助水军在天气恶劣条件下不迷失航向。南宋海船上已普遍使用针盘,即将磁针和有刻度的识别装置组合于一起。高宣将针盘借鉴到内河的大车船上,改良了车船的航性。高宣查看指南针的质量外,并仔细盘查使用指南针者所掌握的水域知识和天文知识,以了解他们对指南针的正确使用程度。
大车船制造好后,程昌寓的水军船队在长江及洞庭湖水域破长风巨浪,车轮似飞,机动和攻击能力都强于对手,昌寓的大车船队有效打击了杨幺水军的气势,使之不敢妄动。
但在此前的制船期间,杨幺水军的车船却屡屡在江面上耀武扬威:“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见《宋史·岳飞传》 )。针对此况,当时高宣通过对新船的勘验时对每只船车轮工作情况的仔细研究,向昌寓提出用水草阻隔敌方船轮正常运转的建议,使其动力装置无法提供所需动力。程昌寓采纳了高宣的提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家军对付杨幺水军的车船:“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舟轮碍不行”,1135年6月,岳飞据此歼灭了杨幺起义军。杨幺也被俘斩首。
由程昌寓负责、高宣监制的大车船,未在与杨幺水战中发挥充分威力,退役后,南宋水军一直保持其大车船的编制,并在多年后的采石一役抗金水战中,由新建的大车船大发神威,据《宋史》的详细记载:南宋的几艘大车船在对抗金兵的70余艘战舰的一次战斗中不落下风,“江面留尸约四千余”,几场水战共歼金水军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