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清明,唐守伟,朱四元,刘头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205)
在连续两年国家苎麻品种区试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接近大田生产条件的试验,继续鉴定近年来各科研单位选育的苎麻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以及品质特性,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与生产利用价值,进一步为麻业科研、品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品种信息。
对国家苎麻品种生产试验实施方案确定的参试品种(系),由区试主持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进行密码编号(S1-S6)。各参试品种基本情况及供种单位列于表1。根据苎麻生长发育特性及苎麻主产区的生态特点,结合有关承试点的耕作制度、试验条件而确定承试单位(表2)。
表1 2008-2009年国家苎麻品种生产试验参试品种来源及编号Tab.1 The origin and number oftested varieties in national production test oframie in 2008-2009
表2 2008-2009年国家苎麻品种生产试验承试单位Tab.2 The executinginstitutes ofnational production test oframie varieties
3.1 试验地选择
选择前作一致(油菜、冬闲田、棉花、油菜、蔬菜)、肥力中等以上且地力均匀、排灌良好,四周没有树木和禽畜危害,地表平整、洼沟通畅的具有大田生产代表性的沙壤及粘土地块作试验地。
3.2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100m2,试验区周边种植保护行不少于4行,各试点自行排列各品种,每重复均不能顺序排列品种。种苗全部采用统一繁殖的嫩梢扦插苗。
4.1 试点基本情况
2009年的试点气候与土壤情况分别是:湖南南县点苎麻生长期内雨水稀少、干旱严重,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仍对全年纤维产量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其试验地前作为棉花,冲积粘壤土,地势较高,肥力中等偏上。四川达州点雨量充沛,有利于苎麻生长,全年纤维产量较高,试验地前作为蔬菜,地形为浅丘丘陵地带,海拔29米,地势平坦,为冲积沙壤土。江西宜春点苎麻生长期内比较干旱但又遇到两次暴风雨,对全年产量稍有影响,红壤,地表平整、肥力较好、地力均匀、排灌良好、前作为苎麻。湖北咸宁点年内气候适宜,利于苎麻生长,土壤为粘壤土,低丘地带,前作为水稻,耕作层14cm左右。
4.2 育苗移栽与全苗措施
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种子繁殖分离变异大且不能保持原有品种的种性。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008年5-7月,主持单位分别在湖南长沙、江西宜春、四川达州点将所有参试品种的种苗全部采用嫩梢扦插方法进行繁殖,并在2008年8月之前将种苗送到各承试点移栽完毕。试点的土地翻耕、种苗栽植深浅力求一致,栽植方式为条向穴栽,每小区栽种苗情一致的扦插种苗300株,年内采取相关措施,做好全苗和冬培工作,为2009年正式收获、性状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施肥
生产试验施肥水平均按当地苎麻大面积栽培的施肥水平进行,各小区每次的施肥种类、数量、方法和时间要求一致。基肥为有机肥、氮、磷、钾肥等,追肥以尿素为主。整个全生育期内一般共施肥四次,其中头麻两次,二麻、三麻各一次。全年施肥总量头麻、二麻、三麻按40%∶30%∶30%比例分配。
4.4 田间管理
各参试品种种苗移栽、多次中耕除草、查苗补缺、追施各种肥料、灌水抗旱、防治病虫害、调查主要农艺性状、冬培管理等工作,同一重复的同一项管理措施均在同一天内完成,并作好相关记载。
5.1 各参试品种的基本特征特性
综合四个苎麻生产试验点对所有参试品种植物学特征特性等田间试验情况的调查,其调查测试结果与各育种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所描述的品种特性基本一致(表3)。
5.2 各参试品种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
各试点影响苎麻纤维产量的六大构成因素:株高、茎粗、皮厚、有效株数、无效株率、鲜皮出麻率汇总于表4,其年平均数列于表5。
5.3 各参试品种的原麻产量结果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平均纤维产量和所有点次的平均纤维产量由头麻、二麻、三麻的产量之和组成,其结果列于表6。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有3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0.41%-10.42%之间,其中以NC01比对照增产10.42%,居参试品种之首,CZ0601比对照增产1.98%排第二位,华苎4号比对照增产0.41%排第三位。其余两个参试品种比对照减产,96-1-2比对照减产11.25%,D-801比对照减产19.12%。
5.4 各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测试结果
为了确保参试品种品质检测数据的公证性与科学性,由课题组对参试品种统一编号,送农业部麻类产品质检中心严格按国家标准检测,其测试结果列于表7。除了96-1-2的纤维细度不及对照外,其它所有参试品种的纤维品质均优于对照,并且有4个参试品种的纤维细度超过了2000公支,其中以CZ0601的纤维细度2298公支居首位,D-801居第二位,华苎四号排第三位,NC01居第四位。纤维强力以参试品种96-1-2居首位。
5.5 各参试品种的抗逆性测试结果
综合生产试验各承试点调查记载,均未发现各参试品种出现花叶病和炭疽病症状,由于是新栽麻,根腐线虫病症状不明显。其抗风性、抗渍性、抗寒性、缺蔸率等列于表8。
5.6 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成熟期
因苎麻主要以收获营养体为目的,为结合国家苎麻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也只调查其工艺成熟期。各试点的工艺成熟期列于表9,除华苎4号的工艺成熟期比对照长8天外,其余均与对照相当。
推荐参加2009年国家苎麻新品种(系)生产试验的品种共计6个(包括对照),分别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江西省麻类研究所、四川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6个参试品种在四个苎麻主产区的不同地点其产量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抗逆性、品质特性方面均不同程度展现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且与三年区试的结果趋势一致。
6.1 S1(CZ0601):由四川达州市农科所提供,该品种年平均年纤维产量2581.65kg/hm2,居参试品种第二位,比对照增产1.98%;纤维细度平均2298公支,居参试品种首位,高出对照446公支,属于高优品质品种;纤维强力年平均33.90cN,居参试品种第六位;工艺成熟期207天;抗逆性和产量构成因素表现中等。在四川达州、江西宜春、湖南南县等地表现较好。
表3 参试品种植物学特性Tab.3 The bot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tested varieties
表4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主要产量构成因素Tab.4 6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tested varieties in each region
表5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平均产量构成因素Tab.5 The average of6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oftested varieties in each region
表6 各参试品种在各承试点的年平均原麻产量(kg/hm2)Tab.6 Average fiber yield oftested varieties in each region
6.2 S2(华苎4号):由华中农业大学提供,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2543.25kg/hm2,比对照增产0.41%,居参试品种第三位;纤维支数年平均2078公支,居参试品种第三位;纤维强力34.52cN居第四位;工艺成熟期212天;抗逆性表现中等;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皮出麻率以及有效株数居参试品种之首,其它构成因素稍不及对照。据麻农反映该品种适宜于机械化剥制。
6.3 S3(D-801):由江西省麻类研究所提供,该品种纤维产量2048.55kg/hm2,比对照减产19.12%,居参试品种第六位;纤维支数年平均2284公支,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属于高质品种;纤维强力33.95cN,居第五位;工艺成熟期207天;抗逆性表现中等,抗倒性欠佳;产量构成因素均不及对照。
表7 各参试品种纤维支数及强力结果Tab.7 Fiber fineness and fiber strength ofeach tested variety
表8 各参试品种抗逆性调查Tab.8 The stress resistance oftested varieties
表9 各参试品种的工艺成熟期(天)Tab.9 The ripeness days ofeach tested variety
6.4 S4(96-1-2):由江西省麻类研究所提供,该品种年平均纤维产量为2244.75kg/hm2,比对照减产11.25%,居参试品种第五位;纤维支数1760公支,排第六位,纤维强力为36.54cN,居参试品种之首;工艺成熟期205天;产量构成因素中除了有效株数略高于对照外,其余均不及对照;抗倒伏性好,其它抗逆性能中等。
6.5 S5(NC01):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提供,该品种中后期生长旺盛,整齐度好,茎杆粗壮均匀,除了茎粗和皮厚稍不及对照外,其它产量构成因素均超过对照。年平均纤维产量为2796.90kg/hm2,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增产10.42%;纤维支数年平均2036公支比对照高出184公支;纤维强力为35.53cN,居参试品种第二位;工艺成熟期207天;所有抗逆性优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