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乘风
【摘要】本文从病免课程出发,阐述了创设问题情境。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创设教学情境的基本原则、条件,列举了在教学实践过程常用的一些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并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问题情境情境教学创设
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之间互相作用所形成的教学氛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入手提出一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问题解决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它以问题导入新课,又以问题作为主线展开教学,并通过解决问胚来串联知识技能和方法,因而创设问题情境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本文从2003年出版的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出发,在05级至08级护理专业(英语专门化、高中起点)、08级助产专业、05至06级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门化)、08级卫生保健专业的15个班级中,选择了微生物、免疫学等章节内容,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其兴趣和爱好人手,进行教学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原则。第一,必须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需要。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促使学生能乐意学习比被迫强制学习要轻松得多、有效得多。第二,必须有新颖的和未知的知识,并且这些知识具有概括性。这是问题情境的难度标志。要使问题情境具有新颖性,就不能简单地根据答案直接提问,必须换个角度、换个方法,才能设计出新的问题,新问题中未知的知识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一定概括性。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使学生有可能掌握比一般教学中获得更概括的知识。
第三,必须适合于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越难越好,应当符合学生的认识水手和能力水平,更具体地说,要以《病免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正确设计问题,使之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充分顾及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学生的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
自然科学课程理念就是坚持从生活走向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的经历、经验等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细菌基本结构这一节内容时,采取根据形态讲结构、联系结构讲功能、按照功能讲述医学意义的教学方法。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细菌和细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笔者联系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举出这样的例子:细菌胞壁与细胞膜的关系类似于自行车外胎与内胎的关系,即细菌的细胞壁保护细胞膜,如同自行车外胎保护内胎,如果失去了外胎的保护作用,自行车内胎容易受破坏。同样失去细胞壁的保护.细菌细胞膜易受影响。这样讲授形象逼真,与现实生活贴得较紧,听起来通俗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课本上的知识。当学生把原来熟悉的、常见的生活现象转化为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情境时,学生的心理就会产生探索学习的冲动.这种情境的引入很好拉近了课堂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利用报纸、电视、网俗新闻创设问题情境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等同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掌握丰富的信息资源,特别是一些影响较大的新闻报道或流行事件、国际卫生日等,有效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如非典、人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事件,每年12月1日的世界艾滋病日等事例。在讲授“病原微生物各论”的内容时,有些内容就是笔者从新闻报道中引出的问题,如“产气荚膜梭菌”的内容就引用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新闻报道:“四川省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在接收从震区送来的大面积外伤的伤员首先要做病原学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将伤员再送到相关科室治疗。”根据报导学生自己就会设问:“为何要先进行病原学检查后才将伤员送到相关科室治疗?”又如,新闻中对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月×日××时在×地发现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人。当学生知道疫情后.“甲型H1N1流感”的问题就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一定要揭开其中的奥秘,从而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实现学习对象的情境化、活动化及过程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还能使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很快地从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从而使学生易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观察实验结果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索活动,通过亲身体验产生问题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动力。病免学实验课是该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内容在理论课上难以讲清楚,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课上的内容。如细菌代谢产物的观察、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等都安排在实验课上通过电视录像、实验操作、结果示教等手段来完成,使上述各章节的理论内容与实验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操作和示教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使理论课上无法完成的内容能在实验课上完成。如在学习“细菌分布”的内容时,笔者就采用此方法来完成。实验前,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当你(或家人、同学)因病用药时,如果是通过注射用药,你一定会发现注射器是密封包装好的,但你的注射部位一定要进行消毒,这是为什么?”学生在实验中通过空气细菌、咽喉细菌的检查、皮肤消毒前后的对照试验等,亲身体验到了细菌无处不有。原需1学时的理论课,通过此教学法10多分钟就可以完成了,学生又便于理解和掌握。这种问题情境创设,使学生体验了发现问题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体验过程参与的乐趣,以及继续努力研究问题的兴趣。此外,这种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也有较大有帮助,还能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充分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基础上建构知识。
(四)利用游戏或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中职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往往比较短,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利用一些游戏或故事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则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或故事的讲述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地延长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绪言”时,为了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笔者将原教材
内容加以整理,像讲故事般把微生物学、免疫学发展简史娓娓道来。如从我国古时夏禹时代利用微生物酿酒,讲到法国学者巴斯德创造的巴氏消毒法;从伊凡诺夫发现烟草花叶病毒,讲到我国医学微生物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此方法将学生的思维引导进入新学科的大门,使他们对本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例如在讲授预防天花时,讲到我国宋真宗年间人们已用“人痘苗”接种来预防天花,此法比英国医生琴纳所发明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早了800年。通过对比,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对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及免疫学上的贡献,以此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同时又告诉学生:由于多种原因,现阶段我国在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的研究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并最后超过发达国家,还有待于更大的努力。这样的讲述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促使他们形成责任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
(五)利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笔者还加入专门的案例教学法,并使此方法的表现形式多样化。案例在问题情境教学法中是问题的素材,其重心是在“问”而不是“例”,“例”只不过是“问”的载体。在病免学课程的许多内容中,案例教学法的情境创设是较容易做到的。例如微生物学各论内容易懂不易记,而且枯燥无味,笔者采取结合临床案例讲解医学微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将知识学活用活。将临床微生物学病例分析引入问题情境教学,其基本思路是变“以菌说病”为“以病说菌”。如在讲授“乙型肝炎病毒”内容时,笔者就以案例教学法来创设问题情境的,请同学拿出自己的“新生入学的体检报告”,看“HBsAg'的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问题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一个案例和一个概念,而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习惯于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和相互的关系。这种教学方式将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诊断、预防、治方措施有机融合,准确导向临床实际,因而使微生物学各论的内容变得生动.缩短了理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六)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在病免教学中,笔者常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好关键词,造成对概念的误解。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创设了“矛盾式”的问题情境,即专门提出矛盾的说法,让学生自学、分析、判断.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学生的正确记忆。例如“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中”,设问“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吗?”有的学生点头称是,有的学生摇头称不是,还有的学生拿不准。这时,他们就会急于查阅教材,找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情境教学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很容易投入到问题讨论之中,从中可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求知欲望。笔者还在考试中发现,实施这一种教学法后,凡以这种情境出现过的问题和题目,错误率明显下降。
三、问题情境教学法设计的注意事项
创设情境是问题情境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起于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出的问题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通盘考虑,有最终目的。如在“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内容中.笔者创设的“抗体就是免疫球蛋白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弄清楚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关系,能使学生围绕课程知识点,掌握主要的内容以完成学习目标。
(二)创设问题情境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度的跨度。因此,在教学内容设计中,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特点、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既完整配套,又各有侧重.形成层次。为了使问题情境既是课堂教学的线索,又是课堂教学的内容,问题情境的创设目的性要明确,使学生一听就知道这是问什么。
(三)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认知结构
情境教学要求教师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进行分析讲解,提供必要的认知结构架构,协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知识。
(四)创设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选择与安排是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学习情境的安排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而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因此,尽可能做好问题情境的迁移、真实、选择和变通。在创设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不断地交流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否则.教学活动只有教师一相情愿。学生无动于衷.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流于形式。当遇到不适宜的情境应及时调整,找出原因,再创设较理想的情境。此外,还应营造一个平等、和谐、民主、宽容和信任的氛围。
四、创设问题情境对教师的要求
要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问题情境的创设固然可以当堂设计,但毕竟是临场发挥,打的是无准备之仗,不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难点的把握。因此,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和教学目的,把教材吃透,把教学目的吃准。这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问题情境”教学法对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只有吃准教材,充分理解教材,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收放自如,使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保证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考虑许多问题,如这一节课以创设多少问题为量、需要什么样的情境,问题放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尾进行。特别是问题情境以什么样的方式表现,难易程度如何把握,怎样让问题情境与教学内容结合得更为密切,问题情境的素材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都迫使教师备课时投人大量精力。
此外,备课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教师提出问题是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或者说是为了引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注重教材,更要注重学生的水平,找到以学生基础为切入点的提问起点,把问题从学生的知识层面上展开,然后深化,进而升华。同时要适当的将本学科的新进展介绍给学生,既可弥补教材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足,打破以往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局面,又可增加课堂容量和信息量。这样可使学生尽早获取最新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不断提高自己素质
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担负着多方面的角色,如媒介体、信息源、指导者、设计者和参与者、教学节奏的控制者,这一些都有赖于教师主导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基本功。此外,在实践中,教师不时会有一种无米之炊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进行自我更新,只有提高了自身素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拈重若轻。
五、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效果与评价
问题情境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法是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节省了课后复习时间,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消除了病免学课中的某些沉闷现象。当然,问题情境教学法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的医学各专业的教学,从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效果反馈中,得知护理(英语专门化、高中起点)专业和助产专业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中西医结合专业和卫生保健专业,这意味着教师在授课时应灵活掌握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在问题的难度、提问的方式、情境设计等方面应予考虑,让学生施展其能力的同时,不能为难学生和耗费大量的时间。因为在指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最重要的。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地投入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