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夏
仁安河从山庄前流过,远处的藏族村落依山面水而居,一条清灵见底的雪水河从山谷中央穿过,又静静地流向山谷深处,给人一种静谧、萧瑟的美感。
从丽江向香格里拉进发,一路盘山过岭,海拔在不断升高,司机小和却轻松地说:“过上几个坝子就到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仁安。
虎跳峡出来,过金沙江便进入了迪庆州地段——滇西北与川藏交界的藏区地带,这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用文字向世人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梦幻的田野牧歌的理想国度,引发了中外关于香格里拉地名的争夺。2001年12月,中甸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之后,这场争论在国内才暂告一段落。
去往仁安的路上,群山中高突的雪山犹如金字塔般庄严神圣,公路与金沙江并行蜿蜒,路况比想象的要好,很快在经过小中甸后,我们一行进入香格里拉县城。香格里拉的确不负期待,尽管在冬日,依旧天空蔚蓝、阳光灿烂,仿佛是上天为迎接我们做的特别安排。
早在两千多年前,仁安,就是藏族萨满教的圣地。传说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跟随他的山羊来到仁安,发现山羊在此停留驻足不前,于是他认定这是神的旨意——自此以后,仁安就被信奉为佛教圣地。
我们的落脚地仁安悦榕庄选择建在一个海拔3200米的高地上,这里背倚扎葛神山,面朝仁安河,距离香格里县城十几公里,以一幢幢藏式屋舍点缀于仁安河谷之中,远远看去,简直是当地村庄延伸出来的一部分。这也体现了仁安悦榕庄的理念:融入当地原有的自然人文风貌,沿袭藏家的建筑风格,提供一种藏式生活的度假体验。
山庄由十几组藏式木屋组成,每一栋又自成院落,整体风格上与周边的藏式民居自然一体。听说初建时期酒店主人亲自在附近一带挑选购买了很多100多年之久的藏式农舍,经过巧妙的拆迁改建,在仁安河谷选址以原木打桩而成。这种精妙扎实的建筑模式既无需使用新的木材,又很传神地延续了藏式设计的古朴味道。有心的设计者在原来的藏式小屋被改迁后,在每一栋房间的大门口都贴上了原来屋主的名字,并以此来给每个房间命名。
拿着转经筒做成的房间钥匙,打开房间大门,如同走入一个藏族文化的展场。百十平米开放式的主卧空间,色彩浓重的藏族家具与手工编织羊毛地毯组合,贵气而不张扬。一幅藏族“曼陀罗”唐卡高悬于主卧的墙上,藏族文化不露痕迹地融入整个设计环境中。眼前一切大喜过望,我与同伴兴奋地在房间内忙着楼上楼下地打量。
如果说住在这种酒店是一种感官上的享受,那么感受河谷地区藏民的生活收获的却是一种心灵的喜悦。从房间往外眺望,仁安河从山庄前流过,不远处的河谷犹如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大片开阔空旷的坡地上,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羊群在静静地觅食,农作物早已收割入库,空荡荡的青稞场上只剩下一排排空架子,空气中弥漫着些薄雾,田园牧歌般的景象与欧洲的阿尔卑斯高山牧场有几分神似。远处的藏族村落依山面水而居,一条清灵见底的雪水河从山谷中央穿过,又静静地流向山谷深处,给人一种静谧、萧瑟的美感。
山庄周边好些地方值得花些时间去探访,在酒店安排下,我们开始了一次“藏族文化之旅”,这个活动更形象地说,应该叫“转村”——当地藏民开春时有一种登山祁福活动,叫“转山”,我不过是借用了这个名词罢了。
在藏区隔几十里地就会看到白塔,有点像在内蒙草原上蒙古游牧民族用来祈福的敖包,是平日及节庆藏民烧香祈福的地方。藏民相信白塔能保佑四方平安,所以靠近白塔的地方多数会有人家。而白塔在很久以前还是藏民放置家中宝物的理想之地,当然,现在绝没有人还敢把家里的物品藏在家外的白塔里。
我们一行人跟着酒店藏族导游小肖(音译)按藏民的习惯顺时针转白塔三圈后,向河对岸的村子进发。小肖是位典型的康巴汉子,身材高大,与当地藏民一样,因常年高原阳光辐射的缘故,脸上带着高原人特有的高原红肤色。小肖的家就在离酒店不远的村子里,从事藏文化导游已有十多年,虽然读书不多,因为土生土长对本民族的习俗了如指掌,他很早就考取了导游证。几年前酒店开张,小肖顺利得到了这份工作。
小肖指着远处一栋藏式楼房说,那栋屋顶插有三个彩色经幡旗的房子就是他的家。阳光下屋顶的五彩经幡颜色特别的鲜艳。这里不少藏民人家的屋顶都插有五彩经幡,风动幡动,藏民相信风吹飘动的经幡在代表他们念经,是非常吉祥的事情。
仁安河谷一带共有六个藏族自然村,近800多人口,主要以牧业为主,一匹牛、马可卖个万八千,牦牛要更贵些。现在几乎家家户户是宽屋大宅,藏獒把门,生活过得还不错。
牧区的藏式民居,多为上下两层的木结构人字型大屋,一层都有两三百平米,筑屋的木材就用山上的杉木,每家都有用鹅卵石和泥土堆垒而成的厚实围墙大院,色彩艳丽的窗棂在阳光下异常夺目。
经过的一家藏民正在盖新房子,忙碌的女主人桑吉热情地请大家上楼喝茶。传统居民中二楼一般是藏族家人起居活动的地方,楼下圈养牲畜。桑吉家的新居,上下两层都用来住人,家畜则在外面盖有房子圈养。
新房从门廊到房间一律门框雕花,墙面重彩,宽敞的大厅里,几根两人抱不拢的大柱将房间自然分成水堂、电视、火塘等功能区。桑吉的舅舅是位喇嘛,正在火塘边念经打坐,他刚参加乡里组织的活动去江浙参观回来。他时而和我们聊天,时而手翻经文,口中颂经,一副悠然自如的样子。
这里的藏民信奉藏传佛教,有请喇嘛到家里修行的习惯,至今保持每家每户每一代人都有男子出家的传统。桑吉高兴地说,她的大儿子就是出家人。临走时桑吉的舅舅还特别邀请我们参观了他修行的经室。
一天的“转村”活动到下午四点才结束。此时河谷里的阳光正是一天中最温和的时刻,远处山坡传来牧羊人赶牛羊回家的吆喝声,犏牛铃铛清脆的叮当、叮当声回荡在河谷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