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发芾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借头”的经典描写:曹操与袁术相持,粮食不足。管粮仓官王垕入禀操:“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如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操暗使人各寨探听,无不嗟怨,皆言丞相欺众。操乃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这段描写,绘声绘色,不知历史上是否可有此事。无辜的粮官王垕为曹操的事业献出了脑袋,做了替罪羊,让曹操度过了难关。从曹操方面来说,牺牲者小,不过一个士兵的一颗人头;所获者大,一场轰轰烈烈的胜利。得失比较,不失为合算的买卖。从王垕的角度来说,我按照你的要求做事,最后却诿过于我,不但让我背黑锅,还要我的人头。这哪里有什么公平?但问题是,历史是由强者主导的,弱者的疑惑,又有多少人倾听、思考?
曹操的故事,可能是虚构,但是,下面宗泽的故事,却是历史上的事实。冯梦龙的《智囊》一书记载说:北宋末年,金人南侵。金人退回之后,宗泽做了开封府的长官。经过战乱,开封的物价上涨很多。宗泽上任后首先从降低物价入手。他派人买了面粉,让厨子做和市场上出售的一样大小轻重的面饼。然后计算成本,一笼是六钱,而市场上的则卖二十钱。于是宗泽将卖面饼的小作坊师傅叫来,斥责说,我三十年前到开封的时候,一笼饼是七钱,现在卖二十钱,是什么道理?卖面饼的师傅说,自从战乱以来,米麦的价格起落不定,根本就没有统一的定价。现在都卖这个价钱,我不能独自降低。宗泽说,我做的饼子与你卖的大小轻重一致,计算柴火、面粉、人工等费用,不过六钱,如果卖八钱,就有两钱的利润。现在,我要发布一个命令,每笼面饼只能卖八钱,谁敢擅自哄抬物价,罪应处斩,然后说:“且借汝头以行吾令也”。于是不容分说,将面饼师傅的头砍了下来。到了第二天,市场上面饼价格都跌落下来,也没有人敢关门闭市。宗泽又用同样的方法调查酿酒的成本和利润,把卖酒的叫来训话,不过这次没有当场砍头,而是威胁说“且寄汝头颈上”,并发布命令说,“敢私造曲酒者,捕至不问多寡,并行处斩”。
宗泽是历史上的大名人,大能人。但是,在开封的这些做法,实在类似屠夫。战乱时期维持物价稳定,是官员的要务,即使面饼上涨几钱就可以杀头的法令是正当的,但问题是,你的命令尚未发布。如果发布后,面饼师傅拒不执行,一意孤行,你治他的罪,是应该的。但你砍他头的时候,你的命令还在你的肚腹之中;在没有法律或命令的时候,就砍他的头,按照孔夫子的说法,是“不教而诛”,按照现在法治的理念,是“溯及既往”。无论“不教而诛”还是“溯及既往”,都是滥施淫威,滥杀无辜。
中国古今治理术中,个人的生命财产随时被权力侵凌,当然是权力的恣肆凶蛮无法无天的结果,但有两个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观点,实际上成为了权力的帮凶。一个是,只要目的是正当的,手段是无关紧要的,如果必要,可以不择手段。既然平抑物价的目的是正当的,那么,手段恐怖阴险,又有何妨?另一个是,只要最后取得的效果是好的,那么,一切就是正当的,用一颗人头平抑了物价的效果很好,借这颗头又有什么不好呢?总之是,捣乱的猴子已经被镇住,杀一个鸡又算什么呢?
在这种思维主导的治国传统中,个人的一切都可以为任何高尚的目的所牺牲,西方人所坚持的“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你有一颗头在你的脖子上,仿佛你有生命权,但那是因为官长开恩,允许“且寄汝头颈上”的结果。但这颗人头终究是人家“寄放”在你脖子上的,只要需要,他随时随地会借走或者取走,为其高尚的目的服务。头颅尚且如此,遑论比头颅更次的其他?
【选自《价值中国网》】
题图 / 夺命厨师 /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