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人们正常的生活

2010-05-14 13:37
杂文选刊 2010年1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时代政治

朱 正

有人说过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其中看不到小人物的命运,也看不到他们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我以为不然。在我的口述自传《小书生大时代》一书的引言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芸芸众生似乎并未参与历史事变的进程,对历史走向的影响隐而不显,一时间甚至无法看出来。可是他们,正是历史事变的承受者。历史的风涛激浪,冲击到他们身上,也就造成了他们个人经历中的苦乐悲欢。把这些如实地记录下来,不也可以让读者更具体地了解这些人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么?”如此说来,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大小小的人物,都有资格、也都有权利和义务为这个时代留下自己的证言。如果没有这些小人物的历史记录,所谓大历史也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至少是残缺的、难以理解的。向继东兄主编的这本书主要着眼于私人记忆,且以革命时代为叙述背景,我看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三十多年前开始的这一场改革,和全中国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这场改革的受益者。让每一位作者来讲述自己在这几十年里的遭遇,通过这些个案,读者对这一场改革的历史意义就可以有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如果要问: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我的回答是:改革开放并没有给人们带来任何特别的东西,只不过还给人们正常的生活。比方说,人不犯法就不会受到惩处;比方说,青少年要上小学中学,成绩好的还可以考上大学,考上研究生。这些岂不是很正常的吗?所有国家,所有社会,难道不都应该是这样的吗?这不好说是谁赏赐给人民的恩典。现在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以为生活从来就是这样,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不,他们不知道,这些都得归功于在他们出生以前曾经有过的那一次巨大的转折。

所谓改革,要改革什么?改革的对象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要改革剥夺人们正常生活条件的那种体制。你说人不犯法就不会受到惩处吗?不是。有多少无辜善良的人被戴上各种政治“帽子”而成为政治贱民,承受社会的践踏。在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地、富、反、坏和右派”五类分子。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发布的《公安六条》,更扩展为“二十一种人”,即原来的“地、富、反、坏和右派”之外,再加上叛徒、特务、“走资派”等等,各色政治贱民的总人数当以亿万计。按照马克思、列宁的学说,首先是要按照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来划分阶级的。在1952年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地主作为一个阶级已经被消灭,可是在这二十多年之后,全国还存在一大批被剥夺公民权利的地主分子。他们的子女在升学、就业乃至婚姻方面,无不受到极大的限制。至于五十多万右派分子,就更是根据发表的言论和主张划出来的了。又如薄一波等六十一个老干部就是以“叛徒”这个罪名大受迫害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当时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的主持之下,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才使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这不仅是还历史以公道,也为改革开放大业储备了一大批得力干部。在这些被“解放”的政治贱民之中,出了一位中顾委副主任、一位国务院总理、一位文化部长,更别说那个有名的“还在走的走资派”了。本书中有几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被戴上过各种“帽子”的“政治贱民”,是这一场改革才使得横加在他们头上的那些冤假错案得以平反,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改革开放恢复了高考,恢复了各级学校的正常运转。一些有才能、有志气的年轻人,通过这条道路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本书中所收这方面内容的几篇,不过是这一代人中几个较为突出的代表罢了。他们个人,当然庆幸自己的幸运;更应该庆幸的是,我们民族避免了智慧资源的无端损失。

“凡是派”是不喜欢改革开放的,当年抵制不遗余力。我想,几年之后,他们的态度或许有所变化了吧。

书中所收的文章,既说明了改革开放的必要,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艰难。尽管作者都是从个人角度回忆叙事的,但值得每一位关心国事者细读与深思。

【选自向继东主编《革命时代的私人记忆》花城出版社版】

插图 / 指引 / 佚名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时代政治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