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阳,人们总会想起那里的梯田。每到冬天,这里总是烟雨迷蒙,一派水墨画式的田园景象。有时一连几周都不见阳光,惟有那细密的雨雾,总在身侧营造出一份静谧的氛围。延绵起伏的梯田,在雾气的缝隙中时隐时现,元阳的冬天就是如此飘渺悠然,让你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
元阳境内的梯田是由哈尼族人开垦的,由于地处哀牢山的腹地,为了生计,当地人必须不断地开垦耕田,慢慢便形成了今天的梯田美景。在其境内的所有景点中,最值得游玩的自然是梯田,当地的司机总是会耐心地为你指点行程,告诉你日出时应该去多依树,日落时则去老虎嘴,但如果想看哈尼族的传统文化,则要去元阳周边的箐口乡。
大约从十四世纪起,梯田的垦殖技术已经遍布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不过,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审美的角度上看,绝少有地方能与元阳的梯田相媲美。哈尼族人在哀牢山的深处,开辟出眼前这层叠起伏的梯田。据说,明朝的皇帝曾经称赞其为“山岳神雕手”。由此可见,这里的梯田确实称得上是一项以天地为底的艺术杰作。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元阳哈尼族梯田之所以如此壮丽和独特,首先是大自然特殊地理结构所造成的。元阳位于云南省南部,而云南省地形分布的特点是西北高,南部低,从滇西北的中旬、丽江经大理、楚雄到到滇南的思茅、版纳,红河,文山,海拔渐渐下降,形成了滇西北高海拔地区常年无夏的寒温带,寒带气候类型和滇南低海拔地区全年无冬的亚热带,热带气候类型。从滇西北到滇南,随着海拔下降,立体气候越来越显著,降雨量也越来越大。全省降雨量最大的就是红河南岸哈尼族聚居地区,降雨量竟达到年均1397.6mm,相应的稻作农耕越来越密集,旱地耕作越来越减少。这就使从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长江水系到滇南江河水系流域,梯田稻作文化越来越发达,并最终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哈尼族地区形成全省,全国最集中、最发达的梯田稻作区的地理构成环境。
其次,哀牢山特定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决定了元阳哈尼族梯田必然形成为最壮丽、独特的奇观。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多为切割中山地类型,即县内众山在亿万年中被红河、藤条江水系深度切割,中部突起,两侧低下,鸟瞰全境,山地连绵,层峦叠嶂,地形呈“V”形发育,高下之间,壮观异常。境内最低海拔为144米,最高海拔为2939.6米,海拔高差2795.6米。县内气候多属亚热带季风类型,但因地形复杂差异悬殊,立体气候突出。河坝区年均温度25度,最高气温42度,高山区年均温度11.6度,两区温差达13.4度。在由河坝经下半山、上半山到高山区的行程中,要经历热带,温带、寒带的变化,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河坝峡谷因其酷热干旱素称“干热河谷区”,高山区因低温降雨量大称为“阴湿高寒区”。河坝区蒸发量大,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境内以红河,藤条江两大干流为主的水系共有支流29条,总长700余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6.9亿立方米,地表为20.81亿立方米,地下水6.09亿立方米,可利用1.47亿立方米,这些江河就是元阳所有水源的总源头。低纬度千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之水大量蒸发(如南沙地区最大蒸发量1995年竟达2306.5mm)。巨量水蒸汽随着热气团层层上升,在高山“阴湿高寒区”受到冷气团的冷却和压迫,形成元阳年均雾期180天和年均降雨量1397.6mm的状况,这也是为什么元阳上半山地区终年大雾笼罩,降雨极其丰富,云海格外神奇壮丽的原因。
全县有63958.4公顷森林,其中东西观音山有18167.6公顷原始森林,分布各山各岭的原始和次生林森林尚有45790.8公顷,这些森林构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水库,它们涵养的巨量水份在高山上形成了无数条小溪、清泉,瀑布和龙潭,提供了全县所有梯田,旱地用水和全部人畜用水。可谓“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元阳县共居一山的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区,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哈尼族居住的上半山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在15度左右,全年日照1670小时,非常适宜水稻生长故哈尼族先民自隋唐之际进入此地区就已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在此1200多年间,哈尼族倾注了数十代人的心力,发挥了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垦殖梯田。同时,哈尼族等民族还发挥了巨大的创造力,在大山上挖筑了成百上千条水沟干渠,已建成骨干沟渠4653条,其中,灌溉面积达50亩以上的有662条。条条沟渠如银色的腰带,将座座大山紧紧缠绕,大大小小沟箐中流下的山水被悉数截入沟内,这样就解决了梯田稻作的命脉——水利问题。哈尼族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将沟水分渠引入田中进行灌溉,因山水四季长流,梯田则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哈尼族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其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这一景观构成了千奇百态变幻莫测的天地艺术大交响乐,成为举世瞩目的梯田奇观。
一年分四季,梯田皆有美
一年四季,梯田皆有其美。哈尼族人习惯在每年六月插秧,因此夏天的元阳,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到了十月,随着作物的丰收,山野也变为了金黄色,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永远是冬天,因为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婀娜曲折的轮廓。
在日出开始前,梯田优美的轮廓已经在黎明的展曦中若隐若现,站在高处俯瞰下去,宛若一幅极其淡雅的水墨画。当太阳从东方升起后,红色的朝阳投射在西侧的村庄上,四周的颜色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不断变幻,那种多彩与烂漫,不由得让人陶醉。
坝达和老虎嘴的日落,同样让人惊艳。随着夕阳的余辉逐渐散去,两处梯田会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当这种色彩与田埂的线条交织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彩绘版画。与此相比,龙树坝梯田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调,它小巧、艳丽,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田园。由于龙树坝的浮萍较多,这里的梯田会呈现出赤红色,因此,在浮萍变色的季节里,总会有大批摄影师前来拍照。
目前,元阳境内聚居着啥尼族、彝族,傣族、苗族、瑶族、壮族、汉族等民族的居民。其中,哈尼族的比例比较大,他们居住于以元阳老县城为中心的村寨里,哈尼族人早已习惯了大山里的劳作,他们只是偶尔到镇上采办些货物,然后便回到梯田深处,继续他们的宁静生活。
元阳境内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叫篝口,它距离老县城并不远,站在公路旁,游人就能俯瞰整个村寨。哈尼族人的房屋很有特色,总共分三层,最底下的一层用来养牲畜,二层住人,
顶层则是仓库。由于其棚顶用茅草搭成,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蘑菇,因此这种房屋也被称作“蘑菇房”,它是哈尼族村庄的标志性建筑。在元阳旅行时,我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房屋,大大小小的蘑菇房点缀在梯田里,让人感觉进入了童话世界。
沿着公路旁的村道走下去,还要约半小时才能到箐口,一路上两边都是梯田,偶尔能看到妇女在耕种。与云南山区的许多民族一样,哈尼族的农活也经常由女人来承担,成年男子则负责带孩子。相对来说,他们要悠闲许多。虽然垦殖梯田需要砍伐山林,但实际上,哈尼族人一向注重对树木的保护,他们往往把树木同祖先相联系,每年三月,还会举行盛大的祭树神的活动。
据当地人讲,箐口目前有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八百余口人,即使在元阳境内,箐口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在村子的中央,有座专为节庆设计的广场,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哈尼族人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推广他们的传统文化。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先后举办过长街宴,苦扎扎、十月年、锥牛祭祀等庆典活动,广场东侧还有两面铜鼓,其后是箐口人自己开办的哈尼族文化博物馆。
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传统的哈尼族人看来,他们所实现的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象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问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着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他们在终日虚无缥缈的雾气下,努力追求一种与自然的和谐。
摄影手记
夫也
云南省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1%。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物种众多的生物资源,绘制出了美丽动人的天然画卷。
元阳地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红河大峡谷南部,海拔落差较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元阳梯田被人类学家称赞为“真正的大地雕塑”。
春天的二三月,是元阳梯田最美丽的时节。梯田全嵌刻在沟壑山岭之间,呈V字形上下分布,其气势之磅礴,面积之广阔,堪称世界一绝。每当晨曦绽放之际,一山山梯田灌满了水阳光洒在水面,层层梯田像一面面大小不一的镜子镶嵌在大山上,放射出粼粼波光。日照斜阳时,水面反光,如流金铺彩,暖色如幻:不规则的田埂线条优美纤细犹如万练银蛇,绚丽多姿的茫茫云海,似隐似现,如同蓬莱仙境,万顷良田在阳光和云雾的交替变幻中气象万千,雄姿勃发,构成了独特的云中奇观。身临其境犹如人世外桃源,永恒记录则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