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乐安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兰州 730070)
试析人类生态学范式与新城市社会学范式之不同
冯乐安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兰州 730070)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从诞生到现在,这门学科已经走过了近 90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各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相继产生并各具影响,但总体来看,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却只有两个:人类生态学范式和新城市社会学范式.通过对两种研究范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的研究兴趣、运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理论假设等维度的比较,试图揭示二者的根本区别,以期对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有进一步的梳理和探讨.
城市社会学;人类生态学;新城市社会学
作为以城市为研究主题的社会学分支学科,城市社会学走过了近9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90年中,相继产生了数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但总体来看,最具影响力的研究范式却只有两个:一个是人类生态学范式,另一个是新城市社会学范式.前者是盛极一时的芝加哥学派的杰作,后者是城市危机反省的产物.这两个范式犹如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两个巨擘,是任何后来的学人都无法逾越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来揭示二者的不同,以期对城市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有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人类生态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是享誉美国社会学界的“芝加哥学派”的杰作.其优秀代表人物帕克(Robert Ezra Park)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研究中心,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也因此成为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基地.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古典社会学中的研究传统;另一方面,又以其更具社会学特征的研究方法,不断开拓和深化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从而不仅奠定了社会学在美国的地位,而且也使城市社会学从社会学这一母体中分离出来.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及城市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结构的变化等.人类生态学主要借鉴了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认为可以用生物界中普遍认可的共生、竞争、继替、入侵等概念来分析城市社会.其理论假设主要有:城市是一个独立的分析单位;城市是一个生物性共生社区,本质上是均衡的;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城市环境的变化等等.在新城市社会学理论出现以前,人类生态学基本上统治着城市社会学研究,是主流的社会学理论和研究范式.
新城市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其主要旗手卡斯特认为:“新城市社会学起源于法国,主要围绕着在学术上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的著作展开:一个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亨利·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1968),另一个则是我本人.”[1]可以看出,新城市社会学从来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学派,其中以卡斯特为代表的结构马克思主义学派和以哈维(D.Harvey)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最为著名.
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兴趣主要是探索资本主义的作用、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财富的积累与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新城市社会学主要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和韦伯主义的研究方法,引入了阶级斗争、社会运动、科层制、市场情景等概念来分析城市社会.其理论假设主要有:城市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一部分;城市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其中充满着相互对立的关系和力量;城市发展和变迁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资本主义体系包含的内在基本矛盾等等.
2.1.1 人类生态学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
20世纪 20年代的西方社会,经济政策的主导思想仍然是古典经济学思想,资本主义仍然处在一个崇信市场自发调节力量、反对政府干预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工业的发展使整个西方国家经历了一个迅速的城市化过程.以美国为例,当时美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过渡,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量移民涌进城市,使城市急剧膨胀,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由此产生,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正常情况下实现这一过渡所不可避免的失序状态.芝加哥市的情形更为严重,“举目皆是移民和季节工,……芝加哥上空飘着象征繁荣的滚滚黑烟.”[2]城市快速变化中产生的混乱、城市贫民问题等在当时已经十分突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类生态学应运而生.
2.1.2 新城市社会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具有以下三个特征:①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形成,各个国家、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每一个城市城不可能孤立发展;②自从经济大萧条之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中的影响日益加大,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不仅体现在生产领域,还体现在消费领域.这一变化导致了两个直接的后果.一是日常生活政治化,使消费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竞争的直接内容.二是集体消费供给和福利主义的推行引起了政府财政收支的不平衡,最终导致政府的财政危机,从而引发各种城市危机;③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城市住宅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导致内城的衰落,各种形式的城市社区居民抗议运动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新城市社会学转向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因素,创立了一套研究思路和框架,回应了城市社会问题.
2.2.1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兴趣
人类生态学家认为:“人类是群生群居的动物,他无法单独生存,相对来看,人是弱小的,他不仅需要一定的环境保护他,供他居住,还需要有同类伙伴的协同合作”[3];而且“城市的组织,城市环境的特性,以及城市秩序的特性,最终都是由城市人口的规模决定的,是由这些人口在该社区内集中与分布的形式决定的.因此,研究城市的发展,对城市人口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对比,就具有重要意义”[3].可以看出,人类生态学的兴趣主要集中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共存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适应性关系以及城市人口流动和人口结构等方面.
2.2.2 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兴趣
作为城市危机的产物,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兴趣是:资本主义的作用、国际经济秩序对城市建设的影响、财富的积累与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他们最主要的主张是对政府公共政策与私人利益联姻的批判,认为国家管理的职能最终是为满足经济利益所需要的稳定社会秩序服务的;城市象征着由利润机制造成的财富与权力的不平等,是代表资本积累与阶级斗争集中的空间场所.
2.3.1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芝加哥学派借鉴生态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创立了人类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变动关系的科学.20世纪初,生态学已经发现了生物个体或群落的竞争和共生、增长和消减、形成和继替等规律.帕克等社会学家立足于人类社会组织与生物社区的共同性,断定可以借鉴生态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在芝加哥学派看来,城市是边界明确又相对独立的生态单位,是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最好场所.
2.3.2 新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由前述可知,新城市社会学主要分为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下去考察城市问题,着重分析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和集体消费,以及与此相关的城市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运动,力图揭示城市发展如何连接、反映和调节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以及如何体现出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4];政治经济学派继承了韦伯的科层制、市场情境(market situation)理论,认为阶级是由市场情境中的市场地位所决定,明显地不同于新马克思主义接近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分析立场[5].
研究范式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的理论,不同学者共享同一范式并不意味着他们共有完全相同的理论观点.其实,每一种范式都蕴涵有它的基本假设,如果做一个不太严谨的概括,人类生态学与新城市社会学范式各自所蕴涵的基本假设可做如下表述[6],见表 1.
表1 两种研究范式的理论假设一览表
人类生态学和新城市社会学都是城市社会学的主流范式,本文经过对比,揭示了两种范式在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的主要兴趣、运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理论假设等方面的区别.这对进一步学习城市社会学,梳理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式和理论流派是有所裨益的.当然,尽管人类生态学范式和新城市社会学范式有着上述的不同,但都是城市社会学的研究范式,所研究的“核心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人类群体生活与都市环境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在帕克具有学科开创性的文章《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建议》的标题中就可以见到”[6],这一点值得注意.
[1]卡斯特,刘益诚.21世纪的都市社会学[J]. 国外城市规划,2006(5):93-100.
[2]王光荣.当代社会学研究的生态学视角[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56.
[3]帕 克,伯吉斯,麦肯齐. 城市社会学[M]. 宋俊岭,吴建华,王登斌,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65,6.
[4]张应祥,蔡 禾.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评[J]. 学术研究,2006(3):85-89.
[5]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EB/OL]. [2009-01-07]. http://www. sociologyol. org/yanjiubankuai/fenleisuoyin/fenzhishehuixue/chengshishehuixue/2009-01-07/7057. html
[6]蔡 禾.都市社会学研究范式之比较——人类生态学与新都市社会学[J]. 学术论坛,2003(3):110-116.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adigms of Human Ecology and New Urban Sociology
FENG Le-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ociology, urban sociology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90 years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During this period, numerous paradigms and theories have come into being and have their relevant influences; however, only two research paradigms have prevailed: one is human ecology paradigm; another is new urban sociology paradigm. To further organize and study the basic theories of urban sociology,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basic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aradigm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in such dimensions as the backgrounds of the times in their establishments, main research interest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hypotheses.
urban sociology;human ecology;new urban sociology
C912.81
A
1006-6853(2010)02-0145-04
2010-01-08;
2010-02-25
冯乐安(1983—),男,甘肃榆中人,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生.
book=148,ebook=209